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制力?

樂樂媽媽北京2014

您好,很高興有機會回答您的提問,並且希望我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首先,培養孩子自制能力就是一個建議規矩的過程,比如看到糖果沒有爸爸媽媽的允許不能吃,雖然很多人覺得這就是一件小事,但是對於寶寶來說真的非常重要,特別是小寶寶很容易齲齒的,所以這也是一種自制力的體現。可能,開始孩子會有很多叛逆的行為,比如哭鬧或者大喊大叫,但是家長一定要態度強硬,不然輕易就改變自己的規定,那麼孩子下次就知道我這樣爸爸媽媽就會屈服,那麼就沒了意義。此外,規則不宜過多,“不許”多了,將會壓抑孩子的探索欲。

另外,一定要有一定的懲獎錯失,如果寶寶犯錯了,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去懲罰寶寶呢,懲罰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學問,它比獎勵要更難,因為我們稍不留意可能就會傷害到寶寶的內心,那麼就有點過分了,如果太輕又起不到作用,所以如何懲罰寶寶也是很多專家一直討論的的課題,並沒有針對性的答案,只能說自己的爸爸媽媽最瞭解自己家的孩子,所以在寶寶犯錯怎麼去教育他們,還是要自己摸著石頭過河,慢慢探索了。

最後,培養寶寶一定要以身作則,千萬不能把規矩給孩子,自己卻放縱自己,比如不讓孩子玩電子產品,自己卻一直玩手機,很多人都有這種毛病,在孩子眼裡可能就是最大的錯誤示範了。


孕媽學堂

有人說每個人內心都有兩個小孩,一個是叛逆的,一個是聽話的,而叛逆的小孩總會不受控的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所以就需要一個人擁有自制力才能讓它聽話,自制力是一個人自我控制和領導的能力,它可以讓人能夠對目標更為努力,讓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思想與行為,是一個人成功脫離不開的能力。

1、從生活習慣和準則上培養

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個過程,孩子從小家長就應該讓他們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例如每天的上床睡覺時間,每天的起床時間,做作業時間,玩耍的時間,要勞逸結合。

艾默生曾說過,習慣可以是你的最好的僕人也可以是你最壞的主人,習慣是一個人自制力的體現,養成 好習慣,用自己的自制力約束自己壞的主人。

另外父母可以制定一些約束孩子的準則,但是不要過於苛刻,不要讓孩子因此失去獨立性。習慣和準則齊頭並進,讓孩子在行為和思想上做到自制自律。

2、培養孩子的自覺性,提高自制力

很多家長會煩心自家孩子學習不夠自覺,每天做作業都要家長日復一日的催促,其實孩子的自覺性是影響孩子自制力的重要因素,父母應該幫助孩子提高孩子的自覺性,讓他們能夠自覺的去學習而不是父母的日叮嚀夜囑咐。

提高自覺性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家長的放開,家長要讓孩子意識到他應該為自己負責,他所做的很多事情都要有自己的獨立想法,家長無需告訴孩子該做什麼,不要做什麼,而是要告訴孩子所做的事情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讓他們意識到自覺性。


3、自制力的培養過程也需要榜樣作用

試想一下,如果你在工作,剛好是肚子餓了,但是身旁的同事卻在吃零食,這時候你的工作一定會受到同事的影響,同理如果孩子在學習中,家長卻是在玩遊戲吃東西,孩子定然會受到影響,所以家長在孩子自制力的培養過程中要充當好榜樣。

4、讓孩子的一項興趣得到堅持和延伸

興趣是最能讓孩子堅持做下去的力量,所以給孩子培養一項興趣,讓他們堅持,在堅持的過程中他們會用樂趣和自制來約束自己,慢慢的讓他們的興趣得到延伸,讓他們意識到不僅僅只有這一件事情自己可以堅持,還有很多的事情都是可以。


《趙小明心理團隊 》與《心夥伴》被頭條網評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類專欄。

趙小明丨央視財經頻道特約心理專家


心理奶爸

每一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聽話、不叛逆,但絕大多數家長都是將自己的想法和理念強加在孩子身上,而不是站在孩子身上。

所以,首先我們要區分孩子是否真的需要培養良好的自制力。因為有些孩子很有目標感,自制力真的很強。而家長出於育兒省心的目的,要求孩子自制,這是抹殺孩子未來成長進步的可能。

當然,如果孩子真的自制力很差,我們不妨從以下幾點出發:

(一)制定各項規則,明確秩序,讓孩子明白規則的重要性

這方面,家長可以為孩子制定勞動規則、衛生習慣規則、睡覺規則等。但有一點家長要注意,規則不要制定的過於詳細,否則會損害孩子的獨立性。待孩子長大一點後,再教育孩子社會道德規範和社會責任等方面。

