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民營加油站投身“便利店”大潮,消費者真的買單嗎?

民營加油站開便利店,時間過去問題湧現

這些年,民營加油站開便利店,基本的套路是模仿“兩桶油”,“兩桶油”學外資站,外資站學國外的站。結果,加油站便利店長得都像7-11,貨架密集、商品繁多,但是在供應商選擇、倉儲配送和商品管理等方面受到規模和能力限制,付不起那麼大的代價,走到半道兒被迫放棄。結果就是商品假冒、斷貨、過期、超耗……,員工盤點交接耗時耗力、叫苦連天。中國與國外的便利店密度、客戶工作時間、消費習慣以及社區人口密度天差地別,照搬過來的先進經驗實際上水土不服。


越來越多的民營加油站投身“便利店”大潮,消費者真的買單嗎?


非油的定位決定非油的收益

非油業務推廣需要很大的精力,客戶消費習慣轉變也需要很長的時間。不建議民營站目前就把精力放到非油這邊,可以當成一項附加服務,給客戶提供便利。主營和外資油站做起來了,會引領消費習慣,那時候再考慮適合民營站的非油營銷模式,為時不晚。

經受了這次疫情是衝擊,許多加油站意識到,當油品的毛利少得可憐,非油的毛利“有比沒有強”。客戶的消費習慣需要主營來改變,但是這個過程也進化著客戶對加油站的品牌印象。時間久了,他們可能說不出這一家的便利店有多好,但是卻能感受到哪一家的有多差。慢慢地,沒有便利店或者便利店很爛的加油站將不再是他們的選擇。反之,一些銷量一般的油站,因為便利店有特色,往往因此改變了命運。


越來越多的民營加油站投身“便利店”大潮,消費者真的買單嗎?


民營站更容易把便利店做出彩

民營站做非油是不是在某些方面比主營更有優勢?“特色店”、“特產店”誰更容易搞?花樣百出的“油非互動”“異業合作”講究的是靈活,想幹啥自己說了算。當加油站從外觀到店內都千篇一律的時候,特色主題加油站一定蘊藏著無限的生機!

這幾天,看到主營的油站員工通過直播來賣非油商品,深受啟發。在技術平臺、渠道資源、設備設施都能才能夠從市場獲取的今天,只有不斷與時俱進,才能永遠獲得新的商機。


越來越多的民營加油站投身“便利店”大潮,消費者真的買單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