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对玄武门兵变是否负有责任?

相知相惜178910574

对,李渊实在应该对“玄武门兵变”负最大的责任。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咱们需要先说明一下。咱们分析的依据是《旧唐书》《新唐书》《唐会要》《资治通鉴》这几本公认的正史。有人说,“玄武门兵变”的事,李世民当皇帝后,篡改了不少史料。正史记载的,也不一定是真的。但是,这也只是一种猜测,不能作为讨论的基础。

(李渊剧照)

为什么说“玄武门兵变”,李渊要负最大的责任呢?

第一,李渊根本不控制儿子们的兵权。历朝历代,都会非常小心地切断皇室成员(尤其是皇帝儿子们)与军队之间的联系,害怕的就是皇室成员拥兵作乱。皇帝一般都会让他们当一个富贵闲王。需要他们带兵打仗的时候,才会把军队交给他们。打完仗后,又会把兵权从他们手里收回来。

我们来看看李渊是怎么做的。一是他当皇帝后,并没有收儿子们的兵权,尤其是没有收李世民的兵权。二是史料记载:“太子、二王出入上台,皆乘马、携弓刀杂物。”就是说,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可以随便带着武器出入皇帝的寝宫。这在其他朝代,也是不可想象的。显然,李渊的角色还没有转变过来,还是他当唐王时候的思维。三是皇子和大将们整天厮混在一起,尤其是李世民,和所有的大将都来往密切,李渊竟然不闻不问。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要是放在其他朝代,这就是皇子“交通外臣”,发现了这种情况,皇帝都会认为他们图谋不轨,一定会严厉处罚他们。可李渊没这么做。

李渊不控制皇子们(尤其是李世民)的兵权,这就为他们发动兵权,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

(李世民剧照)

第二,李渊在太子问题上态度摇摆不定。李渊已经立李建成为太子了,而且李建成又没有犯什么大错,李渊就该坚定地维护李建成的太子地位。但是,据史料记载,李渊曾两次对李世民说,要改立他为太子,两次李世民都推辞了。

有人说,这段史料很可能是李世民动过手脚的。但没有根据。如果李渊真的两次说要改立李世民为太子,这基本上就是“挑唆”自己的儿子们拔刀相向。

一方面,这让李建成非常忌惮李世民,不除掉李世民,他的心任何时候都惴惴不安。另一方面,李世民觉得自己功高,江山都是自己打下来的。因此,两人才会越闹越厉害,最后到实在两不相容的地步。

第三,李渊性格柔弱而多变,找不到协调各方关系的办法。在玄武门兵变前,朝廷内外有五股势力:李建成加李元吉、李世民、李渊的后宫、文官集团、武官集团。当时,李建成加李元吉、李渊的后宫、文官集团是一派;李世民、武官集团是一派。这两个派别,为了各自的利益,反复不断地互相构陷倾轧。李渊是这样做的,谁要在他面前说对方不对,他就很生气,批评对方。但是,当受批评的人辩解以后,他立刻又原谅了。既不能及时解决双方的矛盾,又不能有效遏制各自在内心里面越堆越多的怨气、戾气,致使矛盾不断地升温。

(李建成剧照)

比如在玄武门兵变之前,李世民向李渊告发太子与后宫淫乱。李渊竟然想到把他们找到一起,通过对质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是能解决的吗?咱们看后期努尔哈赤听说他的后宫与他的儿子由淫乱行为是怎么做的,就明白了。

李渊荒唐的对质办法,也就给了李世民发动兵变的机会。

正是在李渊的混乱管理下,李建成、李世民最后走向不可收拾,玄武门之变发生了。


张生全精彩历史

武门兵变,李渊有责任,但儿子太能干,大局已定,已经不容他去追究了。

身为唐高祖李渊的次子,李世民的皇帝路走得不容易,他以玄武门之变为豪赌,踏着兄弟的鲜血上位,果断狠绝。他赢了这场豪赌,成为唐朝第二位皇帝,但玄武门兵变也成为他一生的污点。

古人重视“嫡庶”之分,李建成身为李渊的嫡长子,先天带有接班人的优势。李建成为人宽厚仁德、有才能,强调“爱民如子”的政治观念,李渊对自己的嫡长子还算满意。

李渊的次子李世民也很优秀,他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初期基业不稳,李世民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战功赫赫。

