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生死相随刘关张多年,为何一直不另外结拜成兄弟四人?

故飘风


如果真如评书中所讲,桃园三结义后续四弟赵子龙,那么他们哥四个的排名便成了:刘大、关二、张三、赵四。赵云何许人也?怎么能愿意让刘能天天欺负呢?所以,赵云不干!

当然了,前面所讲的,仅仅是个笑话。尽管《三国演义》将一再强调刘备集团的结义之情,甚至将赵云的地位也拔高到了无可复加的程度,但历史上的刘备终究是主公,关、张、赵诸将终究还是下属。即便“情同手足”,也还是难以逾越这层礼节的。

在罗贯中笔下,刘备、关羽和张飞一出场,便相谈甚欢,随机在桃园内摆设香案,结成了异性兄弟。可是,这样的情节,其实是据《三国志》演化而来的。在陈寿笔下,曾描述了他们之间的关系:

先主於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三国志》

历史上的关羽和张飞,曾经替刘备仗义出头,故而三人间的感情倒也非同一般。后来,刘备做了平原相,也将关羽和张飞作为了自己的部下,分别统帅亲兵。起初,处于创业阶段的三兄弟,身份还没有那么悬殊,他们“寝则同床,恩若兄弟”。

“寝则同床”的情节,被罗贯中径直吸收到了《三国演义》中,而“恩若兄弟”,则成了桃园结义的蓝本。且不论刘关张到底有没有在桃园上演过那段感人肺腑的义结金兰,但随着后来刘备的日益膨胀,曾经的兄弟之情也逐渐被君臣之礼所代替了。

再说赵云的加入,比起关、张二将还要晚了不少。到刘备小有名气时,赵云才加入到了集团中,其地位比起关羽和张飞,自然还是要略逊一筹的。试想,此时的刘备即便再爱惜人才,还会再来一次“结义”么?

后汉三国的群雄逐鹿,与《水浒传》中的绿林好汉有着本质区别。归根结底,刘备也算是一方诸侯,是以统帅的身份和姿态亮相的,绝不可能看着谁顺眼,便拉着谁去磕头拜把子。

所以说,赵云终究只能是刘备麾下的一员虎将,哪怕是日后有救主之功,迎来了拜将封侯的荣誉,还是不能与主公结拜。而这一点,是一个难以更改的现实。



史海烂柯人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只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桥段,在正史上,刘关张三人并没有结拜为兄弟。

《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记载:

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

可见,在正史中,关羽和张飞一直是刘备的部下,只是三人像兄弟一样,感情很深,并没有说三人结拜为兄弟。

退一万步说,即使刘备确实和关羽、张飞结拜了,赵云也确实相随刘备多年,但也不敢和刘备结拜为兄弟,为什么呢?请看《三国志·先主传》记载:

而瓒深与先主相友。瓒年长,先主以兄事之。

我们知道,赵云原是公孙瓒的部下,和公孙瓒实际上是主与臣的关系,甚至是主仆关系。而刘备和公孙瓒兄弟相称,二人的身份差的太远。仅这一点,刘备就不可能和赵云结拜,即使刘备提出结拜,以赵云的谦虚性格,他也不敢真的结拜。

