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在歐洲戰力一般,爲何在遠東擴張這麼快,占領這麼多領土?

中華書會

俄羅斯為什麼在歐洲戰力一般,卻在東方擴張這麼快?其實這個原因非常簡單,這就是經過近代化改革的工業化國家和仍然停留在農業和遊牧時代的古代國家的實力差距。


西伯利亞的特質

但在說俄羅斯的近代化改革造成的國力提升之前,桃花石雜談覺得還是應該提一點歐亞客觀情況的不同。即俄羅斯的亞洲領土,主要是西伯利亞地區,而西伯利亞其實就是地廣人稀的代名詞。比如俄羅斯在亞洲征服的第一個國家西伯利亞汗國,全國土地有上百萬平方公里,但人口卻只有20多萬,結果俄羅斯只是一個與其接壤的大家族聯合一些哥薩克人,出動了800多人用了幾年時間就將其征服了。

西伯利亞汗國,這麼大的土地,全國只有20萬人

而在之後,俄羅斯又用類似方式征服了遠東大片領土。但在公元1689年遇到了真正有些實力的清朝之後,就在雅克薩被打敗,之後差不多有100年的時間,俄羅斯沒敢再在東方擴張。直到來自德國的女皇葉卡捷琳娜時代,俄羅斯才又向東方擴張,並跨過白令海峽,使其領土達到美洲。但這些擴張基本還是集中在北亞荒無人煙的地區,除了一些當地的土著部落,基本是沒有對手的。

但俄羅斯進行這些擴張也是因為俄羅斯經過近代化改革之後,認識到了國土以及自然資源的重要性,所以才把之前這些幾乎是無主之地的土地都予以兼併。

俄羅斯的近代化改革

所以說到這裡,還是要說到俄羅斯的近代化改革了。雖然俄羅斯作為一個國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6世紀末的伊凡四世時期,但現代俄羅斯的基礎卻是在十八世紀彼得一世時期才奠定的,而且在此過程中也經歷過慘痛的教訓。比如在公元1700年的納爾瓦戰役中,納爾瓦城的瑞典守軍只有1900人,而俄羅斯進攻的軍隊卻高達3.5萬人,本來彼得一世以為會輕鬆獲勝,但瑞典守軍雖然少,卻擁有400門新式大炮,結果俄軍絕對優勢兵力卻久攻不克,最後瑞典援軍趕到,反而使此戰變成了俄軍刻骨銘心的慘敗。而納瓦河戰役的結果,其實就是當時歐洲近代化國家軍隊和俄羅斯以及俄羅斯以東各個國家軍隊的軍事差距。

瑞典軍隊在納爾瓦戰役中繳獲的俄軍旗幟

但經歷此戰慘敗之後,彼得一世痛定思痛,意識到俄羅斯必需進行改革,他一方面大力鼓勵興辦工業,允許外國人在其境內開辦工廠,並允許企業主收購農奴,將其變為工人。另一方面則推動軍事和文化變革,建立現代化的軍事學院和技術學校,並鼓勵俄羅斯人前往歐洲留學,使俄羅斯從此走上了近代化和工業化改革的道路,其國力迅速增強。後來再與與瑞典和土耳其進行戰爭時,俄軍已經不落下風,通過戰爭奪得大量歐洲人口稠密地區的領土,並在較為發達的歐洲地區建立了新都彼得格勒,從而在歐洲人眼裡完成了由蒙古屬國到歐洲列強的華麗轉身。

俄羅斯早期在歐洲的擴張


高速公路上的慢車和土路上的牛車

而經過這一時期的急速發展,俄羅斯相對於東方的各個國家,已經拉開了時代發展的差距。打個比方來說,此時的俄羅斯就好像已經成為了高速路上行駛的汽車,雖然速度相對於西方各國還略慢一些,但它在東方的賽車比賽裡,面臨的對手卻還是一些騎牛車的人,那麼雙方競爭誰勝誰負也就一目瞭然了。

