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股價的市場波動,這篇文章寫得相當深刻!

在資本市場上,很多人把波動定義為風險,認為風險就是股價波動大小!股價波動的越厲害越是風險。巴菲特對此說過一句話,波動不是風險,管理波動才是風險!本金的永久性損失才是風險。巴菲特說本金的永久性損失才是風險,真正的風險是對企業未來的錯誤判斷。在什麼情況下會出現了本金的永久性損失?在你錯判公司未來的情況時,本金就永久損失掉了。比如認為樂視網能成為未來的bat,投入了巨資,最後的結果是樂視網垮了,錢就永久性損失了。這個永久性損失是投資人錯判企業未來導致的。

巴菲特堅決否定波動是風險,但沒解釋波動為什麼不是風險

投資者準確的預測未來就能保證不賠錢,但是不能說準確預測未來就一定能賺錢,為什麼?要掙錢必須是你準確預測了未來,與此同時大眾錯誤的預測了未來,形成一種你和大眾認知截然相反的狀況,且你是正確的,大眾是錯誤的,只有這樣才能掙錢。如果你是正確的,大眾也是正確的,你是不能憑正確認知掙錢的,但此時你不會賠錢。

最典型代表就是2013年的茅臺大博弈,當時極少數人認為茅臺會長期成長下去。但是主流的專家學者,基金經理認為茅臺要崩潰了,於是這少數人和主流的社會大眾形成了認知對立,兩方的認知觀點截然相反,形成了關於茅臺未來的認知博弈。博弈過程中時間是唯一的裁判,最終時間給出的答案是:那部分極少數人是正確的。這就是能夠在資本市場獲利的基本模式,首先你是正確的,其次大眾是錯誤的,你跟錯誤的觀點形成博弈,最後事實又證明你是正確的,於是你就賺錢了。

是不是聽起來也不是很難?

股價是什麼?股價是大多數人當前的認知和大多數人的情緒!由於要想掙錢必須和大多數人的想法截然相反,而大多數人的想法和情緒又直接決定當前價格,所以如果你擁有一個可以掙錢的正確思想和判斷,你必定在一段時間被股價證明是“錯誤的”,導致你在一段時間內必然陷入被股價證明是不正確的階段性困境,你必定在一段時間處於你的認知不能兌現,價格波動以非常直觀的形象證明你是錯誤的。一個與大眾相反的正確認知,因為它與大眾認知相反,所以在相當一段時間,它恰恰和價格變化方向是相反的。於是正確的認知必然經歷被股價否定的階段,在被股價否定的過程,就是賠錢的,就是不如別人的,在這個時候你要是止損了,你就否定了你的正確,你就投降了,你就做傻事了,你也成了大眾了。

但是市場最流行的就是止損和防回撤!其實只要止損和防回撤的都不太懂投資,或者都不是立足於投資人最大化來做決策。多年在資本市場上求索,大體上可以通過幾個簡單的觀點,知道對方懂不懂投資,凡是認為應該敬畏市場的,我就認為他不懂投資,凡是認為止損防波動防回撤的,我就認為他不懂投資。凡是強調分散投資的,我就認為他也不是太懂投資。

止損和防回撤立足於把波動視為風險,而且這個東西在資產管理業極端流行。為什麼資產管理人常常愛止損和防回撤呢?因為淨值從1塊5跌到一塊了,又從一塊跌到七毛,這個時候基金經理的社會評價就降低了,出資人就懷疑管理人的投資能力,為了避免客戶的撤資,避免被否定,資產管理人就要控制回撤。

控制回撤,在資產管理業大流行的原因,就是它可以保護管理人的利益。客戶從主觀上有一種不合理的願望就是要穩穩定定的掙錢,不要波動,客戶的這一願望是不理解資本市場最大的特點就是波動,這種願望是不正確的,在股市不可能有穩定掙錢,唯一能穩定掙錢的是存款。基金經理在客戶不合理的願望之下,有兩個選擇,一個就是尊重客觀的資本市場,波動是不可避免的客觀存在,不需要管波動,這樣做固然是正確,但是得不到客戶的認同,得不到出資人的認同,這樣就傷害了自己的利益。於是資產管理人從它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就要防回撤,止損。

這種情況下特別容易出現一種劣幣驅良幣的情況,由於出資人有一種尋求穩定的本能訴求,這種需要與投資邏輯、投資規律截然相反,滿足這種願望就直接違背了投資規律和投資原理,卻可以贏得投資人的認同,得到投資人的支持。如果堅持投資原理,拒絕投資人不合理不正確的願望,會失去投資人信任。於是就會出現劣幣逐良幣的情況,堅持投資規律,堅持為投資人根本利益,不違反投資規律的資產管理人會被投資人淘汰掉。

放棄、違背投資規律損害了投資人根本利益的資產管理人,反而會得到投資人的認同和掌聲。2013年因為茅臺股價大幅下跌的過程中,我認為下跌是創造價值增加安全邊際,而且我也認為茅臺的長期未來沒有不確定,所以越跌越買。

但實際情況是什麼呢?堅持投資原理,堅持維護投資人的根本利益,反而不斷被投資人拋棄,而那些不斷止損的人,雖然今天的事實證明他們是錯的,他們是害了出資人的利益,可是當時他們卻得到了出資人強有力的支持和理解。

