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民间总有人说“看了西游记,说话如放屁”?

为何民间总有人说“看了西游记,说话如放屁”?

(蜗牛看西游第1721期)

文/牵着蜗牛散步

众所周知,《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中影响最大的一部巨著,在国内外影响巨大,无论老人小孩,都十分喜欢。可是,民间却流传这样一句话:“看了《红楼梦》就得相思病”“看了《西游记》说话如放屁”。

说看了红楼,变得多愁善感,尽早恋爱,这个蜗牛理解,可看了西游,怎么说话就如放屁了?放屁,这可是一个多么粗俗的词,怎么会用在名著身上?

对此,有人认为,《西游记》讲的是神魔故事,这些都是虚幻的,完全不存在。里面矛盾的地方也很多,比如孙悟空能打赢十万天兵,怎么会打不赢取经路上的妖怪?吃唐僧肉能长生不老,妖怪们抓住为何不立即吃?说好了的取经,怎么唐僧团队到了灵山,却给了无字经书。等等。因为矛盾太多,所以说的话都当放屁了。

为何民间总有人说“看了西游记,说话如放屁”?

但也有人认为,《西游记》写的是玄奘法师取经的故事,但在里面却把唐僧塑造成一个胆小怕事的人,不仅讽刺了佛教,也讽刺了道教,所以,它完全在胡说八道,因此,有人说它就是在放屁,对佛道不敬。

但有一名法师叫悟澹,却认为这与一桩文学公案有关——

大文豪苏东坡有一个好朋友,叫佛印禅师。有一天,他诗兴大发,做了一首赞佛的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为何民间总有人说“看了西游记,说话如放屁”?

他写完之后,非常得意,于是把诗抄写到诗笺之上,雇人过江送给佛印禅师欣赏,希望得到表扬和赞赏。不料佛印禅师看了后,却在诗的下端批上“放屁”两个大字,又叫人送了回去。

苏东坡一看,气炸了,马上过江找佛印禅师理论。佛印禅师料想到他会来,特意交代知客师今天不见客,这让气急败坏的苏东坡更加勃然大怒,不顾寺院规矩冲进了佛印的方丈室,却看到扉上贴着一张带着墨迹的白纸,端正地写着:八风吹不动, 一屁过江来。

苏东坡顿时警觉,觉得颜面无存,在心底暗暗道:“我错了!”

为何民间总有人说“看了西游记,说话如放屁”?

的确,八风吹不动,可一句放屁,就把苏东坡激怒了,可见,他对佛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上。别人说看了西游记,说话如放屁,是否也说该书对佛教的理解还很肤浅呢?

希望大家发表看法。

其实,西游记中有很多硬伤和漏洞,并不是作者不高明,而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前往“蜗牛看西游”公号,可看到相关文章《青毛狮子精为何两次下界为妖?揭秘西游创作背后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