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定向降准不是放水,而是爲了緩解「錢荒」!

央行定向降準不是放水,而是為了緩解“錢荒”!

只要樓市全面降溫了,流入房地產行業的資金開始逐步減少,中國的錢荒問題才可得到很大緩解。需要知道的是,中國目前發生的錢荒問題,並不是國內真的很差錢,而是結構性出現了問題。

2018年中國經濟形勢似乎越來越撲朔迷離。

近日,央行定向降準的消息傳來,引發了社會輿論的高度關注。因為就在6月14日,美聯儲剛剛宣佈本輪加息週期內的第七次加息,將聯邦利率區間提升25個基點。央行不僅沒有像不少國家那樣主動跟進,並且還反其道而行之,通過定向降準的方式,向市場注入流動性。這也是今年第三次降準。

美聯儲加息,中國央行不再跟從,這是自2016年初美聯儲本輪首次加息以來,比較罕見的做法。

央行定向降準不是放水,而是為了緩解“錢荒”!

需要注意的是,美國作為當今世界的唯一超級大國和金融強國,其貨幣政策的一舉一動都會對世界各國產生巨大的影響。

美聯儲加息導致國際資本回流美國買入美元資產,同時拋售其他貨幣資產。如果央行沒有跟隨加息,那麼這就導致了中美利差進一步縮小,對資產利息敏感的投資者將更偏好持有美元資產,而拋售人民幣資產,這意味著人民幣持續貶值、外匯儲備減少,以及中國經濟不可預知的風險加大。

事實上,自6月14日美聯儲宣佈加息以來,以上擔憂正變為現實。其中,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一度出現了“8連跌”的局面,期間累計下調幅度超過3%,貶值速度增快,甚至還引發了坊間關於“保匯率還是房價”的激烈討論。幾乎所有的市場分析人士認為,人民幣匯率破7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央行定向降準不是放水,而是為了緩解“錢荒”!

與此同時,中國外匯儲備已經連續兩個月出現下降。據悉,5月末外匯儲備31106.23億美元,較4月末下降了142億美元,降幅為0.46%,創7個月以來的新低。可以預料的是,在強勢美元的作用下,下半年中國外匯儲備持續下降,也將是大概率的事件。

雖然,坐擁龐大外匯儲備的中國,不太可能會出現像其它新興市場國家貨幣大幅貶值的現象,不過,人民幣持續貶值對中國經濟還是會造成難以預估的影響也是不爭的事實。

2014年6月到2016年5月,央行曾動用了9000億美元外匯儲備干預人民幣匯率走勢,使其從歷史峰值的3.99萬億美元,驟減到3.1萬億美元,縮水幅度高達23%。誠然,根據國際社會傳統上使用3-6個月進口額或100%短期外債等指標衡量的參考做法,中國外匯儲備有2萬億美元足夠了,不過,想必誰也不願看到類似的事情再度發生。

話雖如此,央行在這個節骨眼上實施定向降準,也是沒得選。原因很簡單,因為一場罕見的“錢荒”正席捲中國實體經濟,不少企業更是因為融資難、融資成本高而面臨生死存亡的考驗。據媒體報道,目前很多中小企業存在現金流斷裂風險,大約有30-40%企業依賴借新還舊生存,且這種企業還在持續增多中。就連大名鼎鼎的ofo,最近也爆出了正陷入供應鏈欠款上億元的危機。

不難想象,如果任由其發展下去的話,一不小心就會引爆失業潮,其後果不堪設想。如著名財經評論家葉檀所言,貨幣收緊擠壓泡沫重要,還是保命重要?答案當然是,保命。如果命都沒有了,擠壓泡沫也就失去意義。

因此,我們注意到,本次定向降準大約釋放流動性7000億元,其中5000億用來支持市場化的債轉股,2000億用來支持小微企業貸款。有不少分析人士指出,就支持小微企業融資來說,2000億的資金規模更多是發揮引導性作用,不排除這部分資金有緩衝近期信用風險持續走高的考慮。

央行定向降準不是放水,而是為了緩解“錢荒”!

說到錢荒?恐怕與不少人的切身感受完全不相符。比如,在樓市宏觀調控政策不斷加碼的背景下,中國各地的搶房潮已經持續了一年多;還比如,中國M2即廣義貨幣供應量居全球首位,其增速和與GDP的比值也是遠遠超過歐美髮達國家。

統計顯示,2017年年底,中國M2 已經達到167.7萬億元,同年GDP為82.7萬億元,M2與GDP佔比已經達到2.03:1。與之對比的是,美國這一比值為0.9:1。

然而,中國日益嚴重的錢荒卻也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據悉,自金融強監管、減通道、去槓桿以來,M2同比增速於去年5月跌破10%,僅保持個位數增長。央行公佈的最新金融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5月, M2餘額174.31萬億元,同比增長8.3%,與上個月持平。這要比正常時期13%還要低得多,與貨幣超級寬鬆的2008年(M2增速達到29%)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8.3%的增速是不是處在合理區間裡?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給出了這樣的答案:合理的M2增速為,GDP增速+CPI增速+2至3個百分點。如果以2017年經濟數據來計算的話,2018年中國M2增速需要維持在10.5%到11.5%這個範圍內,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需求。

不難看出,中國目前的M2增速明顯有點偏低。

央行定向降準不是放水,而是為了緩解“錢荒”!

黃奇帆

對此,6月23日,原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黃奇帆,在“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主題論壇上表示,過度緊縮型的去槓桿是非常糟糕的去槓桿,去槓桿當然會帶來金融緊縮,“但措施不當,金融過度緊縮,造成了極其嚴重的經濟簫條、企業倒閉、金融壞賬、經濟崩盤等局面”。

值得一提的還有,在M2增速屢創新低的時候,全社會資金中又有相當部分流入了火爆的樓市,又加重了實體經濟“大失血”。據統計,今年5月份,我國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7608億元,比上年同期少3023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的明顯減少引發了市場擔憂。須知,社會融資規模反映的是,金融對實體經濟資金支持的總量指標。

央行定向降準不是放水,而是為了緩解“錢荒”!

火爆的樓市

再來看一組數據,2018年1-5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16043億元,同比增長6.1%,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5個百分點。與此同時,今年前五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41420億元,同比增長10.2%,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4個百分點。兩項指標一增一減,說明了全社會資金進一步向房地產行業聚集的事實。

最近各地出臺的樓市調控政策,都是圍繞著打擊房地產投資投機行為,緩解實體經濟失血過多過快的現狀而展開的。剛剛過去的六月,西安、杭州、長沙等城市在新出臺的樓市新政中,還明文規定暫停向企事業單位及其他機構售房;今天重慶也出臺了自今年8月1日起,取消個人首次購房按揭財政補助的政策;6月25日,市場傳聞稱棚改項目合同簽訂審批權回收總行,被外界視為棚改資金收緊的信號。

對此,有專家一針見血地指出,只要樓市全面降溫了,流入房地產行業的資金開始逐步減少,中國的錢荒問題才可得到很大緩解。需要知道的是,中國目前發生的錢荒問題,並不是國內真的很差錢,而是結構性出現了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