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謀士前十名怎麼排呢?

小檸朦

說起謀士,那些大名鼎鼎的人物便進入我們的腦海,比如姜子牙、管仲、范蠡、孫臏、張良、諸葛亮等等,這麼謀士都在歷史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也有一些謀士,終其一生也碌碌無為。謀士成功留名青史者寥寥,無數謀士都淹沒在歷史的塵埃裡。不過,無論是何種謀士,都在以下這5層境界裡。

1.謀士的第一層境界——“謀”己

作為一個謀士,首先要能保住自己的性命,若連自己的生命都保全不了,何來謀人、謀兵、謀國、謀天下?運用謀略,讓自己活下來、並且活得有價值是成為一個謀士最基礎的必備條件。所以,“謀己”是謀士的第一層境界。

2.謀士的第二層境界——“謀”人

學會了為自己謀,接下來就要學會為他人謀,若是一個謀士不能為別人出謀劃策,他又是什麼謀士?如果不能為別人謀劃,那這謀士又有什麼價值?所以,“謀人”是謀士的第二境界。

3.謀士的第三境界——“謀”兵

會謀己、謀人僅僅只是保住少數幾個人,而作為一個謀士,他必須具有“謀”成千上萬人生命的能力。這就是“謀”的第三層境界——謀兵。兵者,國之大事,而戰爭是政治的產物。因此一切以政治鬥爭為最終目標而展開的種種智謀較量,在現實中集中表現為兵戎相見。所以,謀士的最現實的作用就是對於戰爭的預判與出謀劃策,這也是我們一般人對於謀士智謀水平優劣品評的最直觀的測評指標。

4.謀士的第四層境界——“謀”國

比起“謀國”來,為一人謀、為千人謀都是淺層次的問題。一個人要是能做到“謀國”(國代指諸侯勢力),必須具備遠大的眼光和超凡的洞察能力,這些都不是常人所能具備的。所以,謀士的第四層境界就是“謀”國。謀國是建立在“謀”己、“謀”人、“謀”兵的前提之上,但是僅僅擁有了上述三個境界還是不夠的,因為這樣的謀士所策劃的計策實在不能稱之為謀略,因為僅有謀己、謀人和謀兵三層能力的謀士所作的策劃過於狹隘,並不能達到戰略的境界。而“謀”國是建立在對於國家資源、國際關係和戰術優劣對比基礎上的,對於國家命運的把握,這需要具有大眼界和大智慧的謀士。

5.謀士的第五境界——“謀”天下

達到第四層境界,這樣的謀士就可以說是一個極具謀略的人。但是,還不是最為頂尖的謀士。頂尖的謀士必須具備一項常人所不具備的能力——“謀”天下的能力。因為從道德層面來看,上述四個境界都是出於對於有限資源的無限渴求和殘酷掠奪,這其實是“人性惡”的集中體現。但是,人之所以區別於動物而屹立於大千世界,正是由於人類深刻了解了這種“惡”的道德層面對於人類自身和人類社會發展的致命危害。從而誕生出對於“性本善”的道德嚮往,而真正擁有以天下為己任胸懷的謀士,是那些真正能夠將對於人本關懷自始至終貫徹於自己一切行為中的人。因此,所謂“謀”天下,並不是以天下為個人或集團資本而進行謀劃,而是以天下蒼生為本源進行呵護的大智謀。這才是謀士的最高境界,這樣的謀士才是最頂尖的謀士。


聊史補丁

三國是個人才濟濟的朝代,文臣武將輪番上陣。那麼,作為軍中的靈魂人物――謀士。三國中哪位最強呢?當然,評定高低還得看其成績。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一個排名,見仁見智。下面就是(秉燭讀春秋)對三國謀士的最新排名:

