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方到东方,开眼看世界准备好了吗?

从西方到东方,开眼看世界准备好了吗?

《神探夏洛克》:大英帝国时代的英国人很多都有在非洲、印度或中东从军或经商的经历,华生也是

我们想做好一带一路,不仅需要了解当地的地理、水文知识,还需要对一带一路沿线的文化、种族、宗教有非常深刻的理解,才能在这些国家之间斡旋。

虽然有一个不太好听的话,但还是要说一下:我们老是谴责十九世纪以来帝国主义者在在全球各地建立殖民地、压迫殖民地的人民,然而当下,我们还是要学习一下他们为了研究当地而发展起来的学科研究。在这一方面,中国仍处于弱势。

从西方到东方,开眼看世界准备好了吗?

比如,丝绸之路沿线的民俗学、人类学、民族学、地方史、区域史、专门史、语言学、历史地理学等的研究

这并不是说要像西方殖民者那样以西方中心观去研究世界问题;而是说,现在既然要走向世界、要搞好一带一路建设,那么我们必须要在这些领域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比如说,西方在十九世纪时候兴起的人类学,可以说是对全世界各国、各个民族、各个部落的宗教、社会组成、社会组织结构、经济结构……研究得无微不至。英国几乎把其非洲殖民地里所有的部落都做出了不少的学术专著。

从西方到东方,开眼看世界准备好了吗?

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埃及雕塑:欧美殖民时代,埃及文物流失到欧洲,埃及学研究也于欧洲形成

虽然中国没有殖民地,也没打算搞,但是中国目前的海外利益非常巨大,国家做了不少投资,很多企业也去了海外,那么我们理应对所在国家有深刻地认识,而非肤浅地认为搞定了政府就可以。因为除了中央政府,还有地方政府;而且在发展中国家,地方话语权不止掌握在地方政府,可能部落族长、清真寺里的阿訇们说话才管用。

从西方到东方,开眼看世界准备好了吗?

中欧班列:逐渐增多的中国城市经俄罗斯或中亚抵达欧洲各城市的列车,成为了新的物流通道

因此,中国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期,中国人要开眼看世界。一带一路沿线这些国家跟欧洲以及中国人旅游去过的国家和城市大不一样,这些国家才是以后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

华盛顿这边有很多小语言的培训课程。以后在中国,尤其是对于海外经商感兴趣的中国人,也应该像美国精英那样,至少还得多学一门语言。美国,疯狂地学中文的大有人在。

在中国,英语在中学阶段是必修科目。但是,如果有机会,我们可以再修一门语言,像乌尔都语、坦桑尼亚的斯瓦希里语、埃塞俄比亚各民族的语言……学一学,再研究一下这些国家的文化、饮食,对这些国家有了理解,无论去那里旅游还是经商,都有帮助。

从西方到东方,开眼看世界准备好了吗?

乌尔都语报纸:曾为英国殖民地,所以上层及精英阶层英语大行其道,但如今,乌尔都语重新成为巴的官方语言

上期回顾:

下期预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