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熱點」雄赳赳進東協前,中國企業還要了解這些事

點擊上方“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可訂閱哦!

雄赳赳進東盟前,中國企業還要了解這些事

2018“一帶一路”—中國企業走進東盟研討會將於7月5日在上海召開。當前,中國-東盟合作已經成為亞太區域合作中最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範。東盟經濟持續增長,在“一帶一路”的倡議下,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積極參與到走進東盟探索尋求新發展的隊伍中,與東盟各國共同構建更為緊密的命運共同體。


為推動中國企業走進東盟,加強各方聯繫,分享經驗與智慧,亞太日報近日專訪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王玉主教授, 細緻分析中企走進東盟投資的營商環境及潛在的問題和挑戰,為中企走出去支招:


中國-東盟總體發展態勢良好,將持續平穩發展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東盟關係克服挑戰,逐步接近在後自貿區時代要進入一個新發展階段的設想。從合作上講,中國東盟關係又重新進入了穩定快速發展的道路。


中國-東盟關係尤其是經貿合作,包括貿易、投資、旅遊、項目承包等方面,在整體對外合作當中是表現搶眼的區域。但是,先期在設定目標時沒有考慮到發展的自然趨勢,比如,在高基數的基礎上,增長率會下降;投資環境、國際環境變化對於貿易投資發展趨勢具有一定的影響,對於生產鏈和價值鏈的依賴等內容評估得不夠充分,所以現在面臨的問題是先期設定的合作目標在規定的時間框架內難以實現。但設定目標是激勵作用,實現了固然是好,不實現也沒有太大傷害,只要保持著向目標靠近的趨勢即可。

中國-東盟雙邊關係是向好的,但沒有達到預想的那麼好,原因較多。尤其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希望它能起到非常大的明顯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現在看來受多方因素影響並沒有那麼快,這也是一種常態。


中國東盟關係也不會因為構建了自貿區或者是戰略伙伴關係而表現得異乎尋常,它依然基本符合大趨勢,總體相對比較平穩。沒有像過去那樣一枝獨秀式地發展,從一個不重要的貿易伙伴很快發展成為中國的第三大貿易伙伴;中國成為東盟國家第一大貿易伙伴。這些在過去建設自貿區前期時表現特別明顯,但後期一直穩定維持,有一定程度的貿易份額深化,但是發展沒有原來那麼快。

「聚焦熱點」雄赳赳進東盟前,中國企業還要了解這些事

需注意東盟成員國發展理念的差異性

東盟國家的差異性是一直存在的,差異性本身既是優勢也是劣勢。所謂的差異性,即有些國家會比我們有發展優勢,可能是成為我們投資、技術的來源,比如新加坡就長期對華投資量比較大,而有些國家發展相對比較落後,中國對他們有技術、資本上的優勢,我們具備一定走出去的優勢。但是挑戰也自然會有,因為發展落後的國家有其不足之處,比如管理、資金或法律配置。所以當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時候,越是在相對落後的國家,我們遇到的問題越多。


因為這些國家法制可能還不完備,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它要求國際化的公司,尤其大的跨國公司有自律的能力和體系。很多中資企業是在短時間內成長起來的,雖然規模也不小,但國際化經驗不足,對其他國家法律的認可,或制度、人文環境等研究不夠,就會按照自己原來預想地操作,導致了一些不應該出現的後果。

可能在環保、人文、跨文化交流等方面遇到一些挑戰,還有對於效率、福利的發展,都有不同的認知。比如,有的國家的民眾認為用不著以犧牲環境為代價過非常好的日子;有的國家認為,用不著辛辛苦苦拼命地工作,掙點錢就可以過得比較安逸,沒有了再去掙。中國企業走進東盟,我們自己認為想當然的東西不見得就是別人也都這麼認為的。但是很多人是認識不到這個問題的,別國有他們自己的想法和訴求,我們要有理解尊重的意識。

「聚焦熱點」雄赳赳進東盟前,中國企業還要了解這些事

中國企業走出去需要有一定的政治敏感度

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它的發展崛起面臨著更大的挑戰,是在東南亞這些高地緣敏感性的國家投資會提升中國地緣戰略的重要性,也會提升國家的實力,但陰謀論者會說中國將來可能會在區域內或在全球爭霸。