李建成虽然拥有太子之位,但论战功与威信,他对弟弟心有忌惮,于是就与四弟联合排挤李世民,双方拥护者也处于明争暗斗的状态。

李世民不服气,在外他有打江山拓疆土的能力,于内他有治国理政的才华,凭什么要让“守城门”的大哥坐江山?虽然发动兵变看起来很冲动,但这个冲动一直萦绕在他心头,只差找个时间去搏命一击。

看看这两位竞争者的手下吧,李世民的拥护者有长孙无忌、秦琼、尉迟恭、房玄龄、杜如晦、程咬金、张亮、杜君绰、侯君集……任哪个拉出来,都是独当一面的人才。而李建成这里,也就薛万彻和魏征有些真本事。

其实李建成也是有能力的人,但他却有一个更有能力更可怕的弟弟!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时有如天助,李建成落入圈套被杀,李元吉虽力大骁勇,能以一人当十,却不是尉迟恭的对手,一时露怯被放箭射死。而且,李建成的五个儿子,和李元吉的五个儿子也株连遇害。

显然这一切李渊是蒙在鼓里的,但他得知玄武门成了骨肉相互残杀的场地时,大局已定,儿子孙子都救不了。当他铁青着脸召见李世民时,李世民已换下一身血衣,满脸愧疚。李渊问手下的谋臣应该如何处置,谋臣也多是审时度势的人,表示李世民履历战功,虽然是硬抢江山,却是目前当太子的最佳人选。

李渊定然在心中苦笑,偌大的一个长安城,眨眼间文武百官都成了李世民的人了。李渊当时未表明态度,推脱自己得了重病不再上朝。在此期间,李世民很是谨慎,有重要的国事就派大臣去传达,之后以李渊的名义发号施令,逐渐统筹大局。

不到2个月的时间,李渊算是缓和了一些,宣布退休,传位于李世民,搬出皇宫住进当年赏赐给李世民的府邸。李渊晚年生活平淡,郁郁寡欢,父子间不亲近,好在相安无事。

李世民或许是本着以功劳消除罪恶的原则,登基后极力发挥治国才能,励精图治,勤政爱民,拼命努力拼政绩。最终这份压力成就了“贞观之治”,让唐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富庶、繁荣、开明的王朝,当后世提起唐太宗李世民时,人们往往注重的就是他的功绩了。

但玄武门之变确实留下了后遗症,唐朝自李世民之后政权交接不顺,历代太子不是被废就是被杀,“政变”一波一波的,李家子孙总得经过流血打斗,才能由胜出者当皇帝。


地图帝

作为李氏的当家人,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个皇帝,没有把权力握在手里,让几个孩子自由发展,最终李世民手下精兵强将云集,玄武门兵变的时候,李渊已经失去了对这几个门的掌控,发生兄弟相残,事后知道时已经不能做任何改变!如果他提前能把李世民的权力收回,不要给他那么多优势,大儿子也不会因为感到李世民的威胁,而发生玄武门兵变,最终丢掉性命,no do no die


龙宇升9810

肯定负有责人,他既是父亲,又是皇帝,他没责任谁都不信。他也是受害者之一,早早地退了位,历史低位大大降低了。谈到唐朝,首先想到他英明神武的儿子。

他最大的责任是首鼠两端。建成是嫡长子,也不是昏庸无能,当然立他为太子。当时唐朝只统治关中一带,山西陕西一带,周围豪杰林立,虎视眈眈,唐朝新建,和周围的其他朝一样只是列强之一。首要的任务就是政权的生存与国家的统一。建成既然立为太子,就不应该随便出战,亲冒镝矢。那么作为皇帝只有两选择,信大将还是信儿子。隋末,大将就没有几个从一而终,都是失败了投降,包括著名的将领秦琼尉迟恭等等,没有什么忠字可言。而李渊是贵族谋反起家,李渊的儿子秦王,齐王,侄子李道宗,女婿柴绍确实都有本事,能领兵打战,特别是李世民还特别牛,决定唐朝存亡的几次大战都是他打的,还打赢了。立为太子,就不能随便上战场


黑夜2012

李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自己历史地位的大大降低,所立太子被人畜二儿残忍杀害,都是因为他自己造成的。当然,至始至终,他惟一想传位的人都是太子建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