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故事」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为何深获道家喜爱?

茯苓,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相传是仙家上品之药,久服可以延年不老。

「中药故事」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为何深获道家喜爱?

茯苓,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

“庶几可以固形养气,延年而却老者,因为之赋以道之。”,这句话出自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苏辙所写的《服茯苓赋并引》,大概意思是常吃茯苓,人的身体可以保持年轻健康状态,寿命也可以增加,所以要专门写文章来颂扬它。

苏辙之所以对茯苓这么推崇,是来自他自身的养生经验。据说他年轻时候身体不好,经常生病,“夏则脾不胜食,秋则肺不胜寒。治肺则病脾,治脾则病肺。平居服药,殆不复能愈。”。吃药一直搞不定,后来还是一个道士教会他服气养生的方法,练了一年,好了,于是就对道家的养生之说特别感兴趣。修炼成仙呢,要炼服金丹,他自知难以做到,于是退而求其次,服用草本之药滋补养生,追求延年长寿。于是他就开始研究和寻找草本,特别是那些本身就长寿,“岁月不能败”的草本之药。就这样,苏辙在道家古籍中找到了茯苓,书中说:茯苓千岁,虽非金玉,亦久矣。意思说,茯苓自己都能生长千年,已经活的足够长久了。苏辙服用了茯苓一段时间,果然感觉效果不错,“庶几可以固形养气,延年而却老者”,真的是常吃可以延年长寿。

「中药故事」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为何深获道家喜爱?

苏辙,年少多病,善于养生而长寿

苏辙确实比较长寿,但是不是茯苓起的作用,也不尽然,他本身就注意养生,长寿自是意料之中。但是,茯苓自古以来,是一味非常好的食药材,已经得到了历代医家和养生家的证实。

《神农本草经》记载:茯苓,味甘平。主治胸胁逆气,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乾,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本草纲目》记载,弘景曰︰茯苓白色者补,赤色者利。俗用甚多,仙方服食亦为至要。云其通神而致灵,和魂而炼魄,利窍而益肌,浓肠而开心,调营而理卫,上品仙药也。善能断谷不饥。

「中药故事」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为何深获道家喜爱?

茯苓,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中国药典》【2015】记载:茯苓,味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功用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在民间,茯苓作为一道滋补食药材,更是深受百姓喜爱。茯苓有很多种滋补食用的方法,可以煎药、煲粥、煮汤、泡茶等,还可以做零食。

「中药故事」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为何深获道家喜爱?

茯苓可以入药,煎药用以治病

煎药:

茯苓一般选择煎服,常用量为10-15g。常配伍其他中药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作用。

煲粥:

茯苓粥的做法是,将白茯苓 500克磨细粉,每次用白茯苓粉 15克,同粳米 50克煮粥食。《直指方》中记载:“白茯苓粥,治心虚、梦泄、白浊”。《本草纲目》载曰:“茯苓粥清上实下。”

「中药故事」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为何深获道家喜爱?

茯苓粥

煮汤:

「中药故事」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为何深获道家喜爱?

茯苓汤

泡茶:

比如做个茯苓陈皮姜汁茶,取茯苓25g,陈皮5g,水煎,饮服时,加入姜汁10滴左右有健脾和胃之功效。

「中药故事」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为何深获道家喜爱?

茯苓茶

茯苓饼:

「中药故事」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为何深获道家喜爱?

茯苓饼

关注【老李讲中药】,一起学习中医药知识,分享健康养生经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