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媽媽實戰經驗:按照這6條養娃,幾個都不怕

二胎媽媽實戰經驗:按照這6條養娃,幾個都不怕

文/桐陽媽

每天都會收到媽媽們的提問,育兒的困惑,媽媽的焦慮和擔心,尤其家裡有倆娃的媽媽更是讓孩子們搞得焦頭爛額。倆娃衝突不斷,顧了大寶,二寶鬧騰,顧了二寶,大寶失落。

作為二胎媽媽,大女兒6週歲,二女兒兩歲半。我是怎樣養育倆娃的。

1.經濟問題。

經常聽一些媽媽說,養育一個孩子都花很多錢,兩個經濟承擔不起。這個問題在我這兒從來都不是問題。

倆娃都是順產,正常產檢,大夫開的各種補品,中成藥,從來不拿。我也不嬌氣,普通病房。生大女兒的時候,花了2000。二女兒花了2700。懷二女兒因為大齡,DNA檢測花了1750。倆娃最多算吧,也沒超過1萬。

倆娃純母乳餵養。大女兒吃母乳到2歲8個月,沒喝過奶粉。二女兒現在兩歲半,還在吃母乳,依然沒喝奶粉。所以奶粉錢是零。吃飯基本自己做,偶爾在外邊買,但是很少。

國家規定的一類免費疫苗打,二類疫苗都沒打,所以二類疫苗出問題,我從來不擔心。

大女兒沒報任何早教班,上的是農民工幼兒園。我們在北京,費用每月1500,包含吃喝,書本。

倆娃每天的零花錢每人5元,一共10元,一個月300。

孩子的衣服不少都是別人送的,只是有些不合適的買買,另外就是鞋子買。二女兒沒買過衣服,都是穿姐姐的,所以倆娃衣服錢花費也不多。

問題來了,孩子穿舊衣服會有匱乏感嗎?事實證明,孩子只有喜歡和不喜歡,只有大人不斷的評價,不斷的在意,不斷的給孩子傳遞這件衣服好漂亮,這件很難看,才會破壞孩子天然的審美觀,才會讓孩子糾結,才會給孩子傳遞匱乏感。

無論大女兒還是二女兒,我都會拿出幾件給她們選擇,穿那件,她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自己心愛的,衣服是否新舊孩子完全忽略。

我大女兒2歲的時候,就喜歡一個哥哥送的藍色衣服,被別人說男孩,孩子會養出假小子嗎?

我一直告訴孩子,你就是你自己,你有你的特徵,穿什麼衣服,你都是媽媽心中最美的孩子。媽媽和爸爸不會因為你穿什麼衣服,什麼表現,不愛你,不要你。

孩子覺得自己足夠好,有自信。所以不用衣服來看自己是否漂亮,是否討人喜歡。

這樣的結果就是倆娃不在乎外在評價。

頭髮都是我剪。大女兒這麼大了,想讓孩子去理髮店剪,但是孩子說,媽媽剪的最好看,我要讓媽媽剪。

在北京倆娃費用每月不到2000,不是孩子花費多,需求多,而是你內在被養育嚇怕了。

2.精力問題。

自己的孩子自己負責,我從來沒有期望娃讓老人去帶。我媽和我婆也確實身體不好。

當你不期望,不要求,哪來的失望?

老大的時候,我不想辭職,所以請了白班保姆。但是我晚上和週末都會帶孩子。

老大保姆帶大,我心中有很多遺憾,知道孩子的生長不可逆。

二女兒9個月的時候,辭去保姆,我選擇了全職帶孩子。

小區那麼多老人都能夠帶孩子,我作為一個年輕人,有什麼理由說自己體力不行,精力不行呢?

