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早的石质经幢在这里,塔刹上八个铁人为啥比原来瘦了一圈

在上期 文章中,胡哥带领大家来到了美丽的浊漳河岸边的辛安村。这个古村是第四批入选国家传统村落名录的古村落,村子的古朴不需细说,但就村子里最出名的古建筑,就是位于村东边凤凰山上的唐代寺庙——原起寺。

原起寺是闻名全国的唐代寺庙,因庙内的众多古建而闻名。比如,宋代的石塔、国内最早的石质经幢等。本期就让胡哥带领大家进入庙内领略唐风遗韵。先看一个图,重点是上面的小铁人。奥秘何在呢,文末揭晓。

全国最早的石质经幢在这里,塔刹上八个铁人为啥比原来瘦了一圈

八个小铁人,连着塔刹。

和谐医患关系楷模,健康财富一香双供

刮骨疗毒的故事,既表现了关羽非同一般的硬汉气概,又赞颂了华佗高超的医术。当然,这是小说家演绎了。历史上虽确有关羽治伤的故事,但医生另有其人,不是华佗。因为关羽中毒箭是建安24年的事,而华佗则死于建安13年。

小小的东配殿,同时供奉了医神和武神,一起享受着人间的香火。房间里挂满了锦旗,能看出香火挺旺。这俩神,一个掌管身体健康,一个掌管钱财,体现了人们既想长寿又想发财的美好愿望。如此混搭,也挺和谐的。

全国最早的石质经幢在这里,塔刹上八个铁人为啥比原来瘦了一圈

献亭后面挡住的就是东配殿。

原起寺小资格老,文化瑰宝可不少

别看原起寺占地只有700来个平方米,在寺庙里算是瘦小的,可是资格却老得很。寺内献亭前有一座玻璃罩起来的八角青石经幢,是这个寺内的一大瑰宝。这个破损风化的建筑就是从唐代兴起的佛教建筑新类型——经幢,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质经幢。看清了,是国内现存最早的,没有之一哦。

全国最早的石质经幢在这里,塔刹上八个铁人为啥比原来瘦了一圈

我国现存最早的石质经幢。

这座八角青石的经幢上面,镌刻着《陀罗尼经》和建寺铭记。由建寺铭记可知,原起寺的修建年代是唐代。幢底下方为四方形基石,上托八角台座,幢座八面雕刻伎女、神兽、乐人,神态动人,栩栩如生,千年以前的风姿一直定格到今天。幢顶为葫芦形,四周以莲瓣装饰。

全国最早的石质经幢在这里,塔刹上八个铁人为啥比原来瘦了一圈

幢底座上面的伎乐女、神兽、乐人石雕像。

幢身八面,刻字用界格线整齐地划分开,像极了我们儿时练字的碑帖。经文字体规整严谨,刻工精湛,拓印下来就是一本上佳的书法碑帖。整个经幢高2.64米,整体石雕,整体造型雄浑饱满,雕刻洗炼圆熟,线条细腻流畅,反映了盛唐风格的小品建筑风格。仅此一件,就足以名列国保之列。

全国最早的石质经幢在这里,塔刹上八个铁人为啥比原来瘦了一圈

堪为书法碑帖的经文。

寺内的主建筑大雄宝殿坐北朝南,平面呈正方形,坐落在半米多高的石砌台基上,屋顶有琉璃脊兽,斗拱飞檐,古朴雅致,熟悉古建筑的当能看出唐宋风貌。大殿面阔三间,一门两窗。窗型是少见的直棂窗,也就是说,窗格是竖向直棂,这是一种比较古老的窗式,盛行于唐代,不同于后期的网纹、卍字纹等窗饰,在宋至辽金时期也很常见,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取向和文化意蕴。

棂,就是长的木条。用在窗户上一般都是奇数,像这座大雄宝殿的直棂窗,棂条就是11根。这是当时比较有代表性的窗饰形制。宋朝著名的建筑百科全书《营造法式》中有详细记载。这样一座宋朝的建筑理所当然名列古寺瑰宝之列。

全国最早的石质经幢在这里,塔刹上八个铁人为啥比原来瘦了一圈

大殿西侧的宋代青龙宝塔。

再看大殿西侧的青龙宝塔,同样是原起寺瑰宝之一,它是宋朝原构建筑。关于它的传说很多,前文已有不多赘言。宝塔一至三层空心,一层南面还设有砖券门洞,门洞内供着观音菩萨,现在还有信众朝拜。塔身正东正西位置,分别有个小直棂窗。但只是个样子货,并不通透。北面有个假门。

青龙宝塔塔身逐层收窄,外形轮廓挺拔秀美。七层出檐以及下面承托的斗拱全部由青砖仿制木构形式,结构精巧,制作精美,是研究宋代建筑斗拱形制的重要实物。最奇特的是,每层八个檐角的角梁是木头做的,挑角而出,头部套着琉璃龙头套兽,显得别致而又庄重。角梁下部有挂钩,上悬挂风铃,风吹铃响,声音悦耳动听。

全国最早的石质经幢在这里,塔刹上八个铁人为啥比原来瘦了一圈

仔细看琉璃龙头套兽和风铃。

宝塔顶部是砖雕的三层仰莲瓣刹座,承接铜质刹顶。刹顶垂下八条铁拉链,拴着宝塔顶部的八个铁人。这种形制也很罕见,倒有点像长治市郊区观音堂大殿飞檐角的铁人。那几个铁人据说是压住檐角的第一块瓦的,这宝塔顶上的铁人似乎也是起这个作用。

据辛安村村委主任小张介绍,非常可惜的是,原先塔顶的八个铁人已于几年前被盗,现在看到的是后来仿制的,体形较原先的小一圈。听到这样的来历,让人不由地感慨。

本期文章就到这里,下期继续国保原起寺之旅。


喜欢胡哥文章的请加关注,看更多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