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長寬:芝麻葉綠豆麵條

正宗的芝麻葉綠豆麵條產在賒店古鎮的鄉下。農人們吃過早飯,太陽已升起竿子高了,母親下地勞作時把帶著僕土灰的幹芝麻葉泡進水裡,中午收工回來芝麻葉已經泛好,母親用清水三五遍淘洗,乾淨了,雙手撈出芝麻葉,團在手裡擠出水分,鬆散在缽子裡,拌上蔥花、細鹽,淋上小磨油,便滋潤在那裡等待下鍋。綠豆麵條是用六成綠豆麵四成麥面攪在一起擀成,這樣的麵條少了綠豆的腥味,多了豆香麥香,有筋骨,柔軟光滑。鍋裡的水已經沸騰了,鍋蓋上籠著白煙,母親掀開鍋蓋,下了麵條,待又沸騰,把滋潤好了的芝麻葉放入,片時,便聞到了滿屋的芝麻葉香。真是美味,只記得小時吃芝麻葉綠豆麵條,那清香潤喉潤肺,留齒不散,芝麻葉、麵條、麵湯渾然一體,養胃飽腹,每頓飯都是在過年過節。

我們鄉下,收罷麥子種芝麻,這時節正值夏日炎炎,熱雨一場一場地澆在嫩綠的芝麻苗上,芝麻苗瘋了一般地生長,半個月的功夫底部便開了小花,潔白的喇叭花一節一節的向上開去,到了農曆七月,莖上的小花開始挽頂了,底部的葉子開始發黃,採摘芝麻葉的季節便到了。這時節天空蔚藍,田野裡飄著鄉曲,農人的心是先人們的開闊,年輕人的心則是詩經裡的歡喜: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揚婉兮。”

採摘芝麻葉必須是在清晨。七月的天,夜晚已經涼爽,清晨,田野裡纖纖小徑邊的草葉上掛著露珠,芝麻葉溼漉漉的。芝麻葉上溢著油脂,只有沾著露水的芝麻葉採摘起來不粘手,不破葉。天還沒放亮,田野裡已經熱鬧了,家家戶戶,男女老少都來到了自家分配的田地裡,這時候最展示風采的是青春男女,是少婦壯婦,她們個個手疾眼快,摘起葉子來如餓蠶食桑,鬧得滿地的啪啪聲。採摘芝麻葉,不採頂葉,不睬下部葉,俗諺雲“頂葉嫩下葉老,中間葉肥色正好”。七月白晝仍熱,半晌時分,人們已香汗沁沁,每個人的手指上粘滿了黑黑的油泥,家家戶戶收了工,挑著一擔擔的芝麻葉回家了。

接下來的工序是“蒸”和“揉”。小時候看母親蒸芝麻葉,把芝麻葉疊出鍋緣一尺多高,用蒸籠蓋了,劈柴旺火,待芝麻葉塌了架,再輕輕翻蒸一下,即出鍋。父親擔著蒸熟的芝麻葉來到打麥場,我和姐姐把芝麻葉擻開,攤在乾淨的場地上,洇不到半個時辰,即開始“揉”。炎陽高照,幾十畝地大的打麥場上,熱浪蕩湧,揉葉子的鄉婦鄉姑每人的臉龐都被熱浪炙得通紅,我現在想,這芝麻葉的味道里正是有著這鄉村的鬧意,有著這村婦村姑的蕩氣迴腸。

芝麻葉揉三遍,給肉也不換。在僕土灰裡揉出的芝麻葉,一條一條的,去掉了芝麻葉的苦味澀味,留下了芝麻葉的純正清香。我小時候,每在這樣的豐收喜悅裡,我都會調上一大碗芝麻葉,美美地飽餐一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