第十名陸遜:這位小霸王孫策的長女婿,白衣秀士有獨特的戰略眼光,又有清醒的政治頭腦,其才華出眾,初出茅廬,小試牛刀,就取得了不凡的業績。

關羽萬人敵,威震華夏,卻在他與呂蒙合計下丟了腦袋。

劉備,一代梟雄,在夷陵之戰成了他的敗軍之將,最後困死於白帝城。他使蜀國從顛峰上直落而下,實現了吳“竟長江所極而有之”的有利局面,使東吳立於江東。奠定了除曹魏之外的佔據三國割據老二的格局。他是繼周瑜之後的又一個智謀雙全的水軍都督。

第九名賈詡:先從李傕,郭祀,後在張繡手下。最後投曹操。

投奔曹操後,他多次為曹出謀化策,為曹的勝利,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尤其是在官渡之戰中他起的作用更大。可以說在這場戰爭中,曹操獲勝同他是分不開的。他根據不同形勢、不同處境及敵我情況做出不同的決策。最終讓曹獲得勝利。

他對曹氏集團的最大貢獻是,使曹丕登上帝位。起先曹操特別喜歡曹植,有意傳位於他。而曹植的一些文人氣質也令他猶豫不決。賈看出了當時的情況,他覺得擁護曹丕比擁護植好,便多次出謀,讓丕在曹操的面前表現自己。

後來,也正是因賈的這句話,曹操手下的另一句聰明之士、曹植的主要擁護者之一楊修,被曹操借“雞肋”之事而除之,為丕的登基掃清了障礙,使曹氏集團得到了穩定。

第八名田豐:田元皓,權略多才、料事如神。他的謀略不亞於張良、陳平。只可惜遇人不淑,袁紹不聽他的計策,而導致官渡之戰的失敗。

他能料勝敗,官渡之戰未開戰時,他就料到袁必敗。可見他的戰略與智謀。曹操在聽說:田豐未隨而來,竟然大悅,說:紹必敗。可見田豐的智謀。

他能料生死,袁勝或許可以放他,袁敗必殺他。可見,他識人之能入木三分。

第七名龐統:龐士元論才智,本與孔明在伯仲之間。龐統號“鳳雛”。世人有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之說。

益州和荊州一樣,都是戰略要地。龐統根據當時的形式勸說劉備取益州,雖然劉有取之意。卻因找不到名正言順的理由而猶豫,也正是龐統用“權變”之理,即湯武的“兼明攻昧”代劉備解決了心病,使其下定了決心。他一手策劃了益州之計,使劉備取得了益州。


只可惜在益州被亂箭穿心而死。最後事實也證明他的英明。蜀國能生存長達半個世紀,正是有了益州這個作為根據地。取得益州,無疑龐統的功勞最大。

第六名周瑜:白衣羽扇這是周瑜的標配。火燒赤壁是周瑜的傑作。周公瑾應該屬於智謀級兼統帥級的帥哥人物,卓越的軍事家。其風流瀟灑,赤壁之戰,指揮若定,火燒曹軍,令曹操佩服的五體投體。周瑜是個儒雅的將軍,他對琴棋書畫,各有造詣,當時有“琴堪誤,周郎顧”


之說可見其琴藝之高。

第五名魯肅:魯子敬堪稱三國時期傑出的戰略家。其胸懷大局,且虛懷若谷,以大事為重,是大智若愚之長者之謀。看似忠厚老實,實則頭腦清楚。

他提出的“鼎足江東以觀天下”。剿黃祖,伐劉表,竟長江所極而守之”“後為吳建號帝王,以圖天下”的計策,被孫權立為國策。使東吳與魏、蜀成鼎足之勢。可以說沒有魯肅就沒有東吳天下。


第四名荀彧:荀文若有“王佐之才”,曹操稱之為“吾之子房”。曹操統一北方他的功勞最大。

他善於審時度勢。他向曹操提出的“先固本”之策略。使曹操站穩山東。使曹操建立了三國中實力最大的魏國。

第三名郭嘉:世人皆言:“奉孝不死,臥龍不出”,可見郭嘉是個牛人吧。

郭嘉謀略迭出,是曹操最為推崇的謀士之一。他對北方的統一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曹操曾想將後事託負與他,可見他的智謀超群。