俄羅斯擴張的歷史進程

但因為此時清朝對中亞和北亞的控制力還比較強,而清朝本身具有比較強的軍事實力,所以俄羅斯仍然沒有急於在亞洲有大規模人口居住的地區擴張。而直到俄羅斯在19世紀50年代在克里米亞戰敗之後,認識到自己的武力在歐洲已經很難從其它國家佔到便宜,才又把征服的矛頭對準了東方。而這也跟清朝在鴉片戰爭之後國力衰落,對中亞和北亞的控制力減弱有很大關係。這段歷史大家也都比較熟悉了。


其實這個道理也很簡單,俄羅斯是個半工業化國家,而無論是清朝還是中亞各國,都還基本上是完全的農業國甚至是遊牧國,雙方的實力始終非常懸殊,所以在歐洲已經佔不到便宜的俄羅斯在亞洲卻還是能夠橫掃。雙方之間生產力的巨大差距就是俄羅斯在歐亞表現截然不同的根本原因。


桃花石雜談

首先且不說沙俄在歐洲的戰力是一般還二般,其實沙俄在歐洲的戰力還是可以的。那為何沙俄在遠東擴張這麼快,佔領這這麼多領土?先扒拉歷史,再說原因。俄羅斯族屬於東斯拉夫人,大約在1萬前左右,古斯拉夫部落生活於生活於亞洲西部與歐洲接壤的地帶,在公元前3世紀左右逐漸遷移到了東歐地區。在以後的幾百年間,斯拉夫人並沒有發展成為統一的民族共同體,而是逐漸形成了西斯拉夫人、東斯拉夫人和南斯拉夫人。

西斯拉夫人包括現在的波蘭族、捷克族、斯洛伐克族等,南斯拉夫人則包括現在的塞爾維亞族、黑山族、克羅地亞族、斯洛文尼亞族、馬其頓族、保加利亞族等,東斯拉夫人包括俄羅斯族、白俄羅斯族、烏克蘭族等。羅馬帝國時期,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被羅馬人看做野蠻民族,相對於羅馬人比較落後。公元8世紀,斯拉夫人廣泛分佈於中歐、東歐、南歐的大部分地區,斯拉夫人在其所居住的地區逐漸形成了各個民族和國家,俄羅斯人就是其中的一支。

俄羅斯人起源於東斯拉夫人中的羅斯部落,公元9世紀時,在今烏克蘭基輔為中心建立了基輔羅斯國,基輔羅斯國也是現在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前身。從11世紀中期起,基輔羅斯陷於封建混戰,陸續分裂為十幾個公國。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開始了第一次西征,陸續征服了中亞和東歐的一些國家,在公元1223年,蒙古人打敗基輔羅斯各公國的聯軍,之後就留其長子朮赤在那裡鎮守。其子拔都在1240年佔領基輔,隨後在伏爾加河下游地區建立了金帳汗國,是蒙古的當時的四大汗國之一。

當時羅斯各公國就處於金帳汗國的統治之下,當時的東歐大平原和東南歐大草原都是森林和草原,雖然建有邦國,東斯拉夫人和生活在中亞的突厥人一樣都是屬於遊牧民族,同一特性的民族更容易發生通婚和混血,當時的蒙古人和突厥人已經發生了大量的通婚。而離金帳汗國統治中心較近的基輔羅斯東邊的公國如莫斯科公國就和蒙古人發生了大量的通婚,據說現代俄羅斯人中有30%的蒙古基因,很多俄羅斯人都有一副東方人的面孔,而後來在基輔羅斯西邊形成了的白俄羅斯族和烏克蘭族則混血較少,白就是純粹的意思,白俄羅斯人就是純種羅斯人的意思。1480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擊敗蒙古人獲得了獨立,後陸續統一了東北羅斯,在1613年建立了俄羅斯帝國。

在注入了蒙古人的擴張基因後,1480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擊敗蒙古人獲得了獨立後,沙俄就此開始了強力擴張模式。當時的莫斯科公國還是個內陸國,不僅是要領土擴張,還急於獲得出海口。在北邊,那就是北冰洋了,到了北冰洋沿岸,最多也就是再佔領北冰洋裡的島嶼,還能咋樣,總不能在北冰洋的冰蓋上建立居民點吧,北冰洋沿岸到處是出海口,但是實在太冷,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冰封雪冬的,打個魚都很困難,怎麼出海。