最后,假如刘备和关张确实结拜了,那也是在刘备在年轻的时候,三人彼时的地位其实差不多,结拜也是正常的事情。

而刘备认识赵云的时候,鉴于刘备与公孙瓒的关系,加上刘备与赵云二人的年纪、身份相差悬殊,就不具备结拜的起码条件了。


孤舟钓江雪


要说清楚赵云为什么追随刘备多年没有和刘备结拜,我们得先说说人与人之间一般会在什么情况下结拜。

其一:彼此志同道合,你欣赏我的人品,能力,志向,我也欣赏你的人品,能力,志向,彼此欣赏,或者是看的惯对方。

其二:第一次相遇时往往是一见如故,感觉对方就像是自己多么年朋友,这种感觉很奇妙也很重要。

其三:大家的社会地位,经济能力没有太大的差别。不然相遇的可能性极低,相遇后彼此认同的可能性也极低。

纵观历史上几次有名的结拜,都是符合这几条的。

管鲍之交。管仲与鲍叔牙的故事。

隋唐里面秦琼与单雄信的结拜。

水浒里面武松与张青夫妻之间的结拜。

至于很多人的结拜没有一个像当初结拜时说的那种结局,甚至会反目成仇,那毕竟是以后的事情了。

现在我们来看看,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开始是怎么走到一起并结为兄弟的,

这样三人开始了第一次的接触是因为关羽和张飞在集市上打架,刘备上去劝架。以后他们接触次数越来越多,更加了解对方。

刘备欣赏二人的武力,二人佩服刘备的志向。

心心相惜,就这样三人便在张飞家的后花园几棵桃树下结为兄弟。

那么赵云和刘备相遇是什么时候,此时他们二人各自的境遇是怎样的?

他们在公孙瓒的阵营里相遇,刘备是公孙瓒的好友,赵云是公孙瓒的手下,刘备赵云二人一见面一交谈都彼此欣赏对方,但身份差别巨大,一个贵为当今皇叔,公孙瓒的好友。一个是公孙瓒的手下一员大将。

身份上的巨大差异使得他们结拜不合适。

后来,刘备离开公孙瓒,赵云继续留在公孙瓒身边。

再后来,刘备拉起队伍开始自己的事业,这时赵云早就看不惯公孙瓒的见利忘义,毅然决然的离开公孙瓒投向刘备阵营,一起为共同的目标奋斗。

此时他们二人是上下级关系,就更没有必要结拜了。

反正大家都在一条战线上,结拜,多此一举。

所以刘备赵云二人不适合结拜,也没有必要结拜。





楚人正奇


首先必须要说明的一点的是,真正的历史中,压根就没有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所以在正史里,也就不存在提问者所提的这个问题。

正史里不存在,那么只有在三国演义里存在这个问题。三国演义中,赵云为何没有和刘备他们结拜为兄弟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刘备决定开始讨伐董卓兴复汉室时候,只有关羽和张飞跟着他,他们三人兴复汉室的决心很大,那时候,他们该没遇到赵云,他们遇到赵云,还是在十八路诸侯聚集在一起的时候。还是在十八路诸侯里问公孙瓒是否可以取一人赵云,也就说明,他们不仅没遇到过赵云也不清楚赵云是否死心塌地的跟着他们完成兴复大汉的事业。而且,三国演义中,就算从公孙瓒那里挖来了赵云,对赵云也不是百分百的确定赵云的真心。赵云在长坂坡救回阿斗的时候,张飞还一度认定,赵云是去了投奔曹操。

赵云忠心救回阿斗后,张飞对赵云刮目相看,其实后面也和兄弟几乎没什么差,也就没必要再来个桃园四结义了。以后,刘备也一直称赵云是自家兄弟,以四弟称呼赵云赵云也没把自己当作是外人。而,五虎上将的称号也就是对赵云最高的荣誉了。

最后,如果我的回答对各位有用的话,希望你们关注支持一下哦。


钰文话历史


古人焚香结拜,是一件极其神圣庄严的事情,现代人往往也称兄道弟,但多是酒肉之交,一喝酒便是朋友,一不开心就能彻底翻船,岂能体会,古人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

桃园三结义,是东汉末年动荡之时,刘焉出榜招募义兵,刘备,关羽,张飞三人虽出身遭遇不尽相同,但同样是忧国忧民,报国无门,身怀绝技之人,可谓一见如故,相逢恨晚,情投意合,于是很快结为兄弟。誓要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之后经历沙场生生死死,这种原始感情岂是其他感情所能比拟的。用现今人的话讲是共同白首起家之人。



所以,当关羽被曹操抓去。即便知道曹操会视之如珍宝,也从来没有背叛过刘备,终究离开了曹操,因为他时刻谨记,发誓共死,不可背义,留下了千里走单骑的佳话。

赵云当然是刘备身边不可多得的忠臣猛将,为人熟知的是长坂坡,七进七出救阿斗,似乎在有危险有陷阱的地方,总能看到赵云出现铤而走险,解危救难。但是结为兄弟是很不恰当的。


