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不等於電商版Facebook

今天,據《中國企業家》報道,2018年聲名鵲起的拼多多將於下週向美國SEC提交赴美上市文件,衝刺美股,CEO黃崢對此表示“不予置評”。鑑於《中國企業家》是中國可信的權威媒體,而黃崢回應較為曖昧,我認為這一消息八九不離十。

在資本市場未來充滿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大量新經濟公司正在向美股/港股發起衝刺,以求趕上可能是末班車的趟,融到錢再說,就連一直在等待上市時機的超級獨角獸小米和美團都動起來了,拼多多當前上市時機也還不錯。

拼多多有望創造新記錄

拼多多有望打破從成立到上市的最快紀錄。從2015年9月到今天,拼多多成立還不到3年,只要春節前上市即可破紀錄,而從美股的審批速度來看,這是大概率時間,昨晚優信二手車上市,戴琨敲鐘距離第一次提交招股書一個月不到。

目前從成立到上市的記錄保持者是現金貸平臺趣店,它從產品上線到公司上市只用了三年半,約1300天,這家公司上市後市值一度超過110億美元,然而半年過後的今天,市值僅存30億美元,縮水超過70%。更早前的紀錄保持者是聚美優品,從成立到上市用時四年兩個月,跟趣店類似,這家公司也從一度熾手可熱到股價低迷,最新市值只有3.9億美元,陳歐甚至分心做起了共享充電寶等新業務。

聚美優品和趣店有一個共同點,就是CEO曾都很高調,陳歐為自己代言,羅敏備受爭議,還曾高調錶示市值不到1000億美元只領1分錢工資。相對而言,拼多多CEO黃崢比較低調,不過,成長如此快速,想不處於聚光燈下都難。在業務上,拼多多與聚美優品和趣店也有一些相似處。

用好巨頭的資源,實現規模的超高速增長,正是拼多多、趣店們快速壯大的不二法寶,不過這暗藏危機:成也巨頭,敗也巨頭,萬一巨頭不再大力支持,無異於釜底抽薪。ofo、趣店遇到了這樣的問題,相信拼多多會更加緊密地綁定與騰訊的關係——特別是當它提出要做電商版Facebook時。

如何理解電商版Facebook?

黃崢對《中國企業家》表示,拼多多是電商新物種。“淘寶和京東等傳統平臺,都是搜索引擎式的電商,類似於電商版的Google,是人在找貨,而拼多多希望做一個電商版的Facebook,讓貨找人,這是兩個物種。”而在商業模式上,“拼多多的廣告更像Facebook,是信息流廣告,淘寶廣告更像Google,是Click形式的廣告。”

拼多多不等於電商版Facebook

如果赴美上市,將電商與Facebook嫁接,美國投資者將更容易理解其模式。也正是因為要成為電商版Facebook,要讓貨找人,拼多多就離不開騰訊,因為人在這裡,社交也在這裡。

問題是,社交拼團模式是唯一的貨找人模式嗎?

正是因為此我認為“貨找人”不是拼多多跟淘寶/京東們的本質不同。很簡單,淘寶、京東也在通過算法做商品主動推薦,每個人看到不同的首頁,你買過一次車釐子下次就會給你推薦山東大櫻桃,難道我們不能認為這是一種“貨找人”嗎?只不過推薦邏輯不同:淘寶京東是基於用戶的購物習慣歷史數據,而拼多多是基於社交網絡,你朋友感興趣的你可能感興趣,這就跟朋友圈信息流和今日頭條信息流的區別一樣,都是給用戶Push。

而且長遠來看,阿里京東做線下零售,也是在讓貨找人——將商品放到距離用戶觸手可及的地方,放什麼商品,來自於線上購物大數據的分析,再通過物流網絡進行前置。

簡而言之,社交網絡可以讓貨找人,但貨找人不是非社交網絡不可。

拼多多的核心優勢是什麼?

拼多多不等於電商版Facebook

然而, 拼團模式只是一種營銷模式,而不是電商的根本不同。電商如今的競爭早已不是人找貨還是貨找人的模式之別,而是體驗之差。在消費升級的大環境下,對價格敏感的消費者會越來越少,對商品品質和購物體驗的要求會越來越高,不論是國外的Amazon還是國內的京東、天貓、淘寶、蘇寧,這麼多年在做的,都是強化用戶購物體驗,特別是物流、售後、場景等等。2017年各大電商平臺做線下,阿里叫新零售、京東叫無界零售、蘇寧做智慧零售,一是要拿線下流量,二是要讓體驗閉環。圍繞價格的戰爭越來越少了,雙11和618已從過去的純折扣變為今天的購物狂歡節。

拼多多不等於電商版Facebook

前幾天天貓CEO張勇在接受《中國企業家》採訪也談到了這樣的趨勢:

“便宜當然每個人都喜歡,甚至是最大的用戶價值。但同時,每個人都想要好東西,他付了便宜的錢,但是也希望能夠有好東西,這裡邊可能會發生一些mismatch。那天有朋友買了一個充電板,3.9元還包郵,我怎麼看都不敢用,怕觸電。”

我此前在接受36kr音頻採訪時曾表示:

拼多多最重要的改變,是走出低價模式,不用低價吸引人,而是發揮社交模式本身的價值,給用戶有品質的商品和服務。

購物體驗的完善是拼多多需要努力的地方,包括但不限於物流、售後、場景、品質、技術等等,都有改進空間。電商平臺的基礎是信任體系,這需要交易數據的日積月累,需要平臺管理手段的日益精進,拼多多同樣要繼續積累。前段時間,拼多多遭遇被罰款的商家集中維權,與其強調“背後有推手”,不如反思一下平臺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據說本次拼多多上市市值會達到300億美元,超過京東市值一半,而在2個月前,36氪報道中拼多多最新融資30億美金時,估值才150億美金不到,成長速度驚人,我也希望拼多多,不是中國互聯網的最後一個增長奇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