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爲什麼那麼喜歡和尚?

飯飯飯飯飯

世人提起武則天喜歡和尚,便會想起她的面首男寵薛懷義,然後便是無盡的桃色嫣然。但細想,九五至尊的武女皇權霸天下,什麼樣的俊後生找不到,非得找一個半吊子出身的假和尚?


從深層次理性分析去看就會發現武則天只是重佛喜佛,寵愛薛懷義只是順帶的。一切不過是其為了王圖霸業,榮登皇位的方式與工具罷了。

眾所周知,歷代王朝新更,都會藉助宗教來奴化治理國家,比如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南朝梁武帝篤信佛教,而李唐開國皇帝李淵更是宣揚自己乃道教創始李耳之後而倡導唐朝信奉道教。

武則天在李治死後,喧賓奪主,取而代之,但其作為一介女流,想要榮登大寶,上有李唐宗親虎視眈眈,下有黎民百姓唾沫成河,何其艱難。所以,她的目光就不得不放到借用教廷的支持與造勢上來,畢竟漢朝不是有過高祖劉邦以白帝之子斬白蛇起義嘛。

當初中原大地曾盛行不過儒釋道三教。

儒家講究男尊女卑,傳統封建框框架架十分繁瑣,宣揚的一切無疑是拿來批判說她牛匕雞司晨、不忠不義的最好教條,因此,武則天斷不敢去想拉攏儒家。

道家也不可能,李唐開國便是以信道著稱,既要奪李唐江山而不改其信何異於換湯不換藥,新瓶裝舊酒,何以成事?因此,道家也不成。

只剩下一個佛家。武則天對佛家並不陌生,相反還有緣,她曾經在李世民死後到感業寺出家過度過一段時間令她對佛學講究眾生平等,男女平等的教義有所感悟,心生好感。

於是,武則天瞅準了機會,恰巧有一個可心的人兒馮寶寶被千金公主送到了自己眼前,為了王圖霸業與順帶方便自己以後的生活,她靈機一動,令馮寶寶改為薛姓名懷義,剃度在洛陽白馬寺出家為僧,同時命令其尋找(實際命其杜撰)有利於她登基的經學著作,經常入宮向其彙報並探討佛學。


公元689年,薛懷義果然不孚聖望宣稱(杜撰)踏破鐵鞋找到了昭示武則天為彌勒佛轉世化身為鳳凰將君臨天下的《大雲經》,裡面更是講究君權神授而非血脈嫡傳或者任人唯賢。

有趣的是,武則天剛剛自詡以佛家君權神授思想華麗轉身一變成為一代女皇時就發現有大量的新興庶族地主替其搖旗吶喊與擁戴李唐江山信奉道教的土著庶族地主分庭抗禮。這下可把武則天給高興壞了,於是她暗中大力扶持這些新興士族作為自己在民間的中堅力量打壓李唐舊屬,步步為營增強實力,同時以佛學為根基倡導全民信佛,逐步給李唐江山洗牌。

我們不得不承認,武則天作為一個女人,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所以不存在她喜不喜歡和尚,一切不過是工具愛屋及烏而已。


不書公子

武則天應該是看“上看去”喜歡和尚。這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武則天心有所屬。

武則天在唐高宗病逝後,實際上已經成為朝中真正的“獨裁者”,當然,她並不滿足,她想名正言順地坐上皇帝寶座,為此,她做了很多“順應天意”的事。比如說造字、比如說造祥瑞……

這其中還做了一件大事——修建明堂。

明堂的主要意義在於借神權以佈政,宣揚君權神授。武則天曆經一年時間,精心設計,花費大量精力、物力、財力修建成了明堂。

史載高三百尺,並無疑問,但尺是唐尺,唐朝一尺約為三十點二釐米。則明堂高達八十六點七米,邊長則是九十點六米,面積達到了八千二百多平方米!何其巨大和輝煌。

明堂修好後,武則天在明堂裡祭天祭祖,在這裡,她首次穿上了帝王專用的袞冕,佩帶玉圭,手執鎮圭,行初獻之禮,唐睿宗李旦為亞獻,皇太子李成器為終獻。這個禮數首次體現了帝王千秋大業的傳承序列,武則天顯然是在為“轉正”做最後的鋪墊。同時,武則天宣佈改元“永昌”,在明堂裡大宴群臣後,正式在明堂裡辦公,處理政務。“天子坐明堂”預示著新一輪的改朝換代即將到來。