不说别的,赵云比张飞,关羽,刘备其实是小一辈年纪的。结为兄弟,实属不宜。

再者,刘备一直就被世人称赞为善于用人,知能善任。在他身边的猛将。除了赵云,还有姜维,魏延,马超,严颜等人,他们多是投奔而来,已是君臣之礼,岂能以兄弟相称。

其次,小编以为,在这最为人熟知的结拜中,当年,杨铁心与郭啸天结拜为兄弟,肝胆义照。后有小燕子,紫薇结拜为姐妹同生共死,我以为结拜吗,两三个正好,超过三人,能牢靠吗?


聚散离合总关情


我觉得原因很简单。刘、关、张三人结拜是为了团结一心共同起事,也就是现在说的共同创业。

而赵云是在他们三人小有成就时才加入的,只能算从龙之臣,不可以再结拜了。

如果再与赵云结拜,那么当时的糜竺、糜芳,和后来的诸葛亮、马超、黄忠又该怎样?总不能都结为兄弟吧,如果不结拜就会给人一种被瞧不起的感觉。



所以结拜为兄弟的事,只能记在心里,不能有实际行动了。这就是关羽为什么说“子龙,虽不曾结拜,却实乃吾四弟也”


毛驴儿谈历史


我是成杰思汗爱历史,我来试着回答。

原因有二

1.身份不一样。刘关张相识与草莽,而赵云是公孙瓒那里投奔而来,之前换过几个老板,相当于创业元老和职业经理人,老板是不会和职业经理人结拜兄弟的。

2.追求不一样。刘关张的政治目标是光复汉室,或者说成为一方诸侯,而赵云追求的是一个明主,或者说成为一个好的打工仔。

从历史来看,赵云也确实很多时候作为亲卫队队长身份存在,而关羽张飞则多为领兵大将,功绩不可同日而语。因此所谓结拜,更本没有可能,到后面蜀汉建立后,就更加不可能了。

说到底,在刘备心里面,赵云只是一个高级打工仔,而不是兄弟。


王乐夫侃史


刘关张认识时.正是一无所有,处在社会的最底层,所以当时就结拜为兄弟,要干一番事业。而与赵云认识时,刘备已经小有成就了,已经进入了上层社会,在上层社会是不流行结拜的。所以赵云的加入只能是一员大将!如果看谁有能力就结拜的话,那岂不是草蜢英雄了!不利于管理,就像一家公司一样,在创业初期没有那么多讲究,公司一旦做大了,就要正规化管理了,所以刘备即使非常信任赵云,也不能结拜为兄弟!





LX天之蓝


首先说明一点,历史上刘关张三人没有过所谓的“桃园三结义”,所以更谈不上后续四弟赵子龙!


结拜之事存在于民间演义小说和戏曲中,那么我们来谈一谈《三国演义》中为什么赵云后来没能再次结拜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和关羽、张飞结识的时候,刘备在织席贩履、穷的叮当响,关羽此时正在逃亡,只有张飞算是个小地主,此时三人志同道合,于是才促成了桃园三结义。

请注意,这时候三人都没什么名头,也没有什么势力根基,可谓是白手起家,共同奋斗!


但是赵云正式跟随刘备是什么时候呢?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此时刘备虽然实力仍然不大,但是他已经和汉献帝续上亲,被称为皇叔,封左将军,与开始时候一无所有的穷棍子不一样了,有身份了,算上一方小诸侯了,此时赵云是拜他为主公,追随刘备建功立业。

说白了这时候刘备是主,赵云是臣子,在当时的情况下,刘备怎么可能再跟别人结拜?堂堂汉室宗亲、天子皇叔的面子往哪里搁?

因此他们是绝对不会结拜的!


