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7座!永康山塘實現「實名認證」

點擊上方藍字“永康發佈”一起玩耍

日前,市農村水利管理站、市水利水電勘測設計所等單位工作人員前往唐先鎮山端頭村上駝地山塘、中山村高塘山塘、長川村蓑衣殿山塘開展山塘清查信息複核工作。

第一站是山端頭村上駝地山塘。在現場看到,山塘位於兩山夾峙的副山脊中間,兩頭築壩,蓄水量不多,兩邊雜草叢生,幾乎掩蓋了原先的道路,有的地方僅容一人通過,給工作人員測量壩高、估測水庫庫容帶來一定困難。通過對上駝地山塘整體考察後,發現此山塘雖然壩高大於5米,但特殊的地形條件決定了該山塘集雨面積小,庫容面積也隨之縮小。“我們將回辦公室對相關技術參數進行復核,如集雨面積小於0.01平方公里的話是不能納入省系統註冊登記的。”水利水電勘測設計所技術人員胡晶晶介紹。

547座!永康山塘实现“实名认证”

其實,這只是我市山塘清查工作的一個縮影。

據瞭解,為摸清家底,加強管理,保障群眾的安全,早在去年上半年,市農村水利管理站就開始著手山塘清查,去年9月14日後,我市根據《浙江省山塘信息清查與註冊登記工作方案》要求,積極制定實施計劃,落實專項清查資金,並通過公開招標委託市設計所全面開展山塘清查註冊登記工作。經過各鎮(街道、區)前期排摸,蒐集各山塘所處地理位置、管理責任主體、主要功能項等各項信息,安排測量人員現場查勘測量採集數據,相關技術數據計算分析複核後,我市壩高五米以上的山塘終於有了新的身份證,全部實現“實名認證”。

此次清查共確定了547座壩高5米以上山塘,其中普通山塘410座,屋頂山塘96座,高壩山塘41座。山塘清查工作的完成有助於掌握更為科學準確的山塘基礎信息,為進一步加強山塘管理,保障山塘安全運行、發揮山塘效能,也為美麗山塘的建設提供數據支持。

山塘清查就像探險一樣,帶著既定的目的,經歷曲折的過程,得到想要的結果。本次清查中就出現了好多有趣的故事。

547座!永康山塘实现“实名认证”

故事一 山塘地理位置與名稱不符合

由於地理信息系統、地形圖的識別標註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鎮村人員尚不能用標註的形式直接上報山塘位置,而準確的地理位置很難用語言表述,對不熟悉現場情況的人用附近參照物相對位置介紹位置幾乎是不可能理解的,因此在上報過程中存在較多的山塘實際位置與標註位置不同的問題,需要認真複核。

其中較為典型的是江南街道永利村龍口山塘(原名龍口水庫)。複核人員拿著龍口山塘的數據進行現場複核時發現,龍口山塘的數據與現場情況存在較大誤差。“剛開始,我們以為是數據弄錯了,通過走訪村民和鎮村複核才發現,在永利村還有一座後山山塘,清查人員實際清查的是後山山塘,標註的名稱和位置卻是龍口山塘,而兩口山塘之間相距2公里。”市農村水利管理站副站長鬍亮介紹,發現這一情況後,在場的設計人員又對龍口山塘進行補充清查。

在介紹山塘清查的過程時,胡亮等人笑著說:“其實在清查山塘的過程中會發生很多有意思的故事,比如之前去複核方巖鎮古竹畈村楊大坑塘山塘時,就遇到讓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古竹畈村東側楊大坑內有三座山塘,分別叫楊大坑山塘、洋大坑山塘、小塘後坤山塘,“為更明確各山塘的位置及名字,問村民時一個說是小塘後坤山塘,一個說是楊大坑塘,每次得到的答案都不一樣。當時這三個名字是存在的,但是村民們也說不清哪口塘具體是哪個名字。”為避免這一尷尬的情況,清查人員將走訪範圍擴大並結合相關信息,最終確定了楊大坑塘山塘、後坤山塘和小塘後坤山塘的位置。

面對這種情況,在複核山塘時是否可以由村民帶路,工作人員搖了搖頭說,很多山塘由於長期失管,山路也變得異常難走,由村民帶路太過興師動眾了。所以,對於無名山塘,清查人員對山塘的相關數據複核完成後,通過走訪村民、村幹部等形式予以確認。

故事二 散落在各地“未出世”的山塘

“方巖山南巖通天池山塘,即使是在衛星圖上也很難發現這裡有個山塘。這個山塘就藏在方巖景區內的南巖景點內,平時外人無法進入也很難發現。”胡亮說,此次山塘清查中,發現不少之前遺漏的山塘,其中,方巖山南巖通天池山塘便是其中一例。他介紹,由於這口山塘是當初南巖風景區的開發商修建的,他們在風景區移交時未將山塘列入移交項目,導致該山塘存在長期失管現象,雖然由於權屬不明確,在此次山塘信息上報中,也無法納入系統,但我們明確要求所在鎮加強管理。

據瞭解,南巖通天池山塘壩高12.3米,因長期失管、失修,山塘已經出現一些“病態”,加之山塘腳下就是石鼓寮景點與影視基地,下游就是方巖西村。若山塘出險,後果不堪設想。