也正是因為武則天修明堂之舉,天下的“偽明堂”——寺廟也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了,而和尚自然也是水漲船高,遍佈天下,多如牛毛。而出於政治需要,武則天對這些僧人“敬重有加”。長此一往,給世人一個假象就是:武則天喜歡和尚。

二是武則天情有所託。

武則天是個荒淫無度的人,她當皇帝后,給自己找到了很多男寵。而其中薛懷義是她的第一位男寵。

薛懷義原名馮小寶,他雖然出生貧寒,長大後甚至靠賣假皮膏藥來維持生活,但他長的英俊瀟灑,身體健壯,再加上年輕,而且能說會道,極為符合武則天挑選男寵的標準。武則天的女兒千金公主把他獻給武則天后,武則天對其極為寵愛。但作為皇帝,公然於宮中偷情有傷風化,有損名聲,為此,武則天做了瞞天過海之事,她把馮小寶改名薛懷義,幷包裝成白馬寺主——薛主。然後又讓他與太平公主的丈夫駙馬薛紹聯宗,讓薛紹稱他為叔父,極力抬高薛懷義的地位。再然後千方百計讓其立功,給其加官進爵,使其仕途平步青雲,天授元年(690年),薛懷義被封為右衛輔國大將軍、鄂國公。

俗話說愛屋及烏,武則天最為寵愛的男寵“出生”和尚,她自然對其它和尚也高看一等、厚愛一籌了。

綜上所述,世人覺得武則天很喜歡也就不足為奇了。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談到武則天這個千古第一女皇帝,很多人會想到她淫亂的私生活;而說武則天喜歡和尚,則可能是因為想到了她的男寵“薛懷義”。

1.薛懷義其人

薛懷義,原名馮小寶,是武則天的第一個男寵,由太平公主引薦。他因侍寢有術深得武則天的喜愛。

為了名正言順的來往,武則天為馮小寶洗白了身份。她修繕了白馬寺,讓馮小寶過去負責,並正式為其改名為薛懷義。

武則天讓薛懷義學習佛經,一來是為了讓這個江湖術士修身養性,二來也是為自己培養能死心塌地效力的後備人才。

後來,武則天授意他從佛經中找到助自己稱帝的“理論依據”,薛懷義從“玩物”搖身一變,成了肩負重大使命之人,開始幫助武則天涉足政治。

不可否認,薛懷義是個“聰明”人,他不僅對武后的意圖揣摩的透徹,腦子也靈活的很,經過一番移花接木,最終不辱使命,篡改了《大雲經》。

說皇后(武則天)是彌勒投胎,當代唐為閻浮提主,稱武則天當皇帝是“君權神授”,順應天意。

也就是說,薛懷義篡改了《大雲經》為武則天稱帝提供了理論依據,製造了冠冕堂皇的稱帝理由。

其實,說武則天喜歡和尚,倒不如說武則天的經歷使得她洞悉了佛法的影響力。

2.緣起佛法

其實武則天從小就深受佛教薰陶,她的母親與其家族都信奉佛教。據說她小時候就曾得到高僧預言,說日後此女必定不凡,有王者之相。

後來,唐太宗駕崩後,武則天作為唐太宗的才人被送往感業寺,削髮為尼。

在感業寺四年左右的時間裡,武則天憑著驚人的毅力和特有的天份潛心念佛,修習佛法,參透了很多佛家智慧。

這段經歷讓她看清了佛法對人的影響,也為日後的稱帝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年後,武則天從感業寺重回皇宮,成了唐高宗李治的妃子――武昭儀,從此她的人生開始逆轉。


3.推行佛教,鞏固政治地位。

武則天洞悉了佛教對人的影響力,繼而利用佛教,開始為自己的政治野心挖掘和製造機會。

她大力推崇佛教,普及佛法,讓天下百姓信佛,而這麼做更深層的目的則是打造一個以佛法為載體的“平臺”,隱藏統一思想的目的。

她還把佛法當成工具,用於打擊李氏皇權,為自己奪取和鞏固帝位製造輿論,借佛威以壯帝威。

為了得到更多僧俗民眾的支持,她不僅自己尊奉佛教,禮敬高僧,還以帝王的影響建寺造像,支持譯經,從而推動了唐代佛教的發展。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試,莫使惹塵埃。”寫下這首佛謁的北宗創始人神秀,九十歲高齡時仍得到武則天的詔見。