公子皇铘


结拜本质上属于在传统中国儒家范围内的伦理关系的升华——从情投意合的好友(儒家伦理顺序为: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通过结拜的仪式(也就是礼)上升为兄弟关系。也就是说他们虽然不是血缘上的兄弟关系,但因为结拜了就互相承担儒家规定的血亲兄弟的责任。但三国的结拜与平时所俗称的结拜有一些区别,根据三国的背景,刘关张结拜,他们是有共同目标:打天下。刘不仅是关张的大哥也是关张的君,回家睡一起,出来刘坐着,关张必须站着。


大家可能注意到,刘备在小说里丢过四次老婆。第一次是张飞丢了徐州,这货根本不管他嫂子,直接去找大哥。然后刘备说出了那句“兄弟如手足,老婆如衣服。”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呀!(大误)。不久关公被围也把嫂子丢了。然后张辽上去把关羽说降了。原文:辽曰:“兄今即死,其罪有三。......当初刘使君与兄结义之时,誓同生死;今使君方败,而兄即战死,倘使君复出,欲求兄相助,而不可复得,岂不负当年之盟誓乎?其罪一也。刘使君以家眷付托于兄,兄今战死,二夫人无所依赖,负却使君依托之重。其罪二也。兄武艺超群,兼通经史,不思共使君匡扶汉室,徒欲赴汤蹈火,以成匹夫之勇,安得为义?其罪三也。”注意张辽第三条顺序:第一就是你死了就是违背誓言哦;第二才是难道你想把嫂嫂们留给人妻曹?最后才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好死不如赖活着。关羽接着就投降下山,你以为是就坡下驴?刘关张三人的结拜本质上是一种被美化的理想化了的来自底层社会的生死同盟的关系。由于个人力量薄弱,于是基于一个异常艰苦的但共有的奋斗目标,拿出自己最最赤条条的本钱——命,结合在一起去搏取成功。他们各自的生命理论上不再完全属于个人而是属于三人共有。而且名为君臣实为“兄弟”。出来是君臣,回家睡一张床。甚至曹操和诸夏侯曹的关系也是类似。不然曹洪当年何必把马让给曹操?当然,他这波可是一点不亏,后来富得流油啊。



我们看第七十三回关羽当五虎将:云长怒曰:“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位与吾相并,可也。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遂不肯受印。(费)诗笑曰:“将军差矣。......今汉中王虽有五虎将之封,而与将军有兄弟之义,视同一体。将军即汉中王,汉中王即将军也。岂与诸人等哉?将军受汉中王厚恩,当与同休戚、共祸福,不宜计较官号之高下。愿将军熟思之。”云长大悟,”注意,关羽连别人和自己同列都不情愿,他愿意别人再和自己结拜么?赵云又是何时得到刘关张真正的认可的呢?我们再接着看赵云丢刘备老婆,他做的就只能是拼命也要把她们救回来。(第四次是孙尚香主动离开没啥说的。)这是赤壁之战的序章,有两个情节值得玩味,一是在传说赵云投降后:张飞曰:“他今见我等势穷力尽,或者反投曹操,以图富贵耳!”玄德曰:“子龙从我于患难,心如铁石,非富贵所能动摇也。”糜芳曰:“我亲见他投西北去了。”张飞曰:“待我亲自寻他去。若撞见时,一枪刺死!”......等他看到:“赵云得脱,望长坂桥而走,只闻后面喊声大震,原来文聘引军赶来。赵云到得桥边,人困马乏。见张飞挺矛立马于桥上,云大呼曰:“翼德援我!”飞曰:“子龙速行,追兵我自当之。”你看此时张对赵并不像刘对赵那样认同,而且,赵云一旦回来,他也坦然接受,毫不怀疑,问都不多问一句。