曹操討烏桓之戰中,他獻計讓曹操按兵不動,結果公孫與二袁自相殘殺,使曹操不戰而勝。從而使曹操統一了北方。

可惜他死得太早,曹操在赤壁失敗後,哭郭嘉,一是對他懷念,二是對其他謀士的批評。可見郭嘉的智囊作用。

第二名司馬懿:司馬仲達是大謀者能大忍,曹操活著時:“觀其鷹視狼顧”之相,他收斂自己的鋒芒,隱忍下來。他的隱忍,換來了為曹家的四代託孤之臣。

說他是大謀士不如說他更是一代開國之君。由於他曾事曹家四代,為曹家出力,且曹有危急之時,又挺身而出,使曹家轉危為安。

他確有智謀,其戰略並不在孔明之下。而其厚黑之能,連曹操、劉備均不可小覷之。

第一名諸葛亮:孔明未出茅廬已謀三分天下。他獻出了“隆中策”,使劉玄德由逆轉順,由弱走向強,智取荊、益二州,三分天下已成,使劉備稱帝於西蜀。

他的成功戰績太多了,前半生為劉備立足東征西戰。後期的六伐中原,表現了鞠躬盡瘁的精神。七擒孟獲,平定少數民族的團結。

(撰文:秉燭讀春秋,歡迎點評加關注)


秉燭讀春秋

首先要說明是按正史排還是演義排,按演義沒有任何意義,臥龍鳳雛司馬懿碾壓其他,根本不是一個檔次的。

按正史排的話,我們要區分一個概念,那就是什麼樣的人可以稱為是謀士,那就是臣的一種,不是主公。所以曹操不算謀士,司馬懿嚴格來說也不算謀士。不管司馬懿有沒有策劃吃三國這個事件,他其實是世家的代表,和荀彧諸葛亮的世家不同,司馬懿家族一直以自保為主,所以司馬懿並沒有去真正效忠一個主公,他大部分時間和曹魏是互相利用的關係。另外,比如王允,許攸等人,雖然沒有稱帝野心,但是隻是貪圖富貴,所以這種類型的人也不能參與排名。

排名應當按照謀士的能力而不是知名度,那麼如何評價能力呢,那就是對歷史的影響力。三國時期改變走向的三大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那麼他們之間的先後順序呢?應當是赤壁之戰為先,然後是官渡,再是夷陵。除了三大戰役,再就是早期的一些謀士。我們不管他們的影響力是好的還是壞的,總之是有影響力的。另外本人對三國這段歷史無好感,還是覺得大漢乃正統。

基於上面的原則,三國第一謀士應該是周瑜,其實完全不是三國演義那樣,周瑜是一個儒將,很有軍事才能,其才華並不在諸葛亮之下。早期周瑜追隨孫策在江東殺出一片天地,這些都是有史料可查,赤壁一戰更是把躊躇滿志的曹操打下了神壇。可以說周瑜為主指揮的赤壁之戰是三國存在的根源,否則很難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

三國第二謀士應該是李儒,此人沒做什麼好事,但是正是他早期追隨董卓,才使得漢朝的大廈崩塌,導致了群雄割據的局面,李儒的計策使得董卓得以獨攬大權,收買呂布,進而開始了漢朝的滅亡,滅漢的思想,董卓開始醞釀,袁紹袁術變本加厲,曹操登峰造極,正是這些奸臣前赴後繼,導致了大漢的滅亡。

三國第三謀士應該是法正,歷史上很多法正做的事情都按到孔明頭上,孔明是內政專家,卻不是謀士,法正幫助劉備鞏固了漢中西川,如果法正能多活幾年,劉備重寫劉邦的輝煌或許不可能,但是不至於成為最弱的一個國家。