由此可見武則天的精明,她自身的思想受益於佛法智慧,又因稱帝的野心而對佛法大加利用,把逆向思維演繹到了極致。

綜上,武則天之所以能成帝業,與佛法不無關係。

武則天被削髮為尼出家感業寺的這段經歷不僅沒有打垮她,反而被她視為機會。

這期間,她韜光養晦,動心忍性習得佛法智慧;重返皇宮後又對佛法加以利用,授意薛懷義篡改佛經,製造稱帝理由;稱帝后又大力發展佛教用於鞏固自己的政治地位。

可以說,與佛結緣改變了她的一生,她喜歡和尚也皆因對佛法的開悟。

現在再看“武則天喜歡和尚”這句話,你是否有了不同的理解?


有書共讀

武則天作為歷史上唯一一位正式稱帝的女性,絕對不是一般人物。她不僅容貌豔麗,國色天香,而且雄才偉略,心狠手辣,論才幹,她比大多數男皇帝出色,論心性,她比大多數男人更剛強。這樣的人絕對不能按照一般的女性去分析。

武則天喜歡和尚,首先是因為她篤信佛教,至於她為什麼信奉佛教呢,我覺得這跟她個人的經歷有關。

武則天開始是太宗的才人,那時候年紀尚小並不得寵,但是她卻跟太子李治好上了,李治當皇帝后,她就開始逐漸得寵,憑藉先帝才人的身份,一路當上了皇后。這裡就不僅僅是受寵那麼簡單了,武則天的心機手段可見一斑。在這裡產生了很多演繹傳說,比如說她為了陷害皇后,自己掐死了女兒嫁禍於人,就算這不是真的,但是她的狠辣肯定不是空穴來風。至於她掌權後,重用酷吏周興、來俊臣,大肆殘害反對她的人,這些可是在新舊唐書都有記載的。

現實中其實有很多人也是這樣,壞事做多之後就開始信佛,以求心安。武則天憑藉一己女流當上皇帝,一路之上可以說殺伐無數,這時候信佛尋求心安很正常。在她當上皇帝之後,大興寺廟,修佛像譯佛經,佛教開始好不興盛。

一方面尋求心安,另一方面信佛可以為自己稱帝提供更多的輿論支持。早在太宗時期,玄奘就從印度帶回佛經翻譯,到了武則天時期,有印度僧人譯《寶雨經》,說東方有個女菩薩降生,當為皇帝,武則天也被稱為彌勒佛轉世。這樣,武則天當皇帝就成了佛的旨意了,一切順理成章。

至於她喜歡的那個面首馮小寶,本來也不是和尚,不過是跑江湖賣藥的,但是人家長得好那活也好,無意間被太平公主發掘獻給武則天。但是這個出身實在丟人,武則天既然信佛,就讓他當了和尚,還改名薛懷義。

武則天喜歡面首,其實是人之常情。基辛格總結過一句話,權利是最好的春藥,一個人權利越大欲望越高。武則天已經是皇帝了,慾望自然無窮大,以前男皇帝可以三宮六院七十二妃,我什麼不行?她的面首可不止薛懷義一個,只不過因為他出身不好,讓他當了和尚而已。


一覽眾河小

武則天為什麼那麼喜歡和尚?

原因很簡單,她信佛。

但是,她的男寵薛懷義是和尚,不是她因為當過尼姑,要與和尚“摸得”,而是她要掩人耳目。

武則天作為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妃嬪),因為那些年一直沒有生下子嗣,按照規定,老皇帝死亡,其妃嬪之中,有兒子的就歸入太后、太妃居所,沒兒子的,則直接剃髮為尼。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規定呢?

你想,皇帝的女人怎麼可以再嫁?皇帝的女人怎麼可以和別人進行不可描述的事情?那不是給皇帝戴一頂綠帽麼?女子沒生孩子,不好繼續呆在宮內,那麼就讓她們剃髮為尼。武則天就是這種待遇,因為在寺院中的修行,武則天是真的喜歡上了佛教。後來造的通天大佛還有禁葷腥等一系列運動,都是武則天基於這段時間的經歷而成。在寺廟裡當尼姑當然不是二十五歲的武則天一生的願望,她一定要改變這種狀況。當年李世民的兒子李治伺候李世民服藥的時候,武則天也在身旁,因此兩個人產生了不可描述的感情。