我们对比当年古城会:今云长直从许都送二位夫人至此,请将军出迎。”张飞听罢,更不回言,随即披挂持矛上马,引一千余人,径出北门。孙乾惊讶,又不敢问,只得随出城来。关公望见张飞到来,喜不自胜,付刀与周仓接了,拍马来迎。只见张飞圆睁环眼,倒竖虎须,吼声如雷,挥矛向关公便搠。关公大惊,连忙闪过,便叫:“贤弟何故如此?岂忘了桃园结义耶?”飞喝曰:“你既无义,有何面目来与我相见!”关公曰:“我如何无义?”飞曰:“你背了兄长,降了曹操,封侯赐爵。今又来赚我!我今与你拼个死活!”关公曰:“你原来不知!我也难说。现放着二位嫂嫂在此,贤弟请自问。”二夫人听得,揭帘而呼曰:“三叔何故如此?”飞曰:“嫂嫂住着。且看我杀了负义的人,然后请嫂嫂入城。”甘夫人曰:“二叔因不知你等下落,故暂时栖身曹氏。今知你哥哥在汝南,特不避险阻,送我们到此。三叔休错见了。”糜夫人曰:“二叔向在许都,原出于无奈。”飞曰:“嫂嫂休要被他瞒过了!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关公曰:“贤弟休屈了我。”孙乾曰:“云长特来寻将军。”飞喝曰:“如何你也胡说!他那里有好心,必是来捉我!”关公曰:“我若捉你,须带军马来。”飞把手指曰:“兀的不是军马来也!”关公回顾,果见尘埃起处,一彪人马来到。风吹旗号,正是曹军。张飞大怒曰:“今还敢支吾么?”挺丈八蛇矛便搠将来。关公急止之曰:“贤弟且住。你看我斩此来将,以表我真心。”飞曰:“你果有真心,我这里三通鼓罢。便要你斩来将!”关公应诺。须臾,曹军至。为首一将,乃是蔡阳,挺刀纵马大喝曰:“你杀吾外甥秦琪,却原来逃在此!吾奉丞相命,特来拿你!”关公更不打话,举刀便砍。张飞亲自擂鼓。只见一通鼓未尽,关公刀起处,蔡阳头已落地。众军士俱走。关公活捉执认旗的小卒过来,问取来由。小卒告说:“蔡阳闻将军杀了他外甥,十分忿怒,要来河北与将军交战。丞相不肯,因差他往汝南攻刘辟。不想在这里遇着将军。”关公闻言,教去张飞前告说其事。飞将关公在许都时事细问小卒;小卒从头至尾,说了一遍,飞方才信。



我们发现,张飞听说关羽来了几乎毫不犹豫要杀他。关羽问心无愧,马上拿桃园结义提醒张飞。但张飞即使有两个嫂嫂解释也丝毫不信。注意,他要关公三鼓之内杀蔡阳。为啥三鼓?因为他根本没打算考验关羽,三鼓其实是他自己准备进攻前的鼓舞士气而已。三鼓之后就杀过去了,否则多等一会又如何。蔡阳死后还要盘问小卒才信。对比赵云的态度,天上地下。这说明到这时候刘关张的关系和赵云的关系仍然根本不在一个档次。赵云你只要愿意跟随我们,我根本不在乎你之前做过什么,但对关羽,是绝对不允许其有丝毫贰心。注意,这不是张飞吃一堑长一智的问题。他最后一次闯大祸就是第十四回丢徐州;他第一次用计可是早在第二十二回擒刘岱。人家不见得聪明,但绝对不傻。在他看来,二哥当年就应该像他那样直接突围然后和他或刘备汇合。至于嫂嫂什么的是完全比不上三人的生死同盟的。 我们回到长坂坡,下一个细节就是刘备摔阿斗了。赵云这次神勇的表现,终于让大家没话说了。

我们再看儒家人伦顺序: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作为臣子被要求忠孝不能两全是正常的。但是,刘备摔阿斗的象征意义在于:刘备是以君的身份向子龙宣誓:我刘备和子龙的君臣关系大于我和阿斗的父子关系。刘备不能再和赵云结拜但通过这种方式向别人宣誓了他和赵云的关系,从此以后我是你的Master,你就是我的Servant。 这种关系也得到了关羽张飞的认同。当然正因为刘关张和赵的关系还是不同的,所以,关羽败亡后,刘、张选择复仇而赵云却是理性地反对,因为他只对刘备有誓言,他的利益和价值和刘关张的生死同盟并不完全一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