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連載(十二):好的親子關係:允許孩子哭

文/桐陽媽

原創連載(十二):好的親子關係:允許孩子哭

為什麼孩子哭的很傷心,而成人的目的卻是想盡各種辦法阻止孩子哭?孩子停止哭,孩子的問題就解決了嗎?

孩子哭鬧背後原因,沒得到解決,情緒卡在童年裡,成年後的一些事件還容易觸發。這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道理。

01

上週我和小區媽媽聊天。突然聽見大女兒大哭:不要抓我,媽媽快來。

我離女兒有100米多的距離,看到一位爺爺,騎到電動自行車上,兩隻手緊緊的抓住女兒的胳膊。女兒大哭大喊,還沒有鬆手。等我跑過去,把女兒要帶走,爺爺才鬆手。

女兒已經被嚇壞了,嚎啕大哭。

旁邊有一個奶奶說:沒事別哭了,那個爺爺和你玩呢。我沒有阻止孩子哭。

我一邊給孩子擦眼淚,一邊告訴孩子,先哭一會兒,哭完了,告訴媽媽發生了什麼事?

她哭了兩分鐘,情緒釋放的差不多了。

孩子告訴我:和幾個小朋友正在玩抓小偷的遊戲。結果突然來了一個爺爺,那個爺爺告訴她,我是真正的小偷,專門偷孩子的。

那個爺爺電動車前邊帶著一個孩子。然後,又要抓她上車,一起帶走。她說自己非常害怕,怕被人販子抓走,永遠見不到媽媽。幸虧媽媽救了我。

聽完女兒的描述,女兒情緒漸漸平復了。我指給他看。我說,你看那個爺爺還在那兒,是小朋友的爺爺,不是真正的小偷。

我願意相信女兒的話,爺爺沒有和孩子們玩,她帶上孫子回家要走,我女兒過來了,他就說要抓走,這是女兒嚇壞的原因。大人喜歡逗小孩,這在我們國家太常見了。

女兒的情緒雖然平復了。但是被突然抓住這個恐懼還在。

孩子問我,媽媽小時候有沒有這樣的經歷?我告訴孩子:媽媽小時候也是不認識一個同學的爺爺,也以為是真的小偷,和你一樣也是大哭大喊,姥姥才把媽媽領回去。孩子釋然了。

突然問我,媽媽,我今天做的對嗎?我告訴孩子,你做的非常對,對於陌生人,要提高警惕,就要大聲的喊出來,別人才會幫助你。

晚上,我又讓孩子複述了一遍這個故事。女兒講我想到狼來了的故事。那個孩子剛開始覺得好玩,說狼來了,後來真的狼來了。我們在玩小偷,以為真的小偷來了。

讓孩子去複述發生的事情,一是為了瞭解孩子內心的情緒,二是通過複述故事,讓孩子學會分析事情的經過,防止情緒積累和觸發。

如果我告訴孩子沒事,別哭了,那個爺爺是和你玩的。孩子意識上認為不是小偷,但是內心的恐懼情緒會卡在心理,沒有理清事情的來龍去脈,這個恐懼沒有得到理解和表達,以後可能還會觸發。

02

原創連載(十二):好的親子關係:允許孩子哭

02

我們的傳統觀念不允許孩子哭,認為哭是不好的,孩子遇到事情,首先阻止孩子哭,只要孩子不哭了,認為事情就過去了。

殊不知,腦科學家證明:這種簡單粗暴的處理方式會壓抑孩子情緒,成為內隱記憶,將來莫一天會爆發,或許在婚姻體現,或許在工作上顯現,或許在養育孩子上觸發。

以前看精神分析鼻祖費洛伊德的潛意識,認為精神分析更多的是一種現象學,背後缺乏科學實驗支撐。

2005年開始學習,2010生大女兒,在這期間看了很多大腦研究的書籍,沒有任何一位腦科學能夠證明 “超我-本我-自我”在大腦中有相對應的位置,我一度懷疑潛意識的存在,童年決定人格形成。