在這些國家有大規模的非政府組織(NGO)存在,NGO背後一定有資本在支持它的運行,資本家的錢是有利益取向的,也決定了NGO組織的立場設定。這就是中企在這些國家所面臨的問題,即所謂的民意實際是被預設的一些組織或觀念引導著。在NGO被政府的反對派、各個不同的利益集團所掌控利用的情況下,它就尤其變得有影響力。


中國企業到東盟直接投資環境及不利因素分析

中國企業到東盟的投資環境包括政治環境,經濟環境,法律環境,人文環境,社會環境。總的來講,東南亞國家對中國企業去投資總體持歡迎態度,但不同產業對中企投資的歡迎程度不同,同一個國家的不同政府的歡迎程度也有差異,這些都在實踐中切實發生著。


東盟國家是不是要中企來投資由兩個方面來決定,第一方面是總體上對中國與中國關係的認知,這個認知有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中國有多強大;二是這種強大多大程度上轉化成了軟實力。第二方面就是東盟與中國的力量以及與其他力量的平衡。有一些國家對與中國合作還是有一定的戒心,在與中國合作的同時,也要對等地和其他一些大國進行合作,這在東南亞國家叫大國平衡。大國平衡不僅僅表現在外交上,也表現在經濟上,人文社會聯繫上。他們希望和多個重要的利益相關方保持一定的合作關係,這樣就不至於被某一方所影響。


大國關係的結構性、安全性顧慮都要考慮進去,這些就使得中企走出去的投資環境變得複雜。理論上講,評價一個投資項目就是做可行性研究,投入多少,產出多少,稅收多少,僱傭勞動力多少,造成多大GDP, 環境影響會是什麼樣子,社會影響等。但是安全顧慮沒法量化。投資環境是多元化的,甚至在一個國家,到了不同的省不同的族群,環境就發生了變化,需要一事一議。

「聚焦熱點」雄赳赳進東盟前,中國企業還要了解這些事

中國企業走進東盟的幾點建議

首先,不要著急,要基於自身的發展和需求,評估自己,走出去要和自己相得益彰地來發展。比如某些企業是適合走出去的,儲備了走出去的能力,對目的國有所瞭解。有些企業面臨戰略性走出去,儘量把不確定性降下來。對於大部分獨立性的企業來講,沒有必要隨意冒險,要避免道聽途說,瞭解中國和哪個國家關係很好就扎堆都走出去。同時也要警惕共同走出去的競爭對手,這也是投資環境的其中一條。這是現實的問題。


第二,對於要去的地方,一定要紮紮實實做研究,包括這個國家的情況,要選擇的產業和所在地區的情況,當地產業發展的情況,民眾的情況等,知彼知己,有備而無患。這與私募不同,出國有可能砸進去錢什麼都回不來,血本無歸。不僅如此,做不好還可能引發一些不必要的對中國形象的破壞。所以做好研究很重要。


第三要提醒大家,不要用中國辦法,出去找關係賄賂,開後門這條路在哪個國家都是越來越窄。在大部分東南亞國家,基本是選舉制,今天在位明天在野,不確定性非常大,所以還是要做好基於市場和自身發展需求的研究。當然會有一些中國政府重視的“一帶一路”重大項目或重大方向,國家會給予一些保障和支持,受損失的可能性就會小,但不是說就沒有風險。


「聚焦热点」雄赳赳进东盟前,中国企业还要了解这些事「聚焦热点」雄赳赳进东盟前,中国企业还要了解这些事
「聚焦热点」雄赳赳进东盟前,中国企业还要了解这些事「聚焦热点」雄赳赳进东盟前,中国企业还要了解这些事
「聚焦热点」雄赳赳进东盟前,中国企业还要了解这些事「聚焦热点」雄赳赳进东盟前,中国企业还要了解这些事
「聚焦热点」雄赳赳进东盟前,中国企业还要了解这些事

數字經濟智庫

「聚焦热点」雄赳赳进东盟前,中国企业还要了解这些事
「聚焦热点」雄赳赳进东盟前,中国企业还要了解这些事「聚焦热点」雄赳赳进东盟前,中国企业还要了解这些事

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

為了更好的服務數字中國建設,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加強數字經濟建設過程中的理論交流、實踐交流。來自中國數字經濟以及“一帶一路”建設領域的專家學者們成立了數字經濟智庫,為數字中國的建設添磚加瓦。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擔任名譽院長,知名青年學者黃日涵、儲殷等領銜。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是數字經濟智庫旗下的專門平臺。

「聚焦热点」雄赳赳进东盟前,中国企业还要了解这些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