在西邊,1700年,俄國聯合丹麥、薩克森、勃蘭登堡、波蘭和立陶宛組成北方同盟一起攻打瑞典,北方大戰開始,北方大戰直到1721年才結束持續了近20年。1703年,彼得大帝首先在涅瓦河三角洲的兔子島上修建了彼得保羅要塞,駐重兵把守,以防禦瑞典軍隊的進攻,後擴建為城,聖彼得堡由涅瓦河三角洲上的近百個島嶼及河漫灘組成,現在是俄羅斯最大的海港,在這裡進出西歐東歐北歐都極為方便。1721年,俄羅斯終於打敗瑞典,取得了波羅的海的出海口,為了守住這個出海口,1712年,彼得大帝毅然決然地將首都從莫斯科遷到了聖彼得堡,直到1918年,俄羅斯才將首都重新遷到了莫斯科,並且在聖彼得堡俄羅斯建立了俄國曆史上的第一個艦隊波羅的海艦隊。然而能打敗當時的強國瑞典已經十分不易,當時西歐和中歐已是強國林立,俄羅斯沒能繼續西進。

在南面,1299年奧斯曼土耳其人的首領奧斯曼宣佈獨立建國,從此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不斷擴張,1453年,第七任蘇丹穆罕默德二世(1451年-1481年在位)率軍攻克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沙場。東羅馬帝國滅亡,君士坦丁堡從此成為了奧斯曼帝國的新首都。1721年,彼得大帝被俄羅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羅斯的皇帝”的頭銜,正式稱皇帝,從此以後的俄羅斯正式國號為“俄羅斯帝國”,並延續歷代沙皇的擴張政策。奧斯曼帝國與俄羅斯帝國開始正面交鋒,在彼得大帝親政後終於爆發戰爭,並且在以後的時間了進行了數次較量,互有勝負,總體來說俄羅斯帝國佔了便宜,控制了黑海。

但是在東方情況就截然不同了,中亞地區的小國無力抵抗俄羅斯,廣大的西伯利亞和遠東都是天氣寒冷人煙稀少,但是並非是無主土地。在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稱沙皇,俄國成為沙皇國,伊凡四世在位期間滅掉了蒙古韃靼人的喀山汗國,標誌著從此以後俄羅斯力量強於蒙古韃靼人的力量,為俄羅斯越過烏拉爾山脈吞併地域遼闊的西伯利亞掃平了道路。當時的烏拉爾山脈以東面積最大西伯利亞汗國人口只有約20萬,俄羅斯僅派遣出一支800餘人的小分隊就打敗了西伯利亞汗國,1598年,西伯利亞汗國滅亡。俄羅斯處於歐亞的交界地帶,後來的東方強國大清經歷了康乾盛世後又急劇衰落,沙俄又在東方得以侵佔更多的土地。


十三叔看歷史

沙俄為何向遠東擴張這麼快,佔地這麼多?原因是三個字——出海口!

從15世紀開始連續300年的大航海時代無疑造就了一個又一個的世界帝國。因為海洋,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紛紛登上世界舞臺,這些國家不是島國就是半島,要麼就是面向浩瀚無垠的大洋。此時的俄羅斯還是一個內陸國家,沒有一寸海岸線,如果想要參與到大航海的洪流當中就必須找到它夢寐以求的一樣東西——出海口!

一、向北

起初俄羅斯在烏拉爾山以西,屬於東歐國家,向西是傳統的歐洲強國,向東是蒙古人留下的大大小小的汗國,向南是奧斯曼土耳其,哪個都不好惹。隨著俄國羽翼漸豐,沙皇們終於帶領軍隊翻越了烏拉爾山,但是為了降低軍事風險,他們仍然選擇向北冒險。

俄羅斯地處北亞,氣候本就嚴寒,當早先這群勇敢的俄羅斯先民排除萬難到達極北之地以後突然發現他們確實找到了海洋,只可惜是——北冰洋!海洋是夠大,但全部被冰雪覆蓋,找不到一個合適的出海口,更無法用於航行。既然向北不行,那就折而向南吧!