後來李世民的兒子們爭奪皇位,最終李治當選,李治去感業寺上香的時候,看見武則天了,因此倆人上演了一出久別重逢的戲碼。李治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了,想著娶他爸爸李世民的老婆(武則天),剛好皇后在宮裡內鬥,需要這麼一個女人,所以武則天就回宮了。

李治是個病秧子,後期由武則天主持各種工作,漸漸的各項權力統歸她了。等李治死了,她自然可以獨攬大權。武則天自己的兒子當皇帝,權力也被架空,實際權力者還是她自己。男皇帝可以三宮六院,女皇帝咋不行呢?武則天養了許多面首,還允許子女和大臣介紹帥男同她玩耍,晚上做廣播體操啥的。

後期冒充僧人的薛懷義就是如此,他原名叫馮小寶,被封為白馬寺寺主、右衛輔國大將軍。

薛懷義後來因為吃醋,燒了安放通天大佛的明堂,武則天不要他了,派幾個老孃們兒把他壓死。後來又寵幸二張兄弟,二張兄弟真的很帥,武則天年老了依然同他們玩耍。還有御醫沈南蓼,這證明武則天沒有特別地喜歡和尚。馮小寶之所以是個和尚,也是武則天讓他在白馬寺當主持,她嗜好佛法,一個主持和一個喜歡佛法的皇帝在一起討論劇情,難道不是理所應當的麼?非但如此,還要認個親戚,“為避免外人察知,便於出入宮禁,乃讓小寶削髮為僧。又令改姓薛,取名懷義,與太平公主丈夫薛紹為一族,並命薛紹認小寶為季父”,這樣更便於“溝通”,同時讓自己的男寵的身份能提高一些。

畢竟馮小寶以前就是天橋上賣假藥的,身體很健康,文化水平卻比較低。

總之,武則天的一個面首的確是和尚,但卻只是為了掩人耳目,她信佛,喜歡召喚精通佛法之人,因此給那人安排個主持的角色,便於出入宮禁。後來直接就不遮掩了,面首們也就用不著“和尚”這身份了。話說回來,武則天喜歡誰都不重要。男皇帝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都沒人管,女皇帝自然也可以。李世民的兒子,唐高宗李治,不也是納了親爹的媳婦兒武則天進宮麼,而且還是尼姑。

可見,髒唐臭漢邋遢宋,絕非虛傳。


豆子人民藝術家

武則天和佛家的緣分是非常深的。

傳說釋迦摩尼在世的時候,帶領弟子託缽乞食。按照當時佛家的戒律,老百姓施捨什麼食物,僧人都要接受,不能挑三揀四。有一天幾個小朋友在用沙子過家家,看見釋迦摩尼託著空碗走過來,一位小姑娘抓了一把沙子當做食物放到釋迦摩尼的碗裡。弟子們都很生氣,釋迦摩尼笑著接受了小姑娘的施捨,回頭告訴弟子,這個小女孩將來會轉世到東方震旦國做國王,如果今天拒絕她的施捨,將來她就會毀滅佛法;今天我接受了她的施捨,將來她會在那裡輔助佛法。

這個小姑娘,就是後來的武則天。

事實上,武則天和佛法的因緣還遠不止這個傳說。

在今天,只要是學佛之人,只要是閱讀過佛經之人,都曾受過武則天的教益。因為幾乎每一部佛經上面,都印刷著下面這首著名的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這首著名的開經偈,就是出自武則天之手。後來歷代高僧大德想要重新寫一首,總是沒有這一篇圓滿,所以,它就永遠留在了佛經的開頭。現在人們每次唸誦佛經,也必定會念誦武則天撰寫的開經偈。說起來,在弘揚佛法方面,武則天的確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呢。更不用說,武則天還做了幾年的尼姑了。

至於武則天是不是那麼喜愛和尚,我覺得真假難辨。

在道學家眼裡,武則天當皇帝已經是大逆不道,面首男寵更是不可饒恕的惡行。即便在喝了一肚子洋墨水的林語堂筆下,這也是武則天女皇的一大敗筆。在林語堂的《武則天傳》裡,作者如此描述:

和尚名叫薛懷義,原來並非和尚,也不叫薛懷義,而是洛陽鬧市上一個摔跤賣藥的,以賣藥丸和膏藥賺錢,以打拳摔跤吸引觀眾。身體又高又大,好逞筋骨之能,以御女奇術自誇。我們在孩童之時看見過他出入皇宮,為人粗壯,筋肉結實,擺著架子昂首闊步,無一處不顯得雄偉堅強。他原來姓馮,名叫小寶。由於一個宮女,他認識了一個公主,與那個公主很親密,公主深知小寶其勢雄偉,乃非常之器,逆轉薦於武后。小寶深得武后歡心,武后常召小寶入宮,最初本是暗中來去,小寶並不注意自己的名字。但是一個粗壯的漢子而叫小寶,不但卑俗,亦且淫邪。武后令小寶改名薛懷義,因為武后之女太平公主嫁了薛紹,武后令其婿叫小寶為叔。太平公主也並非賢德之女,與母親武后共事小寶,如參加宮闈陰謀一樣。  武后現在似乎被小寶迷住,沒有小寶就過不了日子,放任小寶為所欲為。武后的母愛雖然不足,現在卻深深瞭然自己身為婦人,忘記了自己身為皇后,只覺得是個女人,在一個江湖摔跤賣藥的前面竟軟弱無力了。自己的無情,自己的剋制,自己政治上嚴厲果決,在對小寶的情愛裡,溶化得一乾二淨了。  也許武后覺得富貴榮華非如此不可,也許她覺得神仙一定這樣縱情於酒肉淫蕩。因為薛懷義漸漸使她相信她是如來佛再世,所以她下令在皇宮寶座後面建一“天堂”,高三百尺,神頭之上畫有靈光。她自信是如來轉生,來到人間審判善惡。她相信皈依佛教會使她的新朝廷昌隆光大。


從鐵錘的個人角度判斷,像武則天這樣看清了人性,奪得了天下的狠角色,像皇帝那樣擁有幾個面首,那真是“天上飄下五個字,那都不是事”!至於是不是 像民間流傳的那樣不可描述,汙穢不堪,那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在男權社會里,給一個奪權的女人潑髒水,是一個很自然的選擇。而且越到民間,這樣的傳說人們越是津津樂道。
人性,不就是這樣麼。

  


鐵錘歷史

武則天喜歡和尚表面上看好像是個人感情取向,其實背後更深層的是政治謀略與智慧。

一、武則天確實與佛有緣,但這只是表象。

據記載,武則天的母親楊氏篤信佛教。武則天深受其母影響,武則天說自己從孩提時就信仰佛教。武則天還在詩文中多次談到她在學佛的種種法喜感受。後來,武則天索性將自己比作佛的轉世,支持譯經、興修寺廟、提拔僧人,將支持佛教作為重要的國策。

武則天33歲時曾經難產,當時求佛保佑平安,許願生下孩子就皈依三寶,請僧人玄奘為子授戒。玄奘啟奏她必定順利生產,還說見到一隻朱雀停在京城長安顯慶殿。男嬰生下後,果真由玄奘收為弟子,號為“佛光王”。玄奘後來還不斷上表,歌頌皇室。

(洛陽明堂天堂景區)

武則天讓她的男寵薛懷義任白馬寺住持,為這個混混街痞謀得一個高大上的合法身份,令其在洛陽監修明堂薛,懷義因為修建明堂之功拜左威衛大將軍。明堂建成,頂層飾以九龍捧鳳,稱為“萬象神宮”,武則天改東都洛陽為神都,使其逐漸發展成為全國的政治和佛教中心。

(武則天時期洛陽城復原模型)

二、親近和尚是武則天的政治謀略和智慧。

儒、釋、道是中國的三大文化思想支柱,各自背後都擁有不少信眾和支持勢力,幾乎每朝皇帝在世都依靠其一進行思想、文化與政治統治。武則天所處的環境決定了她無法依賴儒家和道家,所以只能依靠佛教的思想和力量來進行政治統治。

我們來看看這是為什麼?

