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7座!永康山塘实现“实名认证”

点击上方蓝字“永康发布”一起玩耍

日前,市农村水利管理站、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所等单位工作人员前往唐先镇山端头村上驼地山塘、中山村高塘山塘、长川村蓑衣殿山塘开展山塘清查信息复核工作。

第一站是山端头村上驼地山塘。在现场看到,山塘位于两山夹峙的副山脊中间,两头筑坝,蓄水量不多,两边杂草丛生,几乎掩盖了原先的道路,有的地方仅容一人通过,给工作人员测量坝高、估测水库库容带来一定困难。通过对上驼地山塘整体考察后,发现此山塘虽然坝高大于5米,但特殊的地形条件决定了该山塘集雨面积小,库容面积也随之缩小。“我们将回办公室对相关技术参数进行复核,如集雨面积小于0.01平方公里的话是不能纳入省系统注册登记的。”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所技术人员胡晶晶介绍。

547座!永康山塘实现“实名认证”

其实,这只是我市山塘清查工作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为摸清家底,加强管理,保障群众的安全,早在去年上半年,市农村水利管理站就开始着手山塘清查,去年9月14日后,我市根据《浙江省山塘信息清查与注册登记工作方案》要求,积极制定实施计划,落实专项清查资金,并通过公开招标委托市设计所全面开展山塘清查注册登记工作。经过各镇(街道、区)前期排摸,搜集各山塘所处地理位置、管理责任主体、主要功能项等各项信息,安排测量人员现场查勘测量采集数据,相关技术数据计算分析复核后,我市坝高五米以上的山塘终于有了新的身份证,全部实现“实名认证”。

此次清查共确定了547座坝高5米以上山塘,其中普通山塘410座,屋顶山塘96座,高坝山塘41座。山塘清查工作的完成有助于掌握更为科学准确的山塘基础信息,为进一步加强山塘管理,保障山塘安全运行、发挥山塘效能,也为美丽山塘的建设提供数据支持。

山塘清查就像探险一样,带着既定的目的,经历曲折的过程,得到想要的结果。本次清查中就出现了好多有趣的故事。

547座!永康山塘实现“实名认证”

故事一 山塘地理位置与名称不符合

由于地理信息系统、地形图的识别标注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镇村人员尚不能用标注的形式直接上报山塘位置,而准确的地理位置很难用语言表述,对不熟悉现场情况的人用附近参照物相对位置介绍位置几乎是不可能理解的,因此在上报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山塘实际位置与标注位置不同的问题,需要认真复核。

其中较为典型的是江南街道永利村龙口山塘(原名龙口水库)。复核人员拿着龙口山塘的数据进行现场复核时发现,龙口山塘的数据与现场情况存在较大误差。“刚开始,我们以为是数据弄错了,通过走访村民和镇村复核才发现,在永利村还有一座后山山塘,清查人员实际清查的是后山山塘,标注的名称和位置却是龙口山塘,而两口山塘之间相距2公里。”市农村水利管理站副站长胡亮介绍,发现这一情况后,在场的设计人员又对龙口山塘进行补充清查。

在介绍山塘清查的过程时,胡亮等人笑着说:“其实在清查山塘的过程中会发生很多有意思的故事,比如之前去复核方岩镇古竹畈村杨大坑塘山塘时,就遇到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古竹畈村东侧杨大坑内有三座山塘,分别叫杨大坑山塘、洋大坑山塘、小塘后坤山塘,“为更明确各山塘的位置及名字,问村民时一个说是小塘后坤山塘,一个说是杨大坑塘,每次得到的答案都不一样。当时这三个名字是存在的,但是村民们也说不清哪口塘具体是哪个名字。”为避免这一尴尬的情况,清查人员将走访范围扩大并结合相关信息,最终确定了杨大坑塘山塘、后坤山塘和小塘后坤山塘的位置。

面对这种情况,在复核山塘时是否可以由村民带路,工作人员摇了摇头说,很多山塘由于长期失管,山路也变得异常难走,由村民带路太过兴师动众了。所以,对于无名山塘,清查人员对山塘的相关数据复核完成后,通过走访村民、村干部等形式予以确认。

故事二 散落在各地“未出世”的山塘

“方岩山南岩通天池山塘,即使是在卫星图上也很难发现这里有个山塘。这个山塘就藏在方岩景区内的南岩景点内,平时外人无法进入也很难发现。”胡亮说,此次山塘清查中,发现不少之前遗漏的山塘,其中,方岩山南岩通天池山塘便是其中一例。他介绍,由于这口山塘是当初南岩风景区的开发商修建的,他们在风景区移交时未将山塘列入移交项目,导致该山塘存在长期失管现象,虽然由于权属不明确,在此次山塘信息上报中,也无法纳入系统,但我们明确要求所在镇加强管理。

据了解,南岩通天池山塘坝高12.3米,因长期失管、失修,山塘已经出现一些“病态”,加之山塘脚下就是石鼓寮景点与影视基地,下游就是方岩西村。若山塘出险,后果不堪设想。

