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五味”

中药的五味,是指药物具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味道一是指口尝的真实滋味,二是我们依据中药功能和药效赋予她的味 ,注意赋予她的味,口尝是没有这个真实滋味的。 例如酸枣仁记载有酸味,口尝没有这个滋味,山楂记载有酸味,却没有酸味的功效,浮小麦没有记载酸,涩味,却能止汗。理性对待五味。

中药“五味”

酸味能收,能涩,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多含有有机酸和鞣质,传统认为涩为酸之变味,附于酸,具有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止血的功效。 注意也不是说具有酸味,这些功能都有,有的酸味药只具有某一个功能,例如麻黄根,具有涩味,只有止汗作用。

苦味能泄,能燥,能坚,清热泄火,下气平喘,降逆止呕,通利大便。苦味多含生物碱和苷类成分,苦能坚阴,具有清热燥湿,泻火存阴的作用。

甘味能补,能和,能缓,甘味药多含有糖,蛋白质,氨基酸,苷类。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缓急止痛的作用。比如人参补气,熟地补血,甘草调和诸药,解药食中毒,饴糖缓急止痛。

辛味能行,能散。主要含挥发油,还含有苷类,生物碱,具有发散,行气行血,解表化湿,开窍,行气健胃等功效。如苏叶发散风寒,木香行气除胀,川芎活血化瘀。

咸味多是矿物药和动物药,多含有碘,钠,钾,钙,镁等无机盐,常具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消散结块的作用,如牡蛎消散瘿瘤,鳖甲软坚消癥,芒硝泻热通便。

随着功效的完善,五味的临床指导价值越来越低了。因为在古代药物功效不完善,当时用药就要靠味来把握,如《神农本草经》里面能够治疗喘咳的药,有三十多种,古人只知道这些药能治疗咳嗽气喘,怎么来用?就用辛味药来治疗外感咳嗽,用甘味药治疗肺气虚,用苦味药治疗肺气上逆,用酸味药治疗肺气不敛。但是随着功效的完善,譬如麻黄是宣肺止咳平喘,杏仁是苦降肺气止咳平喘,人参是补气止咳平喘,麦冬是补肺阴来治疗咳嗽气喘,乌梅敛肺止咳,通过功效就可以更加准确的用药,所以五味的意义就不大了。但是五味又不能取消,因为它是古老的理论,牵一发而动全身。需理性对待五味。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