三國第四謀士應該是程昱,此人是官渡之戰的主要功臣,歷史的官渡之戰主要還是得益於程昱等人的計策,十面埋伏,許攸的投降並不是取勝的關鍵點,程昱為人低調,但其實他對曹操的基業幫助是最大的。

三國第五謀士是陸遜,吳蜀夷陵之戰,其實是吳國處於弱勢,陸遜在劣勢對局面前,穩紮穩打,步步為營,年紀輕輕就打敗了梟雄劉備,可以說陸遜無論是戰略眼光還是軍事才能都是十分出色的,如果孫權不是晚年聽信讒言,陸遜尚在的話,吳國極有機會統一天下。

三國第六謀士是荀攸,小說裡面他有曹魏謀主之稱,歷史上這個人在行軍打仗過程中確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荀彧和郭嘉其實在軍事方面獻策不多,演義把他們推出來是造神的需要,和孔明也是一個道理。荀攸作為荀家的代表,可以說是有獨到的眼光。

三國第七謀士是諸葛亮,這個演義本來該排第一的人,確實是影響力巨大,但是不至於演義裡那麼神話。諸葛亮的作用在於劉備死後,讓奄奄一息的蜀漢政權堅持了很多年,他是內政第一高手,軍事非他所長,歷史的真相應該是諸葛亮軍事才能尚且不如陸遜,他大權獨攬,雖然比較忠心,但是諸葛亮六出祁山失敗的根本原因還是他個人能力有限。

三國第八謀士是魏延,這個一定有很多人要質疑。魏延其實武藝其次,最大的能力是智謀,演義裡面對魏延的智謀一筆帶過,因為羅貫中認為此人有反骨,其實不然,魏延歸降劉備後屢立戰功,他防守漢中固若金湯,讓魏國站不到便宜,孔明死後誅殺魏延實乃自毀長城。孔明為什麼活著的時候不殺魏延,是因為孔明知道魏延有才能,後來殺魏延是諸葛亮知道他死了以後沒人鎮得住魏延。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是非常好的一個計策,拿到近現代看也有許多經典戰例與之類似。

三國第九謀士是姜維,這個人雖然投降過一次,但是大部分時間效忠蜀漢,對魏國並沒有感情,姜維的軍事能力是當代人裡面十分出眾的,無奈蜀國國力不行,加上姜維並沒有諸葛亮的大權在握,可以說是很悲情的一個人。

三國第十謀士是王基,在後三國時代,鄧艾和鍾會其實都不是十分效忠魏國的,更反感司馬昭。王基是司馬昭的好友,但是他死前一直是不支持司馬昭篡位的,王基和荀彧有點像,算是魏國的一個忠臣,著名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不是李世民時代的話,而是王基勸諫皇帝時說的,足見他的忠心。王基後期的一些作為為司馬家族最後消滅吳國結束三國奠定了基礎,所以說是影響歷史走向的人。

以上便是正史的十大謀士,很多人物如郭嘉,賈詡,荀彧,這些被演義過於神話,荀彧作為內政高手是值得肯定的,但不是謀士,賈詡其實不是明哲保身,而是他的才能一般,和頂尖的周瑜,李儒法正等人沒有可比性,但是他最大的優點是有自知之明,所以獨善其身,因為他並沒有兼濟天下的能力。


Sunnysummary

我是喜歡三國的。不僅是因為三國有武將們馳騁沙場的雄姿,還有三國謀士們智計超人的策劃 。咱們現在看的電視劇三國演義基本都是尊劉為主,下面咱們來談談三國的十大謀士。

NO.1曹魏郭嘉,郭嘉字奉孝,實屬天妒英才,英年早逝,還記得有一句話這麼說,郭嘉不死臥 龍不出,所以他第一當之無愧。

NO.2荀彧,可以說郭嘉死後荀彧擔任了曹操第一謀臣,而荀彧得長處不在外事,但內政無人能 及。

NO.3諸葛亮,諸葛亮字孔明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三兄弟各自效忠於魏蜀吳三國,諸葛亮草船借 箭,諸葛連弩,木牛流馬,赤壁之戰,或許因為尊劉因素,諸葛亮的確顯出的光鮮動人,但我 個人認為諸葛亮也就只能這樣了。