二、向南

16世紀中期的時候,伊凡四世就憑藉武力征服了伏爾加河下游地區,但俄羅斯要的是海不是河!俄國南部是強大的土耳其人,他們控制著裡海和黑海的沿岸地區。此時由於東西方之間的陸路通道被土耳其人切斷,歐洲已經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海洋地理大發現。對此俄國人並非不想參與其中,只是苦於自己的船隻找不到地方下海,土耳其人太強大了,但是我要出海口,所以我只能不停地向南、向南、再向南!虎口拔牙的風險極大,但是回報也甚為豐厚,通過幾次血腥的戰爭,俄羅斯擊敗了土耳其,控制了裡海和黑海。

但此時滿懷希望的他們忽然發現所謂裡海不過是一個鹹水湖,甚至稱不上是“海”,而黑海也不過是個內海而已,只能通過那條狹窄的博斯普魯斯海峽與地中海相連,即便是進入了地中海還要通過英國人控制的直布羅陀海峽才能進入大西洋。老天爺,你是專門來玩我的嗎?看來向北、向南都不行,那麼只好向西跟當時的超級強國瑞典死磕了!

三、向西

此時的俄國迎來了一位百年難得一遇的君主——彼得一世!然而被上帝眷顧的國家卻不僅僅是俄羅斯一個,這個時候敵對國家瑞典的國王古斯塔夫十世同樣是一位不世出的君主。

強大剽悍的北歐瑞典人輕蔑地看著此時還是愚昧落後的農奴制國家——俄羅斯,既然你要來挑戰我,那就來吧!不得不承認古斯塔夫十世的軍事指揮造詣遠在俄羅斯統帥之上,也不得不承認瑞典軍隊的作戰素養也遠遠高於龐大臃腫的俄羅斯軍隊,此戰俄羅斯出兵10萬,大炮數千,而瑞典卻僅僅出兵7000,戰爭的結果讓所有人大跌眼鏡,俄羅斯一敗塗地,損兵數萬,而且丟失了全部大炮。彼得一世狼狽逃回國內,但歷史從來不以一時勝負論英雄,痛定思痛的彼得開始勵精圖治,為了鑄造大炮甚至熔化掉了皇宮的銅鐘。

蟄伏十年,來日再戰,十年之後俄羅斯再度出兵與瑞典一決雌雄,結果俄羅斯一雪前恥,不僅奪得了波羅的海的出海口,而且幾乎滅掉了整個瑞典王國。興奮的俄羅斯人在波羅的海沿岸的一片沼澤地裡建立了一座嶄新的城市作為他們的新首都——聖彼得堡!但冷靜下來的俄國人很快又發現波羅的海也是一個內海,向東的航線極容易被英國和丹麥封鎖,而且冬天港口結冰,適合船隻下海的海岸線很短。此時的俄羅斯人的內心應該是崩潰的吧?為什麼有些國家生而俱來的東西,我要靠數百年的奔波還換不來?

四、向東

翻越過烏拉爾山的俄國人面對的是廣闊無垠的西伯利亞以及大大小小的蒙古汗國,此時的俄羅斯不知是出於發洩心中的憤懣還是渴求東方的海岸線,他們一路狂奔,憑藉哥薩克的彎刀和精良的火器,俄國人滅掉了一個又一個的蒙古土著政權。

面向東方,終於他們看到了,從模糊到清晰,沒錯!漫長的海岸線,無邊的太平洋,寬闊的海參崴,我們終於還是得到了上帝的垂青!我迫不及待地返回首都向沙皇稟報這一令人興奮的消息,但是當我回過頭來的那一刻,天哪!我們打造了一個多麼龐大的國家呀!