(二)善於啟發孩子的自覺性

科學研究表明,培養孩子良好的自制力與自覺性、堅持性等有關。

所以為人父母一定要啟發孩子的自覺性。比如告訴孩子不能亂丟垃圾,不隨地吐痰等等。同時獨立完成自己的事情,比如自己自覺完成作業,自己想辦法克服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一些困難,讓孩子形成比較穩定的意志品質。

(三)家長要為孩子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

家長要為孩子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孩子在學習時,家長也可以在邊上學習,而不是上網、看手機等。

同樣的,在生活中也要給孩子樹立榜樣。比如不亂丟垃圾、不隨地吐痰。

(四)多多鼓勵孩子,正確教育孩子因自制力差而闖下的禍

當孩子做出了一些缺乏自制力的事情時,如:亂丟垃圾,胡亂塗鴉等等。父母不應粗暴地喝止、教訓孩子停止這種行為,應當容忍孩子的這種行為,並耐心對他講明道理,讓他明白為什麼不能這麼做。這樣才能起到警惕作用。

遵循以上幾點,並在6歲之前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自制力,會對孩子受益無窮。


樂觀佰愛

我是暖心理的簽約心理諮詢師陳旭龍。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所謂自制力,是指人們能夠自覺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既善於激勵自己勇敢地去執行採取的決定,又善於抑制那些不符合既定目的的願望、動機、行為和情緒。心理學的研究顯示,人的自制力對應的生理基礎是大腦的前額皮質。男性的前額皮質發育較女性慢,一般要到21歲左右才會發育成熟。

要培養孩子的自制力,需要先評估孩子的自制力,瞭解各個年齡孩子的自制力水平。如果孩子的自制力相比平均值差距較大,那麼則需要進行干預。

如果和平均水平差距不大,為了增加孩子的自制力,便於將來更好的適應社會,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1、父母要可以通過“延時滿足”提高自己的自制力

  培養寶貝的自制力,並非父母口頭上講道理就行,可以通過延時滿足訓練孩子。例如,帶孩子去商場購物時,孩子見了玲琅滿目的商品,可能會對父母提出購買的要求,可以告訴孩子,先幫家長做幾件事,然後可能滿足孩子幾個要求。堅持訓練,孩子的自制力就會逐漸提高。

  2、運用“社會認知提示法”,使寶貝自覺遵守規範,抵抗外界的誘惑

  社會認知提示法是指在社會性認識(如人際關係、行為規範、道德法律等)上給孩子以提示和教育,使孩子能夠時刻想到他應該遵守的社會規範或行為準則。例如帶孩子去超市,為防止孩子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想要,可以提前對孩子進行社會認知提示:“咱們說好了啊,你的東西已經很多了,今天我什麼都不給你買,你只看看就行了。假如你看上了什麼東西,回家後咱們好好商量一下再來買。”

  當然,運用社會認知提示法最好“提示在先,獎評在後”,如果寶貝做得好,就可以給予精神或物質上的獎勵;做得不好,要對其進行分析和批評,對於稍大的寶貝還可給予適當的懲罰。

  3、通過培養孩子的愛好提高自制力

  比如讓孩子參加圍棋班、寫字班、國畫班等等,這些都能提高孩子的專注力。

  4、日常生活中訓練孩子的控制力

  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要有明確的要求,例如,要求孩子飯前便後要洗手,吃飯時不撒飯粒,摔倒了不哭等。這些都能潛移默化地幫助孩子更加自制。

希望能幫助到你。祝你生活愉快!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陳旭龍

自我介紹:國二諮詢師, 陝西省心理師協會會員。認知-行為取向。從業4年,個案時長1500小時以上,督導時長300小時以上。


暖心理

有的孩子自制力差,首先的表現就是,無論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大人或者老師的督促。例如早上起床,磨磨蹭蹭賴在被窩裡,需要家長掀被子,幫忙穿衣服才能起床;寫作業的時候同樣是注意力不集中,想著玩會兒,或者想著玩完了在寫作業,結果跑出去之後長時間回不來,甚至需要老師或者家長親自去找、去叫,才能回來寫作業。

孩子自制力差的表現很多,影響的方面也多,突出表現做什麼事情都不會表現出有效的執行力,做什麼事情都不會見到預期效果。如果想培養和提升孩子的自制力,最關鍵一點就是要嚴格要求孩子。雖然很多孩子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特別是一些家長在“孩子大一些,就會好”的理念支配下,捨不得對孩子嚴格教育,其實這是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最易犯得大錯誤,所有的習慣,在孩子小的時候不僅容易養成,而且容易糾正。

