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幫孩子重拾自信,試試給她當「配角」|遊戲育兒

遊戲育兒

本欄目由壹父母和簡耕教育聯合出品

想幫孩子重拾自信,試試給她當“配角”|遊戲育兒

在上幼兒園大班的時候,靈小犀一度很喜歡玩上課的遊戲。

她安排外公、外婆、爸爸和我筆直地坐成一排,又順手拿了一本書,然後開始給我們上課。

“課堂”上,她一臉嚴肅地開始點名,被點到名字的人需要大聲喊“到”,否則,就會被她罰站——

“沒吃飯嗎?有氣無力的,到一邊站著去!”

很不幸,點名時,我因為有點小分心,被她逮個正著,直接捱了一頓呵斥。

這語氣……嗯,渾然天成。

那段時間,她對這個遊戲樂此不彼,我們也心甘情願給她當“配角”。她想做手握大權的老師,那就讓她痛痛快快地過把癮好了。

她還變著法地行使她的“大權”,一會兒答題評分,一會兒罰抄生字,從頭到尾,表情嚴肅地就像一個教導主任。

1

在遊戲力中,這叫“角色置換”。

在遇到一些讓孩子感到壓力或是挫敗的事情時,他們通常會自編自導自演一個遊戲,並在遊戲中倒轉現實,讓自己成為更有主導權的那個角色。

這是孩子幫助自己擺脫無力感困境的本能,而且對孩子恢復自信有特殊的意義。

顯然,熱衷上課遊戲的靈小犀小朋友,那個時候也遇到了點麻煩。

當時,她剛上大班,還有一年就要上小學了,幼兒園裡特別安排了“小課桌”,給孩子們教授一些幼小銜接的知識,老師也有意識地開始用小學生的標準要求她們。

這個轉變給她帶來了壓力,尤其是老師過於嚴肅的態度。這些從她在遊戲中的表現就可以看出來。

大部分時候,我們只需要做好孩子的配角,甚至僅僅是觀眾就好,讓她能盡情在自己創造的另一個“現實”裡,體會更有力量的角色,從而彌補自己在真正的現實中因為弱小而感受到的挫敗。

除此之外,很多讓孩子感到壓力或是恐懼的事情,他們也都會在感受到安全的時候,開始以遊戲的方式“傾訴”。

有人可能會擔心,這樣的遊戲會讓孩子產生不切實際的幻覺,誤認為自己無所不能,畢竟,這與現實恰恰相反。

其實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孩子完全能夠區分遊戲和現實,但孩子需要一個安全的方式,來宣洩自己因挫敗而產生的那些情緒,並重拾自信。

在玩了一段時間上課遊戲之後,靈小犀慢慢適應了新的學習方式,也適應了表現嚴肅且權威的老師,興趣立刻就轉移到新的地方去了。

她並沒有因為在家裡盡情地扮演了“霸道女教師”,就會不知天高地厚地想要去幼兒園裡跟老師爭奪話語權,相反,她的抗壓能力增強了,在現實中的配合度也更高了。

2

曾經有個朋友跟我抱怨,說自己的孩子年紀不大,脾氣卻不小。

他兒子3歲多,很喜歡玩遙控汽車,他也經常陪他一起玩。可是,小夥子的操作經常失靈,不是撞到椅子腿就是老在原地打轉。

剛開始,他總是耐心地給兒子做示範,沒想到人家壓根兒不領情,反而氣得把遙控器砸在地上了。這下子,他也被惹火了,原本愉快的遊戲時光徹底演變成了親子大戰。

“他玩不好,我耐心給他示範,結果還討不到好,你說他這不虛心的毛病,該怎麼糾正啊?”

我非常理解朋友的心情,但這其實真的不能完全怪孩子。

總是不能控制好小汽車,這件事本身就已經讓他感到很挫敗了,而爸爸的完美示範卻再一次碾壓了他,難怪他要起急了。

即便在成年人眼裡,孩子在這個年齡做到這種程度已經很不錯了,自己也只是想教他一些方法,讓他能進步得更快些,但孩子依然會感覺自己很差勁。

也不是說父母就不應該引導和幫助孩子,只是當孩子仍深陷在無力感和挫敗感的泥潭時,要記得,這並不是一個教導孩子的好時機。

後來,朋友調整了策略。每當孩子把遙控小汽車開得一團糟時,他就把小汽車開得更糟糕,嘴裡還嘟囔著:“不可能,這絕對不是我開的。”

沒想到他的示弱起了作用,孩子看到他的“窘樣”,竟然哈哈大笑起來。他不動聲色地留意著孩子,發現他也慢慢變得鬆弛了。

再後來,他繼續假裝絞盡腦汁想要提升自己的“駕駛技術”,一邊說著“我得動作輕一點,再輕一點”,一邊假裝還是控制不好力度,小汽車一下子就撞到牆上去了。

他兒子又是一陣大笑,然後從他手上一把拿過遙控器,嘴裡叫著:“我試試,我試試……”

在重拾信心之後,小傢伙進步神速,現在父子倆一起玩小汽車,爸爸已經完全不用再假裝弱者了,而且要是爸爸還要刻意讓著他,他還不幹呢。

其實,這位朋友和孩子玩的,也是一種“角色置換”遊戲,只不過置換的不是身份,而是力量懸殊的倒轉,通過扮演一個不擅長遙控小汽車的爸爸,幫助兒子消除“覺得自己很無能”的那種挫敗感。

這個方法對於幫孩子克服學習過程中的挫敗感同樣有效,唯一需要謹記的是,在故意對孩子示弱的時候,不要讓孩子覺得你是在嘲笑他,否則會適得其反。

3

父母們總是希望孩子能夠一直自信力滿格,但其實自信總是處在動態變化中的。再自信的孩子,也會有感到沮喪、挫敗,甚至是自我懷疑的時候。

只有在成長的過程中,能夠不斷地汲取一波又一波積極的力量,孩子才能保持自信。

當然,挫折和失敗,也是孩子無法迴避的成長體驗,這些感受會暫時削弱孩子的自信,讓孩子產生無力感。

如果孩子能夠克服它們,新的自信就會重新生長出來,並且比原來更旺盛。反之,孩子就會陷在無力感的深淵中。

很多時候,孩子要是表現得過於魯莽、自以為是,甚至虛張聲勢,其實也不是真正的自信。

這僅僅是對力量的一種盲目且無效的模仿而已。

遊戲力的方式,在幫助孩子培養自信、獲取心理能量、消除自身無力感方面有著很獨特的價值和意義。

說到底,我們教育孩子的目的,並不是要為孩子披荊斬棘,而是要幫助孩子去克服和戰勝成長過程中遭遇的那些負面情緒,從而源源不斷地獲得力量和自信。

這種源自內心的力量感,才是孩子成長最大的養分。

想幫孩子重拾自信,試試給她當“配角”|遊戲育兒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