“小海灣”大“蛻變”,西海岸濱海街道築成“便民臺”!


“小海灣”大“蛻變”,西海岸濱海街道築成“便民臺”!


“小海灣”大“蛻變”,西海岸濱海街道築成“便民臺”!

日出日落,潮湧潮息。

當轟鳴的機械聲伴著

陣陣濤聲在耳畔響起,

一座連接大海與陸地的嶄新平臺

在海軍公園的灣畔緩緩築成......

“小海灣”大“蛻變”,西海岸濱海街道築成“便民臺”!

站在這處堅實的水泥平臺上,

誰能想象,

曾經這裡漁具堆放無序;

曾經漁民在這裡隨地處理“海貨”;

曾經這裡交通擁堵,綠化帶被佔用......

對於漁民和周邊居民的

日常生活和生產都產生了影響。

“小海灣”大“蛻變”,西海岸濱海街道築成“便民臺”!

今年,

濱海街道以

“辦好百姓身邊事”為抓手,

不斷推進藍灣整治工程和

藍灣慢道建設。

讓這塊昔日的荒沙地變成了

一處便民利民的漁民作業平臺。

“小海灣”大“蛻變”,西海岸濱海街道築成“便民臺”!

“小海灣”大“蛻變”,西海岸濱海街道築成“便民臺”!

漁民作業平臺兼顧景觀功能

整治前

以前,漁民在周邊道路以及道路兩側的綠化帶中進行漁具修補、分揀海產品,在破壞綠化帶的同時,造成了道路擁擠且存在安全隱患。

同時,漁民還將各自的漁具隨意擺放,大量堆砌的漁具造成了髒亂差的環境,對周邊市民的日常生活及出行遊玩造成了影響。

“小海灣”大“蛻變”,西海岸濱海街道築成“便民臺”!

△堆聚在海岸大壩上的魚漂

整治後

為實現漁民生產的有序管理,

提升整體濱海環境,

濱海街道進一步鞏固

“藍灣整治“與”藍灣慢道“建設成果,

搭建了專門的漁民作業平臺

與漁具存放平臺。

固定的作業在保證漁民正常生產的同時,

創造了更加整潔的環境,

為周邊市民提供了

更加宜居宜樂的生活氛圍。

“小海灣”大“蛻變”,西海岸濱海街道築成“便民臺”!

△漁民作業平臺建設中

慢道環繞平臺環境更加美麗

整治前

以前,家住附近的漁民都在周邊道路以及道路兩側的綠化帶中修補漁具、分揀海產品,不僅破壞了綠化帶,濃重的魚腥味也給周邊居民造成影響。

“小海灣”大“蛻變”,西海岸濱海街道築成“便民臺”!

△隨意堆聚在海岸邊的養殖籠

整治後

為實現漁民生產有序管理,提升濱海街道整體環境,進一步鞏固藍灣整治與藍灣慢道建設成果,濱海街道便在此搭建專門的漁民作業平臺。

如今,700多平方米的漁民作業平臺與大型漁具存放平臺已投入使用。在藍灣慢道的環繞下,這座平臺守望蔚藍海岸,讓漁民作業更便捷,也讓周圍環境更加美麗。

“小海灣”大“蛻變”,西海岸濱海街道築成“便民臺”!

△漁民作業與漁具存放平臺

恢復岸線風貌實現還景於民

整治前

濱海街道海岸線長30公里,

囿於傳統漁業養殖,

轄區海域陸續出現了

許多無序建設的養殖構築物,

大大小小的養殖大棚和房屋

分割了原本美麗的岸線。

“小海灣”大“蛻變”,西海岸濱海街道築成“便民臺”!

△整治前海岸線舊貌

為打造優美的海岸線,

針對轄區實際情況,

濱海街道積極推進各類海岸建築和

海域養殖池的拆除工作,

並以藍灣整治行動為突破口,

對海岸開展持續性整治修復。

“小海灣”大“蛻變”,西海岸濱海街道築成“便民臺”!

△海岸線清理中

整治後

截至目前,

濱海街道在藍灣整治中

拆除房屋大棚59.74萬平方米,

岩礁池1494.5畝。

“小海灣”大“蛻變”,西海岸濱海街道築成“便民臺”!

充分還原了海天相接,

雲浪共舞的濱海風光,

留住了綠水青山、碧海藍天!

“小海灣”大“蛻變”,西海岸濱海街道築成“便民臺”!

△整治後的海岸線

“小海灣”大“蛻變”,西海岸濱海街道築成“便民臺”!

通過“藍灣整治”行動,還海於民。

新區濱海沿線成了

獨具魅力的亮麗名片。

新區積極落實 “辦好身邊百姓事” ,

聚焦解決群眾

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

切實提升了新區人的

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