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上海滩首富,不是中国人,而是一个英国籍犹太人

民国时期的上海滩,是各方势力的角逐场,各种各样的人物每天上演着不同的故事。有高高在上的各国租界,有威震上海滩的三大亨杜月笙、张啸林、黄金荣,有三大女流氓沈佩贞、林桂生、佘爱珍,有三大才女张爱玲、丁玲、关露,有三大美女明星胡蝶、阮玲玉、周璇……但论起上海滩最富有的人,绝对不是他们,而是一个犹太人,维克多·沙逊。

民国时期上海滩首富,不是中国人,而是一个英国籍犹太人

维克多·沙逊

沙逊家族的发家史,还要从维克多·沙逊的爷爷大卫·沙逊说起。大卫·沙逊出生于巴格达富裕的犹太家庭,和当地政府长官发生矛盾,移居到英国殖民地印度孟买,凭借财富加入了英国国籍。19世纪30年代,大卫·沙逊将英国人在印度生产的鸦片全力输入清朝,1830年到1838年,每年销往中国的鸦片达到几万箱,盈利数千万银元。

1838年,林则徐虎门销烟,销毁两万箱鸦片,近一半的鸦片就是沙逊家族的,可以说鸦片战争就是英国为他们家族打的。清朝在鸦片战争中失败,大卫·沙逊的鸦片贸易获得了更大地发展。在清朝上海、广州、香港设立了分公司,鸦片贸易为沙逊家族带来了巨额的财富,成为当时的印度首富。香港汇丰银行就是大卫·沙逊同其他洋行合伙创办的。1864年,大卫·沙逊死于印度,沙逊家族第二代继续着沙逊家族的传奇。

民国时期上海滩首富,不是中国人,而是一个英国籍犹太人

维克多·沙逊和舞女们在一起

沙逊家族第二代有八个儿子,分散于欧洲、印度、中国各地,为沙逊家族积累财富。这里就不说他们了,重点说我们的主角,沙逊家族第三代,维克多·沙逊。维克多·沙逊生于1881年,曾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左脚负伤,人称"跷脚沙逊"。又因其为世袭准男爵,中外人士称他为沙逊爵士。

上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处于高速的发展期,维克多·沙逊决定把生意重点转移到上海。来到来上海,除了做进出口生意外,还投资于多种行业,尤其是房地产使他获得了巨额的财富。

其一,维克多·沙逊利用抵押放款吞并了许多地产,比如静安公寓、泰晤士大楼、唐山路润德里、昆明路原德里等。具体方法是:押价仅为房产实际价值的30%左右,利息要年化10个点左右,欠息不付,要按季加入本金,利上加利,许多押户到期无力归还,只好任其吞没。

其二,维克多·沙逊自建了许多大厦,如沙逊大厦、格林文纳公寓、都市饭店、华懋公寓、河滨大厦、汉弥尔登大厦。

比如沙逊大厦为钢筋混泥土结构,共10层高,大厦落成后,包租给集团附属的华懋饭店独立经营,按年收取60多万银两巨额租金。这座大厦建筑成本包括土地作价200多万两,共计760多万两,只要13年时间就全部收回。

民国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全部大楼的租金保守估计一千万两白银以上。

民国时期上海滩首富,不是中国人,而是一个英国籍犹太人

民国的沙逊大厦

民国时期上海滩首富,不是中国人,而是一个英国籍犹太人

今天的沙逊大厦

其三,在1930年,上海房价飞涨时,在一年内把早年低价买进的12处产业高价卖出,共得价银14388719两,仅此一宗净赚银1000万两以上。

1935年,沙逊集团最鼎盛的时候,拥有房产五十多处,是上海滩名副其实的房地产大王。1937年淞沪战事后,上海租界的地位岌岌可危维克多·沙逊开始大规模转移资产。1945年抗战胜利后,租界特权业已失去,维克多·沙逊将在上海的直属公司全部迁往香港,上海只设分支机构,资本额也改以港元计算,同时大量出售产业,进行第二次撤退。

新中国成立后,沙逊集团渐渐结束了在华业务,完全退出了中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