一個擁有全球陸地面積五分之一的國土,一個從東往西騎馬要跑一年的國家!這就是俄羅斯!而更重要的是我們擁有了出海口,從此以後可以從海參崴直接出入太平洋。但是等等,日本人說不行!於是日俄戰爭爆發,結果眾所周知,日本人佔領了庫頁島和海參崴,進而控制了日本海,俄羅斯又一次被封鎖在了大陸上,但這卻絲毫不影響它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


地圖帝

首先得說,當年沙俄的戰力在歐洲也是不一般的。從彼得大帝開始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沙俄一直走在不斷擴張的道路上,在這個擴張的過程中,沙俄先後打敗了當年的北歐強國瑞典,奪取了芬蘭大公國和波羅的海的出海口;打敗了當時的龐然大物奧斯曼帝國,奪取了黑海的出海口;打敗了波斯,獲取裡海沿岸一帶;參與七年戰爭並一度將普魯士逼至絕境;三次瓜分波蘭;兩次俄土戰爭奪取了整個黑海的北岸和東岸。雖然拿破崙進攻俄國曾一度佔領莫斯科,但最終耗掉法國數十萬大軍,並擊敗拿破崙的,仍然是俄國。在反法同盟擊敗拿破崙後,沙皇亞歷山大一世被視為歐洲的救世主。即使克里米亞戰爭的失敗,也要看到,俄國是敗給了奧斯曼帝國、英國、法國、撒丁王國的聯軍,這反而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了沙俄當年的戰力。別的不說,沙俄海軍的實力一度達到坐二望一的水準,對於一個大陸國家來說何等逆天!18世紀到19世紀,沙俄一度被稱為歐洲憲兵,沒有足夠的戰力,憲兵是那麼好當的?

沙俄的衰落是從克里米亞戰爭之後,由於農奴制的先天缺陷,加上內部政治鬥爭的激烈反覆,讓沙俄在現代化和工業化的進程中逐漸掉隊,日俄戰爭的失敗更是讓統治者威風喪盡、讓民眾進一步對皇權喪失信心。但儘管如此,在世界進入20世紀的時候,沙俄仍然是一個龐然大物:2280萬平方公里土地面積加上1.5億以上的人口,讓沙俄成為歐洲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上僅有的三個人口過億的國家之一(另外兩個是中國和大英帝國)。這種體量下,哪怕工業落後一點、人口素質差一點、經濟差一點,也足以對歐洲其他國家形成足夠的威懾力和壓迫力。當年俄國人“蒸汽壓路機”的稱號可不是白來的。

正因為沙俄本身實力夠強,在遠東,面對仍處於封建王朝時代的清朝,自然就有一定的質量優勢。其實,限制沙俄在遠東發揮的主要是距離,畢竟沙俄的統治中心在歐洲部分,到遠東有上萬公里的路程,在沒有火車的年代,單程都得好幾個月。在中亞這種同樣遠離清朝統治中心、而且地廣人稀的地方,俄國人的代差優勢可以充分發揮,所以在向遠東推進的過程中,一直到尼布楚之前,俄國人基本就是一路平趟過去。

而等到了清末,清朝已經爛成渣了,面對列強之一的沙俄,只能躺倒挨捶也就不稀奇了。


聯合防務

在國與國的“輸在起跑線上”和“贏在起跑線上”,可就是天壤之別了。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沙俄與清政府,恰好就出在這樣的歷史關鍵節點上,沙俄在封建與資本主義之間艱難轉型,清政府則在封建道路上愈陷愈深,本應在同一起跑線上的兩個國家,其中一個卻輸在了起跑線上。

獨狼雖狠,但近代以來,侵略清朝的國家往往是一國來,群狼畢至,不見得沙俄在侵略清朝的戰爭中就佔據多大的有事,康熙年間的兩次雅克薩自衛反擊戰,就是很好的說明。

英法支持的阿古柏被左宗棠幾萬大軍打的最後殞命,這些都可以看出,在民族侵略面前,是沒有緩和餘地的,只有執干戈以衛社稷才是正途。

但是滿清政府自入關以來,採取的就是守內安外政策,其實這也不是清朝專利,宋朝不也是如此嗎?