家長要捨得孩子獨自行動。很多時候,其實孩子都可以做,甚至做得比我們預期的要好很多,只不過家長捨不得讓孩子獨立去做。現在安全教育的宣傳,讓很多家長對孩子獨立去做的一些事情心存顧慮。但是我們要清楚,孩子最終還是要走出我們的保護圈,去獨自面對生活,讓孩子適當去接觸大自然去接觸社會,容易讓孩子加深對大自然和社會的瞭解。在做的過程之中養成孩子獨立自主的習慣,獨立自主本身就是自制力的表現。

想著培養孩子的自制力,有些時候需要的是引導。孩子的小腦袋裝著無限的潛能,家長要做的就是發掘和培養孩子的潛能,讓孩子多去做自己喜歡而且有意義的事情,就容易形成孩子的自制力,有些孩子喜歡唱歌,有些孩子喜歡跳舞,有些孩子喜歡畫畫,在孩子參與各種活動的過程之中,不僅僅培養孩子專注力,更是培養孩子的自制力,什麼時間做什麼,該先做什麼在做什麼,時間長了,孩子的自制力也會得到提升。

惰性是自制力差的好夥伴。很多孩子的惰性大,自制力就差。所以很多時候多讓孩子去運動場、娛樂場、野地,等能夠開闊孩子視野得到鍛鍊的地方玩耍,有效避開惰性的養成。懶惰的時候有所責罰,進步的時候有所表揚,讓孩子感覺哪些事兒該多做,哪些事兒該少做,有個自己的判斷,都也有助於幫孩子養成良好的自制力。

對於孩子自制力的培養,不是一時的事情,也是一個容易反覆的事情,既需要家長多督促更需要家長以身作則才能夠養成。孩子的教育問題,是個不能鬆懈的事情。不能說今天孩子表現好就放鬆警惕,明天孩子表現不好就大發雷霆,及時發現,及時糾偏,防患於未然的同時,也要朝著同一個方向努力。


妙語盒子

自制力是個體在沒有外界監督的情況下,適當控制、調節自己行為的能力。

什麼樣的孩子有真正的自制力?那就是情緒平衡的孩子,人在正常狀況下,思考和情緒是平衡的,這個時候,就算他心裡想做什麼事情,他的理智也會進行分析,到底能做還是不能做,如果做該怎樣去做,也就是說他是有調整自己行為的能力的,也就是有自制力的。

但是當孩子情緒非常多的時候,他都被氣死了,思考和情緒就不平衡了,這個時候,他整個人都被情緒佔據,留給思考的空間很少,就像我們自己平時生氣的時候,會說氣得我胃疼,氣得我說不出話來,這就是情緒在往上走,如果情緒繼續往上,頭嗡嗡響,這個時候,就完全沒有自制力了,有可能會做出平時意想不到的行為,我們常說這個人失去了理智。這是最極端的情況。

所以,要想讓孩子有自制力,就要讓孩子情緒流動,如果平時沒有情緒積壓,那麼孩子通常都是在思考情緒平衡區,他自然會有較好的自制力,哪怕他在很不高興的時候,思考和情緒不平衡了,他這個情緒也是當下那件事的情緒,不會有過去的情緒垃圾,所以再失衡通常也不會到失控的地步,也是有自制力的。

可能有些父母為了訓練孩子所謂的自制力,會用懲罰或者物質獎勵的方式,如果你做到了有自制力,好,獎勵你,沒有做到,好,懲罰你,殊不知,這樣做,孩子必然有情緒壓抑,他在你面前時做到了,可是積壓到一定程度,必然會失控,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平時看起來老實本分的老好人會激情犯罪的原因。

所以,培養孩子的自制力,不如培養孩子的情緒流動能力,讓他有能力用正確的方式表達情緒,孩子情緒平衡了,自然有自制力了。


美可親子

我正在用一個方法,特別有效

這個方法就是提前約定+時間規律表

我家娃之前也是天天要吃零食,看到玩具就要買,超級喜歡吃雪糕,天天吵著要吃,然後迷上了看ipad,天天鬧著要看。



(零食雪糕吃多了對孩子真的很不好)

吃雪糕多了傷脾肯定對身體不好,吃零食多了影響吃飯,玩具總要買慾望太強,看ipad多了對眼睛肯定不好。

我覺得一定要用對方法控制這些事情的發生了!然後我應用了正面管教的提前約定+時間規律表。



(制定了非常清晰的時間規律表)

出門去超市或者去有小孩玩具的任何地方都提前約定好今天不買東西的,拉鉤蓋章!就算孩子哭鬧也要溫柔而決定的堅持,多幾次後孩子知道只能遵守約定。

由他自己每天的給自己表現評星星,約定累積夠多少星星才能買心儀的玩具。要信任孩子不會亂評的,當然每天必須有星星上限。



(每天給自己打星星還給媽媽打星星)