NO.4司馬懿,知道諸葛亮的人都是知道司馬懿,敗諸葛、平遼東、鎮荊州、破東吳,不得不說 可能是諸葛和司馬心有靈犀吧,空城計那一次有很多蹊蹺。(可以自己探討,兩個這麼聰明的 人應該都知道,諸葛知道你不會殺我,司馬知道我不敢殺你。)

NO.5周瑜,公瑾可謂是一代天驕了,但三國演義一味地尊蜀漢醜化了周郎,輔助孫策的一位謀 士,也是赤壁之戰大敗曹軍的功臣。

NO.6賈詡,在三國裡面出面並不多,但僅次於郭嘉,兩次大敗曹操,這才是真正牛的人物,前 幾位由於前幾位委屈一下了。

NO.7龐統,龐統同諸葛亮齊名臥龍鳳雛,而龐統給我們的印象太短,周瑜死後送葬入吳,後得 劉備中用,軍事才能絕對在諸葛亮之上,可惜只有三十六歲就走了。

NO.8徐庶,大家都聽過一句話吧,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劉備在新野任命徐庶為軍師,後來 曹操瞭解徐庶孝順,用徐庶的老母把徐庶騙到許都,後期被埋沒,但他的才能堪比諸葛。

NO.9魯肅,魯肅可謂是除周瑜以外最有遠見的人,而魯肅在三國裡自始至終都是一個老老實實 的人,有時故意上,瑜和亮的當。但他的心眼不落於他們。

NO.10陸遜,這個追隨孫權時間長的大功臣,火燒連營大敗劉備就是他乾的,可惜了,後來因 孫權猜忌,逼死陸遜。


困97474586

三國第一謀士,無疑是荀彧。當然也有說是司馬懿的。但司馬帶來的災難,荀彧的政治理想如果實現,也許是另一片天地。

第二謀士,沮授。漢末之爭,也就是二袁,董卓及後來居上的曹操。孫劉兩家是意外產生的。董卓,袁術正是缺少了荀,沮這樣的謀士,早期就滅亡了。

第三是荀攸。畢竟是曹操的謀主。在軍事方面,多由荀攸出謀劃策。第三,當之無愧。

第四是審配。那可是袁紹的蕭何。若不是二子相爭,以審配守鄴城之能,曹操不一定能拿下河北。

第五是司馬懿。能力擺在那裡,不能無視。可此人真是一害。

第六是陸遜。要知道,孫陸兩家是死敵。可陸遜居然做到了出將入相,真不可思議。仔細想想,或許更高。但東吳實力如此,不敢抬高。

第七是張昭。或許有人嗤之以鼻。可沒張昭哪有東吳?東吳若不穩,怎麼對抗曹操?

第八是孔明。我更想說是劉備。因為劉備在日,諸葛孔明能拿出手的就是隆中對了。也許溝通荊襄士人也有功勞,可實在拿不出來說。可據荊佔蜀的戰略目標實現了,就證明發展方向是對的。後期的失敗,是操作問題。