明朝的海禁也是極其嚴厲的,自宋以來,在面對民族威脅時,採取的普遍不是有血性的針對政策,而是拖拖沓沓的政治策略。

對外可以一再收縮政策,改變政策,對內,哪怕是風吹草動也得給他扼殺在襁褓裡,基本上形成了對內統治力有餘,對外不足的政治局面。

長期的閉關封鎖,使得在面對外敵侵略時,往往不是粗棍打惡狗的有力行動,而是類似娘炮似的磨磨唧唧。

晚清面對沙俄的侵略就是如此,不知道怎麼辦,沒有相應的人才相應的腦力解決類似沙俄領土野心的問題。

雖然出了個曾紀澤,已經可以被大書特書一番,但不過是妥協中的退讓,晚清政府並沒有因此獲利太多,或者說得到處理對外事物的經驗和經歷。


就跟分蛋糕一樣,沙俄指著那一塊,基本上清政府似乎事不關己息聲寧人的態度一般――給你給你,再要,再給!完全就是一副任人宰割縮頭烏龜模樣。

這樣的晚清,即使面對在歐洲擴張不利的沙俄,也是慫到了土裡,昏聵到了土裡!


歷史三日談

沙俄向東擴張根本上是由於缺乏地理阻礙,主要激勵因素則是獲取皮毛收益,主要依靠的力量是類似土匪的哥薩克武裝殖民者。

地理上因素。沙俄的擴張與中國古代王朝的擴張道理是一樣的,如果不是西部的高山峻嶺、北邊的嚴寒荒漠導致擴張的收益很少,中國中原王朝不會止步於我們看到的那個疆域。

(葉爾馬克征服西伯利亞)

皮毛的因素。俄國人對皮毛利潤的重視,意味著他們不會像中國人那樣,由於土地荒蕪、氣候寒冷就會退縮。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王室對外國皮毛,如貂皮,需求量很大。這些產品很早就在歐洲絕跡了。因此這些物品成為稀罕的奢侈品,價格高昂。俄國人向東擴張的主要經濟動力就是獲得昂貴的皮毛。1589-1605年,俄國的皮毛收入增長了3倍,17世紀80年代又增長了8倍,皮毛收入佔全國總收入的十分之一。俄國人對皮毛的嗜好,導致珍稀動物很快就被屠戮殆盡,他們只能進一步向東搜尋這些動物。事實上,他們追求優質皮毛並不是靠自己捕獵,而是靠征服土著遊獵部族,讓他們繳納“皮毛稅”。俄國人的擴張一直到了中國的黑龍江流域,仍然要求當地的部族向其提供貢賦,也就是皮毛等實物稅。因此,俄羅斯向西伯利亞擴張,很大程度上算是“皮毛熱”的地緣政治結果,類似於美國“淘金熱”。

(哥薩克人與吉爾吉斯的衝突)


布萊克懷特

當年俄羅斯擺脫了蒙古金帳汗國的統治後,出於對自身安全的不放心以及對出海口的強烈渴望,很快俄羅斯就走上了積極對外擴張的道路。一方面俄羅斯積極向西在歐洲方向上拓展生存空間;同時俄羅斯還積極南下與土耳其鬥爭,企圖在黑海方向上打通出海口進而南下印度洋。另外,俄羅斯也不忘記向東拓展領土。它首先將勢力邊界拓展到烏拉爾山,然後向西伯利亞擴張。為奪佔西伯利亞,俄羅斯組織了不少“哥薩克”和缺少土地的農民(甚至還有囚犯)成批次地向東進軍,先在合適的地方安營紮寨建立居民點,然後逐漸侵佔居民點周圍的土地。待站穩腳跟後繼續東進,再建立新的居民點,再逐漸侵吞附近的土地。如此循環往復,俄羅斯終於歷經數十年後控制了遼闊的西伯利亞。