類似南巖通天池山塘的情況,在此次清查過程中還有不少,由於各種因素,導致很多山塘不在原本山塘清查行列,“像有些山塘,能在衛星圖上找出來,但是那個地理位置從未在我們腦海中出現過。比如雅呂村麻扶坑東塘山塘,這個山塘面積不算小,因為一直被忽略,現場查勘後也發現存在很多問題。”胡亮介紹,除根據各鎮街區上報的山塘外,他們這次清查還結合設計所之前的設計項目,做到清查更全面、更深入,雖在技術層面上也加大了一定難度,但通過這樣多次排查、數據分類整理,才能進一步摸清山塘底數,更加完善對山塘的管理。

故事三 規範塘名標準,用心翻譯方言塘名

,山塘變得統一鮮活起來

由於我市山塘多建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數量眾多,名稱也多是用位置如“東”“前”“後”,象形如“菠衣坤”“長塘”,地名如“箬步嶺”“落塘坑”等字眼,重名情況相當普遍,另外塘名也大多是百姓之間用方言口口相傳而來,還有一些塘名由於多次歷史變遷,塘名也反覆變化。清查人員在對山塘數據進行復核之外,還承擔起了山塘名稱核對的責任。

最典型的是方巖鎮下邵村決心山塘,決心山塘原名是邵塘裡屋塘,後來上世紀七十年代時擴建加高時更名為決心水庫,現在也仍大部分人使用這個名稱,但在歷史檔案中邵塘裡屋塘名又移用給另外一座山塘。造成塘名混亂,檔案無法歸集。在清查過程中發現後,決心水庫未達到水庫相關標準的情況,遂根據統一命名規則將其確定為決心山塘。

故事四 重新確定山塘的“身份”

談起山塘清查的結果,工作人員言語中透露出些許自豪:“在此次山塘信息清查中,除釐清壩高5米以上山塘總量,還在清查過程中發現我市還存有11座總庫容大於10萬立方米的水體。山塘與水庫不管是安全管理還是工程管理上,其標準都存有較大差別,一般來說,水庫的標準高於山塘。”由於我市山塘數量較多,原始數據特別是山塘庫容數據缺乏,本次清查重點對高壩山塘、屋頂山塘及庫容較大山塘的庫區地形進行專業測量,並重新計算庫容。通過計算分析,確認11座現狀總庫容超過10萬立方米的原山塘需要所有者根據自身意願按山塘或水庫的標準進行綜合整治或工程措施處理,並依程序辦理註冊與登記後方可納入山塘或水庫管理。

故事五 無路、無種植、

無灌溉的山塘廢棄現象並不鮮見

在方巖鎮靈巖寺前村有一座寨坑塘山塘,相傳修建於清朝時期,由於其位於楊溪水庫庫區內的山溝裡,只能靠乘船這唯一的交通方式進入。“入口已經荒廢了,草長得比人還高。因為在庫區內,道路也已經荒廢,但既然是山塘清查,還是應該把所有的山塘具體情況都弄清楚。” 市水利水電勘測設計所工作人員胡晶晶等人聊起寨坑塘山塘時都覺得這是個有趣的體驗,雖然要乘船出入,山路也很難走,既是工作又是“探險”。

像寨坑塘這樣廢棄的山塘並非個例。去年曾發生過險情的唐先鎮長川村箬頭山塘,山塘下游沿途也已經基本沒種植莊稼作物了,山塘長期處於“自生自滅”狀態,導致道路被野草“封死”。應對此類山塘,胡亮介紹了相關處理措施,“雖然箬頭山塘無種植無灌溉,但是存在即有一定的危險性,尤其剛發生過險情,山腳又是東永二線公路通過,因此我們要求山塘報廢處理,以保證其安全性。”

故事六 路遇眼鏡蛇,驚心動魄闢山路

眼下正是蛇蟲出沒的時節。5月下旬,胡晶晶和同事黃榮敏前往城西新區寺口方村下沙塘山塘實地勘察時,在半山腰就遇到了一條眼鏡蛇。

“我們在地圖上覆核山塘信息時發現有一口山塘遺漏,而這口山塘我們沒去過,就決定去現場採集相關數據信息。”胡晶晶說道,“我們不識路,就用導航找了一條相對好走的路線。可是,我們跟著導航走到半山腰時,突然遇到一條蛇橫在路中間。黃榮敏就打算用木棒把蛇挑到邊上。不料,那條蛇就是賴著不肯走,還昂起頭髮出生氣的聲音。我當時嚇壞了,趕緊叫黃榮敏逃離現場。就這樣,黃榮敏拿著木棒開路,我們穿越草叢繞了個大彎,好不容易才來到目的地。”

回想起遇見蛇的那一幕,胡晶晶等人至今仍心有餘悸。她說,像之前登記在冊的不少山塘,如今周圍環境早已發生變化,比如雜草叢生、山高路遠等,很多山塘我們根本無法走進,就好像山塘已經脫離了我們的生活,成為一個獨立的存在一樣。

作者 章芳敏 潘燕佳

547座!永康山塘实现“实名认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