在資產管理業有一種為了抑制波動而放棄越跌越買原則。他們想方設法迴避越跌越買,他們追求的是波動率小,在他們看來到股市彷彿不是掙錢,而是為了避免波動,他們的想法做法以及指導原則,使得越跌越買完全變得不可能。這套體系的核心是抑制波動率,他們所採取的抑制波動率的手段與真正的投資之道背道而馳。越跌越買在他們看來是完全不可以的。

在投資實踐中有兩個課題,第一是發現低估。第二是等待低估經歷一個過程實現估值修復。發現低估是思考分析調查尋找的過程,這一過程依賴於知識智力。通過調查研究分析思考發現哪個公司低估,哪個公司有價值,哪個公司能成長,這項工作有賴於專業知識,調查研究,分析思考,發現低估公司是純智力的勞動。低估和成長變成財富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過程是估值修復得以實現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環節,過程具有不可預測、複雜、曲折、動盪的特點,對過程的跨越不主要依賴知識和智力,依賴的是毅力、決心。後者比前者難度更大。


低估值為估值修復提供了邏輯保障,低估為估值修復提供了必然性和終極確定性,低估必定會發生估值修復,這是不可改變的,這是必然。低估和估值修復是因果關係,低估是原因,估值修復是結果。從低估到估值修復完成需要經過一個複雜、曲折的過程,這個過程把低估蘊含的邏輯必然性轉化為現實性,從這個意義上講估值修復得以實現是要靠過程推動的,沒有一個複雜的過程就不可能讓估值修復顯現,不可能讓價值和財富現實化。

資本市場的投資是時間套利!一個公司價值十塊,在某一個時間點上,它被錯誤地理解為只值一毛。你就在一毛錢買入,等待在另一個時間人們的情緒恢復穩定,給予其正確的三元的估值,你再賣出。在兩個時間點之間的一買一賣實現了2塊9的利潤,這2塊9的利潤在邏輯上來講是源於低估或者說是錯誤定價,在可感知的現實層面來講源自於兩個時點之間的過程。所以投資是過程套利是時間套利。

還有一種情況是公司當下價值是五塊,可是經營優勢導致五年之後值50塊錢,你只要跨越了這五年,就獲得了這個利潤,此時的利潤在邏輯上來自於競爭優勢驅動的成長,在現實層面則還是來自兩個時點間的過程。

所以無論低估還是成長本質都是過程套利,資本市場上的財富在邏輯上是低估和成長給定的。但財富變為現實是由過程實現的,現實財富是由過程創造出來的,因此跨越過程就異常重要。

首先過程具有反向性,理性研究認為公司低估將要發生大規模估值修復,但過程有反向變動的特點,會頻繁的出現與估值修復相反的變化,可能是先跌後漲,甚至反覆幾次的下跌。過程具有反邏輯性和反內在價值的特點。本來應該上漲但是卻是下跌,甚至是中間幾次下跌。在投資過程中會出現價格變化方向與價值決定的方向背道而馳,截然相反的變化,從而過程反覆地偏離價值決定的方向,與預期中的方向背道而馳的情況,此時過程給投資人帶來巨大壓力;

當不斷出現的真實的價格讓投資人的內心被激發起自我懷疑,自我否定的情緒。也就是說估值修復過程在最終演化完之前,必然要出現一種與你預期相反的變化(甚至多次),這種變化的效果是使你自我懷疑,自我否定,不再敢相信自己原始的初心。在投資實踐中,大部分人在過程出現與預期相反變化的時候被擊倒了,放棄了初心。我們回看2013年的茅臺博弈,其實最後在2013年底大規模清倉的是機構投資者,他們都是被過程擊倒了。

一個投資人靠專注研究能夠預測企業的未來,能知道誰低估。20%的投資人能夠做到,這個比例並不低,但為什麼投資中成功率根本沒有20%?絕大部分人在準確知道誰低估的情況下,在經歷過程的時候被過程的反向性擊倒,過程具有的反向性增加了投資的難度。總之,過程太考驗人性了!

過程具有不可預知性,這是一個普遍的事實。資本市場的股價波動過程是不能預知的,其實人類所處理的一切事情的過程都是不可預知的。人類有能力通過分析研究知道一個企業一個事物的未來狀態。但是這個未來狀態發生之前所經歷何種過程,人類並不具備精確預知的能力。過程是被偶然性驅動的,過程好比一個項鍊,這個項鍊上的珍珠都是偶然性,穿這個項鍊的線是必然性,所以過程是必然性的軸線,上面嵌套了無數多的偶然性因素,過程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混合,在某個階段偶然性甚至居於主導!

因此過程是不可預知的,管理過程是徒勞的。。

由於過程不可預知,因此過程無法管理,這是一個常識。但不幸的是,主流投資行為就是要管理過程,就是要平抑波動,這是與自然法則對抗,自然法則決定了過程是不可預知。人類的主觀硬要把曲折的不可預知的隨機曲線變成平滑線,這是對抗自然規律的行為,管理波動就是追求一種違反自然規律的過程平滑,大部分的精力都被浪費在無用的平滑過程中。

為什麼那麼多人熱衷於研究波動,研究過程,因為作為普通人的投資人渴望過程的平滑。

文章內容源於董寶珍,小牛股票APP 整理。

小牛股票APP,帶你穿越牛熊,走向財務自由;

同時,小牛股票APP內,為您準備了一份知識清單,包括投資必讀的30本書籍

您可以在下載註冊後,到設置-意見反饋中領取,歡迎下載,祝你成功。

如何看待股價的市場波動,這篇文章寫得相當深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