西伯利亞地處高寒地帶,人煙稀少,經濟文化發展水平低下。俄羅斯開始東侵時,那裡除了有幾個不大的蒙古汗國外根本沒有強有力的國家政權,面對兇殘且有火槍火炮的俄羅斯“哥薩克”移民團和由俄羅斯軍人加罪犯組成的“探險隊”,這些相對弱小的蒙古汗國幾乎沒有招架之功,很快就被打垮了。於是經過幾十年的不斷拓殖,俄羅斯不但控制了西伯利亞,還把魔爪伸到了黑龍江流域。1685年和1686年,為反擊俄羅斯的侵略,清朝兩次與俄軍進行了雅克薩之戰並擊敗了俄軍。隨後清朝與俄國簽訂《尼布楚條約》,暫時遏制住了俄羅斯在遠東的擴張。但清朝主動將尼布楚讓給了俄國,還事實上承認了俄羅斯對貝加爾湖的控制。

《尼布楚條約》簽訂的另一個嚴重後果,就是清朝主動放棄了爭奪外興安嶺以北廣大東北亞地區的資格。而這些地方當時也是人煙稀少,非常落後,見沒有了大清“攪局”,俄羅斯便放心大膽地在東北亞方向加緊擴張,其勢力邊界很快延伸到堪察加半島和白令海峽,甚至一度達到了阿拉斯加。


疾風猛士

沙俄在歐洲戰力一般,在歐洲東部乃至遠東為什麼擴張那麼快?我認為,這個問題,應該從生存環境,與民族的擴張心態兩個角度去分析,才是比較客觀公正,也符合人類的文明進程:從原始社會一路走到今天的文明階段,即反對和禁止武力佔領或血性侵略的聯合國文明時代。

一、生存環境與領土大小的一定關係。我們知道,所有生命,都是生活在與其生命規律相適應的生存環境裡。縱觀人類發展史,或者光看地圖,我們都可以看得出,人類居住最多和最愛住的地方以及最發達的地方,都是臨海和臨河之地或河水入海口。為什麼?因為,除了兩極地帶等特殊地理環境之外,絕大多數沿海地區或河口之地,一般情況下,氣候相對溫暖,生存環境相對優越,而且,人類居住的歷史相對較長。如果我們關注一點考古歷史,滿可以知道這一點。

生存環境較好的大西洋沿岸和地中海沿岸的地方,早就由其他民族佔領和居住了,而且是經濟發達,國力強盛,人口也相對繁盛。像希臘,意大利,法國,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國等海洋國家,都是歷史上的弄潮兒,殖民歷史長,早就名滿天下。

但是,沙俄作為最初的內陸國,沒有靠海的地方,無法實現改變生存環境的目的。怎麼辦?還用說嗎,就是擴大生存領地唄!可是,無論與南部或西部的民族和國家交戰,都無法得到自己希望的擴張的目的,只好另尋他路。幸好,由於惡劣的地理環境,北部與東部,沒有大的部族或強大國家的存在,擴張壓力相對較少。於是,就有了民族擴張的心態與擴張歷史了。

二、擴張之路。首先得說明一下,擴張行為,對人類來說,並不僅僅是某一民族獨有的行為,而是多數民族普遍的歷史行為。所謂國家,都是靠擴張和侵略或強制壓力下才形成的,不是自然形成的結果。人類有一種悲哀的文化觀念,那就是把自己的領土變大的人,奉為“偉大”的人。知道那個“偉大”的背後是什麼嗎?就是弱勢民族的血淚史與消亡史。

沙俄領土為什麼主要是向東擴張的歷史?都是寒冷的北緯50度以上的凍土地帶,部族又很少,都是沒有形成國家概念的極寒之地,或是弱勢國家,推進多少就是自己的領土,即使有點打仗,也不是過分艱辛的事情,為什麼不擴張呢?擴張行為是人的本性,是野性,什麼時候都不會丟失。如果有所剋制,無非是因為道德文化的壓力造成的。