首先,武則天不能依靠道教的力量。因為唐代李氏政權就是依靠道教建立起來的,李淵把道教始祖李耳認為祖先,明確了李家與李耳的祖孫繼承關係,把道教作為自己的護身符大加推崇。在初唐,儒、釋、道三教的地位排序是:“先老,次孔,末釋”。那麼,武則天想要篡李改周,消除李氏政權的威望和影響,首先就必須壓制道教。武則天掌政開始,就一反前朝高祖、太宗的政策,下令:“釋教宜在道之上,僧尼處道士之前”。武則天的男寵和尚薛懷義甚至可以隨意毆打道士,並割掉道士的頭髮揚長而去。跟武則天私交密切的道士郭行真,頗受其重用,然而,這位大名鼎鼎的道士後來竟然棄道入佛,不啻對道教的一次打擊。

其次,武則天也沒辦法依賴儒家的力量。儒學思想是封建正統,嚴格的等級階序和男尊女卑觀念在人們頭腦中根深蒂固。武則天稱帝,被認為嚴重違背了儒家思想,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甚至被諷刺為母雞司晨,所以儒家思想也是武則天稱帝的絆腳石。

最後,武則天能夠依靠的就只有佛教的力量。其原因有兩個:第一,佛教的教義講求眾生平等,男女亦平等,這正是反對儒家思想的有力武器。第二,唐代時候,新興的佛教為禪宗和華嚴宗,其後支持者主要以新興庶族地主力量為主。武則天做皇帝首先遇到的就是老牌士族的反對,所以她利用佛教團結了一大批新興庶族地主的力量,用來對付保守的士族地主。

於是,武則天團結了一大批僧人,巧妙地利用了佛教掃除了稱帝過程中的文化障礙。洛陽白馬寺住持薛懷義、東魏國寺住持法明等人,編造了《大雲經》,說武則天是彌勒下凡,李氏唐朝氣數已盡。淨土宗高僧菩提流志法師翻譯《寶雨經》說:“東方有一天子名日月光:乘五色雲,來詣佛聽。……實是菩薩,故現女身。”有了佛教教義的輿論支持,武則天取得了稱帝的合法性。於是她在洛陽稱帝,新創“曌”字作為自己的名字,表明自己並非單純女身,而是合日月陰陽為一體的佛祖轉世之身。

(武則天自造的文字)

武則天還請僧人義淨翻譯一個民間上貢的“天賜石函”,其中 12 個生僻文字,無人能識。義淨翻譯出來竟然就是“天冊神皇萬歲忠輔聖母長安”,如此一來,武則天特意為自己晉級,加上“天冊金輪大聖皇帝”的封號,並將年號改為“天冊萬歲”。

武則天與佛教實質上形成了一種互利互惠的關係。武則天藉著佛教稱帝,在位共計十五年,其間特意自封尊號,即金輪、越古金輪、慈氏(譯為“彌勒”)越古金輪、天冊金輪聖神皇帝。由於武則天大力發展佛教,佛教的勢力在其執政時期達到鼎盛。初唐的大寺一般有僧百餘人,到武則天時期,白馬寺薛懷義的侍衛僧徒就有一千人,僧眾地廣,富得流油,寺廟住持儼然成了新興地主。

不過,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由於佛教的勢力過於強大,已經到了危及朝廷統治的地步,後來武宗執政不久,便展開了一場浩大的滅佛運動,使佛教遭受重創。

(武則天登基大典模型)


驪姐的人類學之眼

古代皇帝大都有三千佳麗 , 然而 , 皇帝是不滿足的 , 據悉 , 皇上和公主都愛找和尚偷情。這是為什麼呢 ? 和尚 , 本該清心寡慾 , 六根清淨 , 不近女色 , 斬斷塵緣。但竟有著和皇上和公主偷情的事例了 , 真是叫人感到百般震驚啊。



武則天坐擁天下 , 也坐擁天下男寵 , 她的第一個男寵卻是一個叫做薛懷義的和尚。薛懷義原名馮小寶 , 本是同官縣街頭賣膏藥的小販 , 後來因為在街頭幫人打架誤傷人命 , 為躲避官府的緝拿 , 潛逃到洛陽 , 在白馬寺出家當了和尚。



唐太宗駕崩後 , 武則天作為太宗的遺妃 , 被送到感業寺出家為尼。白馬寺和感業寺只有一牆之隔 , 一來二往二人就認識了 , 自然也少不了幽會偷情之事。武則天當上皇帝后 , 立刻讓馮小寶當上了洛陽白馬寺的住持。唐高宗死後 , 武則天就讓馮小寶自由出入後宮 , 以便隨時召幸上床尋歡作樂。



在人們的心目中 , 和尚作為出家人 , 四大皆空 , 而且戒律森嚴 , 應該不會和偷情之類的淫穢之事掛上勾 , 可是在中國古代偏偏有些和尚不僅熱衷於偷情 , 而且還是個中高手。


