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你的社區便利店難敵隔壁夫妻老婆店?

為什麼你的社區便利店難敵隔壁夫妻老婆店?

小區樓下新開了一個便利店,緊挨著旁邊的就是一個已經開了3年之久的夫妻店。同樣輻射半徑,同樣周邊小區,同樣店鋪大小,同樣商品價格。便利店內部寬敞明亮,門頭潔淨,形象標識整齊劃一。夫妻店內部擁擠不堪,光線昏暗,沒有像樣的門頭,商品雜亂的堆在貨架上。奇怪的是,除了剛開業那幾天,有一些人去便利店看了看,後續就很少有人再去了。而隔壁的夫妻店每天都有很多人光顧,好像周邊居民就跟這對夫妻是親戚似的,總照顧他們生意。

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大的反差?說好的消費升級呢?說好的物美價廉呢?

考量實體門店兩個最基本的要素就是坪效和人效。

為什麼你的社區便利店難敵隔壁夫妻老婆店?

坪效=銷售額÷門店營業面積

①產品品類的數量不同,坪效不同。樓下的這個夫妻店,SKU達到了驚人的4000種,兩邊簡陋的貨架上挨挨擠擠地堆滿著商品。看上去確實有點low,但如果你要是想買個什麼家庭日用品,基本都能找到。反觀便利店,店內格局很不錯,室內燈光明亮,貨架寬敞美觀,商品排列也井然有序。這些都不錯,但是(話說實在不想用這個詞),但是店內的商品種類只有區區幾百個。用戶要這個沒有,要那個沒有,一問三沒有!時間久了,顧客自然會在心裡形成思維定勢——這家店啥啥都沒有!

②產品側重點不同,坪效不同。夫妻店賣的東西都很實用,價格也很親民,除了日用快消品,還有水果蔬菜,蛋奶肉禽,甚至還賣起了饅頭、餡餅,簡直一站式購物。再對比便利店,零食快餐,酒水飲料,將這些商品單個拎出來,個個看上去都不賴,算是比較符合年輕人的調性。不過小區裡的人,好像更多是拖家帶口,要食人間煙火的。如果勉強給便利店開脫,那就是符合便利店的用戶群體佔比不多,不足以支撐起店面日常運營。

③店鋪租金不同,坪效不同。樓下夫妻店已經紮根此處3年之久,遙想3年前此處租金定然比現在便宜。如果夫妻店籤的合同是5年甚至更長一些,那麼其店租成本肯定比新開的便利店更有優勢。

為什麼你的社區便利店難敵隔壁夫妻老婆店?

人效=銷售額÷門店總人數

①店面人數不同,人效不同。夫妻店顧名思義,就是夫妻兩人吃住在店裡,不用給自己發工資,除春節外基本沒有節假日。他們的經營時間從早上8點到深夜11點,滿足早中晚及深夜歸來的社區居民。反觀品牌便利店,至少僱傭4名(要考慮輪崗休息),有上下班時間(早9點到晚9點,現在有24小時便利店,但人力成本肯定又要增加),如果再加上採購、配送(夫妻店自己開個麵包店,一人留守一人採購;便利店估計還要再增加人手,或者麻煩第三方)。

②店員責任心不同,人效不同。對於夫妻店而言,店面就是他們的全部,店倒了,生計就沒了。擺在他們面前的只有全力以赴,發自內心滿足顧客要求,拉近顧客關係,增進顧客信任。再對照便利地的員工,他們基本都是合同制僱傭工,免不了心存打工意識。店面的生死對於這些僱傭工來說,只是換一份工作的事情。

為什麼你的社區便利店難敵隔壁夫妻老婆店?

既想保持高大上,又不想被坪效侷限,怎麼辦?

①要有調性,與夫妻店拉開檔次差異。跟夫妻店比接地氣,肯定比不過,要跟他們比不一樣的地方。比如依據用戶群的不同,設計不同的店面主題,為自己服務的那一撮用戶群量身定製,像一些高端店、主題店。買東西不是目的,買東西的過程是一種享受,一種尊貴身份的體現,比如增加儀式感,採購的產品兼顧功能與美感等。上述只是一些思路,具體實踐還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做調整。自然前期肯定會面臨一個成本週期(用戶從嘗試到喜歡再到傳播的一個漸進沉澱的過程,這個過程在時間上所消耗的成本通常被稱為“沉默成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