但是,沙俄的領土,尤其是近現代領土的擴張,與其不利的生存環境無關,而是與其擴張心態有關。像新疆西部、北部領土,黑龍江以北地區和烏蘇里江以東地區,都是靠強大的武力,逼著清政府簽訂《璦琿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不平等條約,而略為其疆域的。在社會主義列寧時代,列寧曾經答應過中國,要把沙俄時代強佔的領土退換給中國,可是列寧來不及處理而去世,到了斯大林時代,斯大林卻絕口不提退換領土一事。社會主義是什麼概念?是人類歷史上最文明的時代。那麼偉大的人,都絕口不提自己的祖先靠侵略強佔的領土一事,這個世界,還相信誰呢?還是承認既定的大致邊界吧!於是,就有了江書記主導的中俄之間的最終劃界協議。

總之,沙俄在遠東擴張那麼快,除了遠東地區的人煙稀少或部族以及眾多國家的弱勢狀態等客觀因素之外,主要是靠不斷的擴張行為,以戰養戰,或利用部族或國家間的矛盾,最終達到各個擊破的擴張目的。最後,其領土過了白令海峽,都擴張到美國現在的阿拉斯加地區了,整整連接了三個大洲。領土實在太大了,無暇顧及了,結果,1867年就把171萬多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地區,“大方”地以720萬美元的價格廉價賣給了美國。山姆大叔無意間得到了幾乎沒有成本的大片國土,樂得合不攏嘴了。世界之大,真是無奇不有:領土擴張擴張的太累了,最後累得無暇管理而白白送給別人!天理就是不公平,沒有流下一滴汗水的人,碰上了天上掉餡餅的美事,被人凌辱與搶劫的人,反而碰上了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殘局!


山溝野漢子

首先是因為俄羅斯的擴張決心。俄羅斯雖然擁有全世界最遼闊的疆域,但幾乎都是農業產量異常低下的凍土地帶,連維持日常生活的糧食都成問題。如此一來俄羅斯必須對外擴張,用土地數量的擴張彌補單位面積土地產量低下的問題,同時他們迫切希望擴張到靠海的土地,以便通過海洋將自己的影響力擴張到全世界。北極圈裡的海岸線長期封凍,利用價值極低,為獲得夢寐以求的出海口,俄羅斯走上了擴張之路。此時歐洲各國在經歷文藝復興和資產階級革命後正處於國力上升期,剛剛崛起的俄羅斯還不是這些國家的對手,那就只能向東擴張了。恰好位於俄國東部的西伯利亞地區幾乎沒有什麼強國大國,甚至連成型的國家都沒有,基本上還是一群原始部落,這給俄國提供了絕佳的擴張良機。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中國歷史上,有好多個朝代令人嚮往,比如雖遠必誅的強漢,萬國來朝的盛唐,又比如君王死社稷的大明。這些朝代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硬氣。而最後一個朝代清朝卻經常受到人們的唾棄,因為它丟失了最多的領土。

其實,清朝強盛時,坐擁1380萬平方公里的遼闊領土,但清末60年的時間裡,清朝割讓了數百萬領土給列強,而俄國則是搶得最兇的一個。

其中,俄國佔有了一座寶城,這座寶城日本做夢都想要,那就是海參崴。

海參崴三面臨海,擁有優良的地理位置,是外東北地區少有的溫暖港口,結冰期極短,而且擁有重要的戰略地位,陸上毗鄰中朝兩國,海上離日本又近,軍事價值很高。

早在清初,俄國就對此覬覦有加,只是沙俄帝國碰上了康熙皇帝,雅克薩之戰被康熙教做人之後,只能悻悻而歸。戰後,《尼布楚條約》也明確規定,這塊土地屬於清朝所有。只是晚清不爭氣,在中俄《北京條約》割讓了這片土地。

這塊土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日俄戰爭期間,日本曾多次進逼海參崴,調遣海軍數次進攻,但每次都無果而終。慶幸的是,日俄戰爭最終是由日本取得了勝利,俄國最終止步海參崴。

如今,現在的海參崴依舊繁華,是俄國的遠東最大的城市,也生存著很多的中國人,當地隨處可見的是用漢語交流的人們,是一個旅遊的好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