但是養育孩子觀察的結果,我確信潛意識的存在。

大女兒小時候晚上不想睡覺,她一會會要尿尿,尿完之後,躺著床上,又要起來。我告訴孩子尿過了,她還哭著自己屁眼疼,後來我問是不是不想睡覺,她說是,睡不著。

第二天依然到睡覺的時候,找各種理由不睡,我陪著她尿尿,晚上可以達到20多次。

結果觀察了一週之後,我問她是否不想睡覺,她說不是,一躺下就想尿尿。第二週,我說你啥時候想睡覺就睡覺,困了再上床,結果尿尿現象消失。

同樣的情況,二女兒也不想睡覺,採取措施一會要喝牛奶,一會要上廁所。並且上廁所之前,會悄悄告訴姐姐,我上廁所了,你又可以玩一會了。

既然她們都不想睡覺,我交給孩子們選擇,你們再玩幾分鐘睡覺,她們選擇10分鐘或者15分鐘,玩完之後,即便睡不著,也不找理由了。

上邊的例子就是壓入潛意識,隨著時間的歲月,會忘記最初的目的,最初的感受,一躺床上就想尿尿,我們看到的現象就是這孩子怎麼回事呀?

孩子自己也忘記了最初的原因是害怕媽媽不同意晚睡,採取尿尿的策略。最後形成內隱記憶,甚至想不起自己有過這樣的經歷。

神經科學家艾克里.坎德爾(Eric Kandel),在2000年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獲獎原因在於他解釋了神經系統信號轉換的關係,找出了人類形成長時記憶的秘密一種能夠形成內隱記憶的蛋白——從而證實了潛意識的存在。

內隱記憶(emplicit memory),是指在個體無法意識的情況下,過去經驗對當前作業產生的無意識的影響,有時也叫自動的無意識記憶。

克里.坎德爾,雖然是神經科學家,他努力將精神分析科學化。他說: “精神分析與神經科學竟然如此契合,這是我想都沒想過的事。弗洛伊德畢竟也是神經科學的專家。精神分析著重記憶,而我則試圖解釋記憶的運作機制。我認為一定可以找到精神科學上的證據,印證精神分析的各項論點。”

03

遠方親戚女兒已經27歲了,不談戀愛,不和男人交往,不管誰介紹對象都會拒絕。家裡人特別不理解,認為孩子有病。

後來,我和這個女孩聊天,她說,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這樣,只是覺得男人沒有好人,很噁心,關鍵是她不知道自己為何會有這樣的想法。

她和我分享了一件事,大約在五六歲的時候,父親一位同學來家裡逗她玩,要抱她,她當時哭,不讓抱。

在一旁的父親說,這孩子怎麼這麼小氣,叔叔和你玩呢。那位叔叔還說這麼大了,還哭鼻子,看看我能不能抱到你,後來真的被抱了。還用鬍子扎她的臉,她努力掙扎,也掙脫不了那雙大手。

在一旁的父親,還和叔叔一起笑,直到母親出來喊她,那位叔叔才放下來。

她想大哭,告訴媽媽這件事,但是媽媽說,我們小時候差點把你送給這位叔叔。嚇得她再也不敢說什麼了。

如果父母能夠看到孩子哭,問問孩子哭在表達什麼訴求,幫助孩子處理內心的厭惡和恐懼,也許她就不用活在20年多的恐懼裡。

原創連載(十二):好的親子關係:允許孩子哭

04

一次,我們單位進行拓展訓練,有一個項目我們忘記什麼名字了,幾個同事用胳膊搭起一座橋,人站到高出後仰跳到這個橋上,大家玩的很開心,也很刺激,也相信同事不會鬆手。

其中有一個女同事,怎麼也不敢跳,大家怎麼保證不會鬆手,要信任團隊,她試了幾次,最後哭了,也沒跳。

晚上,正好我們倆住一個房間,她問我,你說這是啥心理?我說或許是因為過去的某次經歷影響了你今天的選擇。

後來我們深聊,她七歲的時候出去玩,從一個山坡上滾下來,當時嚇壞了,以為自己死了,坐在那兒大哭。後來哭完發現腿上蹭破點皮,臉上也有一點傷,沒有生命危險。

回家媽媽看到傷,問她怎麼弄的,她說摔下來的,媽媽沒有安慰她恐懼的心理,而是責怪,你怎麼這麼不小心,看看腿上的傷,再不小心,會要了你的命。下次長記性不。她默默點頭記住了。從此她恐高,也很難相信別人。

李嘉誠說

:一個人事業上再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教育子女失敗的缺憾。

為了減少缺憾,從允許孩子哭開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