這樣的信念,這樣的負責,我把帶孩子當成工作,並且還要做好。我還要好好陪伴這兩個小生命成長,所以,累並快樂著。

當不給自己找藉口,一切就是安心做好每件事情,效率高,內耗少,一個媽媽的本能被激發了,一個女人的力量就產生了。

生活就是這樣,當你的真的去投入時,困難沒有你想象那麼可怕。

我掌握了醫學常識,娃生病自然不焦慮,不傳遞給孩子,孩子比大人更堅強。

3.倆娃相處。

讓很多父母頭疼的是倆娃相處問題,其實你需要看到一個事實,有孩子存在的地方必然有衝突。

我從來沒對大女兒說過,妹妹小,你的讓著妹妹。倆娃在我這兒都是公平的,不會因為大女兒先到家庭,就要承擔照顧妹妹。也不會因為妹妹小,就理所當然的接受照顧。

簡單衝突,我交給孩子們去處理,大的衝突用規則去約束。

各自的玩具,自己有決定權。

想要玩對方的玩具,不能去搶,要經過對方的同意和允許。

共同的玩具先到先得,另外一個學會等待。

等待的時間是10分鐘,倆娃都可以堅持。因為在10分鐘玩別的,很快就會過去。然後玩夠10分鐘,再交替玩。

這樣的規則,不僅在家裡適用,我家倆娃從來不再外邊搶別的孩子玩具。別的孩子搶她們的玩具,她們能夠拒絕。

不貪心別人的東西,能夠保護自己的東西,這本身就是一種能力。

關於分享,我從來不強迫,去超市給她們選擇權,這東西屬於你了,你就有支配權,有決定權分享不分享。

經常選不一樣的,相互想嚐嚐對方的,她們自然就學會了分享和交換。當然對方不分享,她們也能接受。

分享是能力,經得住誘惑也是能力。

孩子與孩子相處,就會學會規則,學會人際關係。

4.孩子教育。

生大女兒的時候,我已經自我成長了6年。孩子一出生,我能夠接納孩子真實的樣子。

當我能夠從內心真正的接納孩子,讓孩子做她自己,自然不會被孩子的吃喝拉撒睡煩,尿尿,哭鬧所激發,基本能夠做到情緒平和。

倆娃有需求,哭鬧的時候,我第一時間總會蹲下來,微笑著傾聽孩子,聽聽孩子要表達什麼信息,孩子被理解了,就會釋然,這樣的結果,孩子哭鬧不會超過2分鐘。

對於不能滿足孩子的需求,我不會責怪孩子,你怎麼這樣呢。我只是和孩子表達,你的需求沒有錯,媽媽不能滿足你。

採用溫和而堅定的拒絕。孩子知道不是自己的需求不對,而是媽媽不滿足我,這樣孩子就能夠接受拒絕。

對於娃的獨立,我不剝奪。孩子學滑板車,自行車,玩玩具,我從來不說教,要怎麼騎,怎麼玩。我只是在邊上陪著,護著她們的安全,她們自己探索怎麼前進。

孩子的事情,我不會包辦太多。誰玩玩具誰收拾。你不收拾可以啊。我不說 怎麼和你說了半天了,還不收拾。媽媽可以替你收拾,同時有決定權,把玩具放到什麼地方。

大女兒每天趕緊收拾玩具,我一般收拾了玩具,她下次想玩,她會找不到。她問我,我說不記得放什麼地方了。你想玩,每天自己都收拾好了。

和大女兒同齡的孩子都在報各種興趣班,幼小銜接班,我從來不擔心娃。也不會盲目被洗腦,別人家的孩子都報,趕緊給孩子報吧。

一個孩子的成長,興趣也在不斷的變化,孩子會玩,好學,能夠有專注力,這本身就是對一個東西的興趣,並且能夠堅持,這就是自律。

我每天做的是觀察孩子,瞭解她們真正的喜好和潛力,這樣就減少了週末帶著娃到各興趣班忙碌。

同時陪伴了倆娃,孩子沒感受到她的生活是被安排,被強制,反倒興趣很廣泛,玩什麼都很專注,很開心。

5.夫妻關係和諧就是對孩子最好的養育。

夫妻之間最重要的溝通是在溝通差異,而不是達成一致。有話我和娃爸好好說,自然娃爸不會對我發脾氣。我們之間沒有相互指責和抱怨,只有差異。

我學了一點心理學,學了一點育兒教育,就表現出自己懂很多嗎?就有資格要求爸爸按照我的方式嗎?

夫妻之間有差異是正常的,允許爸爸以他的方式去愛孩子。

爸爸主要為了我們這個家庭在外邊打拼,爸爸帶孩子少,但是孩子從來沒覺得爸爸的愛少。

爸爸愛乾淨,不讓她們玩一些破箱子。但是她們沒有覺得不正常,她們認為那是爸爸的觀點,她們會選擇爸爸不在家的時候玩。

6.家庭和事業平衡。

很多媽媽擔心要了二胎,工作和家庭沒法平衡,精力跟不上,這就是一個選擇。

如果你選擇了事業,認為非常有成就感,那就不要去糾結要孩子。

如果你選擇了要二胎,好好陪伴孩子成長,那就把全職媽媽當成事業。

如果家裡有老人幫忙,事業和家庭能夠兼顧,那就學會帶著感恩的心去相處。

工作很多也是為了孩子,陪伴孩子也是為了孩子,反正養育孩子沒省心的時候,就看是前邊還是後邊。

養育倆娃的好處,就是能夠讓孩子和孩子相處,能夠保持孩子天生的智慧和能力。

我從倆娃身上看到相同的父母,生不出相同的孩子,大女兒和二女兒性格和愛好完全不同。

當你親身經歷倆娃的差異,倆娃不能用相同的方式去培養的時候,需要因材施教。

你會放下很多焦慮,你會發現父母的期望,父母的要求有時候削弱孩子的長處。

很多人要二寶,還要經過大寶的同意。甚至稱這是尊重大寶的做法。尊重孩子沒錯,但是別忘了父母要幾個孩子,那是父母的權利。

生了二寶,讓大寶原來的習慣不變,原來大寶和我睡,生完妹妹依然和我睡。大寶沒有感受到她的愛減少,而是天天盼著二寶長大陪她玩。現在每天在一起玩的非常開心。

晚上妹妹睡覺要喝水,我懶得動。姐姐說,我給你拿,這就是姐妹。

有了二寶,倆娃誰有需求,我關注誰,同時有需求,排隊等待。所以孩子不會覺得媽媽偏向誰,沒覺得不公平。

除了父母的愛,姐姐多了妹妹的愛,妹妹增加了姐姐的愛,等我們年邁的時候,她們彼此可以相互支持,相互陪伴,這就是手足。

孩子就是父母的鏡子,感恩和倆娃相遇,謝謝你們引領我更好的成長。

有兩個可愛的女兒。2005開始研究心理學和親子教育,擅長育兒,婚姻問題,婆媳矛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