类似南岩通天池山塘的情况,在此次清查过程中还有不少,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很多山塘不在原本山塘清查行列,“像有些山塘,能在卫星图上找出来,但是那个地理位置从未在我们脑海中出现过。比如雅吕村麻扶坑东塘山塘,这个山塘面积不算小,因为一直被忽略,现场查勘后也发现存在很多问题。”胡亮介绍,除根据各镇街区上报的山塘外,他们这次清查还结合设计所之前的设计项目,做到清查更全面、更深入,虽在技术层面上也加大了一定难度,但通过这样多次排查、数据分类整理,才能进一步摸清山塘底数,更加完善对山塘的管理。

故事三 规范塘名标准,用心翻译方言塘名

,山塘变得统一鲜活起来

由于我市山塘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数量众多,名称也多是用位置如“东”“前”“后”,象形如“菠衣坤”“长塘”,地名如“箬步岭”“落塘坑”等字眼,重名情况相当普遍,另外塘名也大多是百姓之间用方言口口相传而来,还有一些塘名由于多次历史变迁,塘名也反复变化。清查人员在对山塘数据进行复核之外,还承担起了山塘名称核对的责任。

最典型的是方岩镇下邵村决心山塘,决心山塘原名是邵塘里屋塘,后来上世纪七十年代时扩建加高时更名为决心水库,现在也仍大部分人使用这个名称,但在历史档案中邵塘里屋塘名又移用给另外一座山塘。造成塘名混乱,档案无法归集。在清查过程中发现后,决心水库未达到水库相关标准的情况,遂根据统一命名规则将其确定为决心山塘。

故事四 重新确定山塘的“身份”

谈起山塘清查的结果,工作人员言语中透露出些许自豪:“在此次山塘信息清查中,除厘清坝高5米以上山塘总量,还在清查过程中发现我市还存有11座总库容大于10万立方米的水体。山塘与水库不管是安全管理还是工程管理上,其标准都存有较大差别,一般来说,水库的标准高于山塘。”由于我市山塘数量较多,原始数据特别是山塘库容数据缺乏,本次清查重点对高坝山塘、屋顶山塘及库容较大山塘的库区地形进行专业测量,并重新计算库容。通过计算分析,确认11座现状总库容超过10万立方米的原山塘需要所有者根据自身意愿按山塘或水库的标准进行综合整治或工程措施处理,并依程序办理注册与登记后方可纳入山塘或水库管理。

故事五 无路、无种植、

无灌溉的山塘废弃现象并不鲜见

在方岩镇灵岩寺前村有一座寨坑塘山塘,相传修建于清朝时期,由于其位于杨溪水库库区内的山沟里,只能靠乘船这唯一的交通方式进入。“入口已经荒废了,草长得比人还高。因为在库区内,道路也已经荒废,但既然是山塘清查,还是应该把所有的山塘具体情况都弄清楚。” 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所工作人员胡晶晶等人聊起寨坑塘山塘时都觉得这是个有趣的体验,虽然要乘船出入,山路也很难走,既是工作又是“探险”。

像寨坑塘这样废弃的山塘并非个例。去年曾发生过险情的唐先镇长川村箬头山塘,山塘下游沿途也已经基本没种植庄稼作物了,山塘长期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导致道路被野草“封死”。应对此类山塘,胡亮介绍了相关处理措施,“虽然箬头山塘无种植无灌溉,但是存在即有一定的危险性,尤其刚发生过险情,山脚又是东永二线公路通过,因此我们要求山塘报废处理,以保证其安全性。”

故事六 路遇眼镜蛇,惊心动魄辟山路

眼下正是蛇虫出没的时节。5月下旬,胡晶晶和同事黄荣敏前往城西新区寺口方村下沙塘山塘实地勘察时,在半山腰就遇到了一条眼镜蛇。

“我们在地图上复核山塘信息时发现有一口山塘遗漏,而这口山塘我们没去过,就决定去现场采集相关数据信息。”胡晶晶说道,“我们不识路,就用导航找了一条相对好走的路线。可是,我们跟着导航走到半山腰时,突然遇到一条蛇横在路中间。黄荣敏就打算用木棒把蛇挑到边上。不料,那条蛇就是赖着不肯走,还昂起头发出生气的声音。我当时吓坏了,赶紧叫黄荣敏逃离现场。就这样,黄荣敏拿着木棒开路,我们穿越草丛绕了个大弯,好不容易才来到目的地。”

回想起遇见蛇的那一幕,胡晶晶等人至今仍心有余悸。她说,像之前登记在册的不少山塘,如今周围环境早已发生变化,比如杂草丛生、山高路远等,很多山塘我们根本无法走进,就好像山塘已经脱离了我们的生活,成为一个独立的存在一样。

作者 章芳敏 潘燕佳

547座!永康山塘实现“实名认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