跟孩子約定每個月可以吃一次雪糕,定好了每個月1日可以吃。約定每週有一天是零食日,只能在零食日吃零食。約定了每週有一天可以看ipad。



(一起制定早上起床時間規律表)

把這些都約定好後跟他一起制定了時間規律表。做了做一切後最重要是父母要堅持執行,不能心軟放縱。

一段時間後,孩子慢慢養成了控制自己慾望的能力,自制力逐步形成。

現在再也不會天天吵著吃零食和雪糕,也不會吵著看ipad,更不會總要買玩具了。



(按照自己制定的時間表看ipad)

而且很享受每天給自己評星星,天天數著已經累積多少個。達到一點數量然後一起買玩具,這種心情可興奮了。

延遲滿足和控制慾望後,娃對擁有自己努力得到的東西特別開心和珍惜。

希望這個方法對你有幫助!一起努力


培養富三代

自制力可以分為兩部分,一是延遲滿足的能力,二是遵守規則的能力。

一:延遲滿足的能力並不是被訓練出來的,而是獲得了充足的安全感和愛以後自然發展出來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嬰兒剛出生的時候是完全沒有延遲滿足的能力的,他們不論是餓了困了還是不舒服了就會立刻放聲大哭,當媽媽或者家人可以及時準確的回應他們並且緩解了他們的不適以後他才會重新平靜下來,這就是最基本的安全感的來源。當嬰兒一次次的被及時滿足以後就會在心裡逐漸形成一個概念:當我出現一些不愉快的感受時,是會有人來照顧我的。

有了這個概念以後嬰兒會變得更能“忍受”那些不愉快的感受,因為他會相信總有人回來照顧他,這也是延遲滿足能力形成的必要條件。

二:遵守規則的能力對於小孩子來說也是從愛發展出來的。最開始孩子是沒有規則意識的,但如果孩子有對於父母深深的愛,當孩子做了一件不符合規範的事情以後,父母的情感受到了傷害,或者不高興了,孩子會出於對父母的愛,不願意讓父母不高興而下一次不去做那件不符合規範的事情。所以,越是和父母關係好的孩子越是容易遵守規則,因為規則一定是要以愛為前提的。

訓練這個詞是不適合放在育兒裡的,我們和孩子之間的互動離不開愛和尊重,只有在這兩個前提下,才能教育出更優秀的孩子。

我是echo小茵茵,一個有趣又有料的親子漫畫家。關於這個問題,歡迎大家在在評論裡和我一起討論哦~


echo小茵茵

幹活頭暈了過來看看,覺得這個問題值得回答。道理人人會講,各有巧妙不同。我的觀點與做法是,從細節入手,從小事抓起。四十年前,孩子咿呀學語,開始認字時,我就注意他學習的地方不能亂糟糟,他說什麼,不去打斷他,陪他玩玩具,下飛行棋啥的,每盤要有始有終。兩週歲後學寫字,玻璃臺板下所有照片,圖片全拿掉,家裡,尤其是書房裡,不掛那些花裡胡哨的東西,牆壁也是白色或淡藍色,冷色利於安靜情緒。上小學,約法三章第一條就是上課專心聽講半小時。不能要求全堂專心的,做不到反而沒用。有個事例。他上學第一天回來,我就問他在課堂上想到家裡什麼了,他說想到早上外婆給他煮的最愛吃的雞蛋還有兩個沒吃完。我就說,你想了,那時也沒法回來吃,你不想,那雞蛋不還是你回家吃的嗎?他覺得有道理。幾天後再問他,他說家裡好吃好玩的都不想了。。。。教育無小事,教育必須從小事抓起。大話空話說了沒有用,會適得其反。即使是遠大理想的道理,也要與當下孩子的實際聯繫起來才行。


牛小歪

一個自制力強的人要比她的智商情商高更重要,更容易獲得成功,達到更高的效率,往往是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周圍就有鮮活的例子,我觀察了同事甲和同事乙的孩子學習的效果對比:

甲 乙

1.做作業時專心致志, 1.做作業想著吃點啥

再多的誘惑(電視,遊戲) 惦記著有個連續劇要

不為所動。 開始了。

2.會合理的安排時間, 2.想到什麼是什麼,

絕不是苦行僧,什麼 東一榔頭西一棒子。

時候運動,遊玩…… 3.學習完全處於被動

3.對自己有長遠的規劃 狀態。

但是制定的目標都是很 4.做過的作業和考試

具體和容易實現的。 自己都忘了寫的啥

4.對待考試充滿了自信,

一般成績沒出來他已經

對錯自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