青松5698

這個問題提得有失偏頗,武則天不是喜歡和尚,而是崇尚佛教。

喜歡和尚只能說是習慣某一個個體,而崇尚佛教,則是推崇一個文化體系。兩者之間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那武則天為什麼要崇佛呢?這裡面可以說反應了武則天很高的政治智慧在裡面。

先來看看武則天崇佛的背景,武則天本來是李世民的才人,在李世民死後進了感業寺為尼,後又被李治收進宮,因深得李治寵愛,再加上武則天具有非凡的謀略手段,一步步混到了皇后之位。

武則天做皇后期間,由於其聰明能幹、頭腦敏銳,又有勇有謀,再加上李治身體不好,所以武則天經常會幫助李治處理政務。

等到後來李治病重之後,基本上所有的政務都交給了武則天來處理,武則天也由此漸漸地掌握了整個國家的最高權力。

李治逝世後,武則天的野心開始不斷膨脹,並生出執掌天下的想法。

由於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父權社會,此前從來都沒有出現過女人執政的說法。所以武則天在執政的時候,首先就會遇到輿論的抵制,那麼該怎麼樣調動輿論為自己造勢呢?只有從當時唐朝佛、道、儒三個主流思想體系中挑選一個出來為自己做宣傳。

首先,道家是不行了,因為李唐王朝就信奉道教,並尊李耳為祖,而武則天想要上臺第一個需要打擊的就是李唐皇室的勢力,順帶著也需要打擊道家的勢力。所以武則天不能選道教為己用。

除此之外的儒家也不行,儒家思想講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皇位繼承並沒有女人什麼事,而且武則天稱帝等於是斷了李唐皇室的傳承,這在儒家子弟的眼裡,幾乎跟謀朝篡位差不多,不傳檄四方帶人征討你就不錯了,怎麼可能幫助你做輿論宣傳?

所以,武則天能夠選擇的思想勢力,就只剩下佛教了,而且佛教的思想講究平和、忍受,追求來世。這樣的思想宣傳,是比較符合武則天自身利益的。

因此在武周時期,天下大肆崇佛,國家將佛教地位排在道教和儒家的前面,並且不斷地打壓道教和儒家勢力,至於武則天喜歡辯機這個和尚男寵,也只不過恰好是喜歡這個人罷了,並不是有喜歡和尚的特別嗜好。


有書博物館

在蒙曼的《百家講壇之女皇武則天》中,詳細介紹過武則天的男寵們~

其實不是武則天喜歡和尚,而是和尚的身份是男寵的偽裝。

因為唐朝宗教氣氛濃厚,和尚和道士進宮的機會比較多,為了便於讓自己的男寵進宮,太后時期的武則天想了一個辦法——那就是讓自己的男寵剃度當和尚,這樣入宮的問題就解決了!

這必須從武則天的第一任男寵——馮小寶說起。

馮小寶原本是在洛陽街頭賣野藥的小混混,因為身強力壯又能說會道,被千金公主的侍女給看中了,兩人在公主府相會時被公主發現了,後來,馮小寶就被公主自己給留用了……

經過一番檢驗,公主覺得如此人才應該進獻給武則天。

當時,武則天還是太后,剛剛平定了徐敬業的叛亂,收到男寵後非常高興。但是要如何讓馮小寶進宮,讓她十分為難。

因為當時她還是太后,高宗屍骨未寒,於是武則天想了個辦法,讓馮小寶剃度當了和尚,起了一個新的名字叫“懷義”。

為了解決馮小寶身份低微的問題,武則天讓太平公主的駙馬——薛邵,認小寶做叔叔,改姓“薛”。

從此,馮小寶以“薛懷義”的身份,出現在武則天的身邊,武則天還讓他當上了洛陽名寺白馬寺的主持。

馮小寶還收了很多街頭混混,讓他們剃了頭跟在自己周圍辦事。


馮小寶在武則天身邊時,為她做了幾件大事,一是修建明堂——後來因為爭風吃醋,被馮小寶自己放火給燒了,而不久後馮小寶也離奇死亡;二是幫武則天在佛家經典中,找到能支持武則天當皇帝的經典——也就是後來的《大雲經》;三是幫武則天討伐突厥——雖然每次都是因為運氣好,要麼大軍到了突厥已經撤軍了,要麼還沒出兵突厥就走了……

在馮小寶之後,武則天最看重的男寵已經不是和尚,而是太醫沈南嫪和張易之、張昌宗兄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