第九是魯肅。正是此人,一手造成了三足鼎立。可惜的是商賈出生,有很多不便。

第十是諸葛恪。這是一個足以改變三國曆史的人。他的身份讓他和蜀漢能更好的配合。其本身功跡也是實打實的。在他出兵攻打合肥的時候,多少人勸?可是卻一概不聽。他真不曉得厲害?他當然知道。只是他想把矛盾轉化而已。以魏國之亂,攻取合肥是可能的。若拿下合肥,江準順勢可下。魏國必亂。這時,東吳還有誰敢動?這是為國為己之舉。若作失此機,對內排除異己,國人怎麼看?此人此時,不失一忠臣。可惜天意弄人,居然失敗了。那麼只能成王敗寇了。但這和關公戰樊城一樣,是三國裡不多的機會。一個是,曹操失利漢中,關公水淹七軍,若孫權出兵合肥,劉備兵向長安,我不知道曹操怎麼抵擋。再一次就是,司馬氏奪權。趁你病要你命。只要合肥一失,我不知道,司馬家怎麼穩定大局?看看江淮幾次叛亂,就知道合肥的重要了。


歲月有無

第一謀士司馬徽,讀三國演義,大家都把眼光放在頂級武將,軍師,明主身上,為他們的光芒所欽佩不已,然而三兮歸晉,天下還是落到了司馬家族的手裡,從這麼大的一盤棋看下來,其實魏蜀吳終歸是司馬徽的棋子。況且他還是諸葛亮的老師,因此排第一。第二是諸葛亮,理由不多說了,演義裡大量篇幅和事蹟都描述的很詳細了。第三是司馬懿,周瑜,龐統,分別是軍事上抗衡諸葛亮的謀士,火燒赤壁打敗曹軍八十三萬大軍的,以及名聲上與諸葛亮齊名的三位,既然能跟諸葛亮掰手腕了,那沒兩把刷子肯定是不行的,以上三人雖然都多少沒鬥過諸葛亮,但是都屬於能抗衡孔明的存在,因此排在第三檔。第四是郭嘉,陸遜,荀彧,賈詡,這四位排第四檔次估計大家爭議最大,我說說理由,郭嘉雖聰穎,然而短命,這點和周瑜類似,但因為周瑜火燒赤壁立下的功勞太大,名聲在外,所以排周瑜之後,陸遜也類似,夷陵雖然火燒連營,戰功不小,但當時劉備方面沒有頂級智謀跟隨,因此難度上比赤壁略小,所以也在周瑜之下,荀彧則不同,打曹操起兵以來就跟隨曹操,不管是出謀劃策還是治國安邦都很優秀,跟諸葛亮這種大才略有不及,但是差距不大,排在第四檔次。賈詡,號稱三國第一毒士,只因他所出計謀都讓敵方死傷慘重,比如說給李傕郭汜出謀篡漢奪取長安,給張繡出計策伏擊曹操,如沒有典韋拼死保護,曹操休已,但是治國安邦,以及行軍打仗貌似不擅長,所以比起前面的那些全能型謀士有點差距,也列入第四檔次。第五檔,徐庶,田豐,許攸,李儒,陳宮,法正,徐庶元直,演義裡介紹的不多,大概三個場景,分別是當劉備軍師新野破曹軍先鋒,以及後來的奔曹營別離時介紹諸葛亮給劉備,以及再後來火燒赤壁識破龐統的連環計,由於出場不多,亮點太少,加上徐庶自己也曾說過,他比之孔明如繁星比皓月,所以算作第四檔。田豐在官渡之戰裡其實眼光還是高於其他謀士的,又衷心,有原則,是個好謀士,無奈袁紹昏庸啊。田豐被關大牢以後,袁紹這邊基本是許攸給出謀劃策,許攸為人不忠,性格不好,屬小人,但是腦子不差,官渡之戰時,袁紹未採取田豐以及許攸的幾個計謀時,許攸已經看出袁紹必敗了,因此後來降曹,助曹操破了袁紹,拋開人品之論智謀的話,許攸還是不低,歸入第四檔。李儒,董卓的女婿,當初董卓的很多交兵都是李儒給出謀劃策的,包括後來曹操行刺董卓也是李儒看出端倪,其人智謀不低,在賈詡之下。陳宮,當初和曹操一起起義,後發現曹操和自己並非一路人遂分開,去輔佐了呂布,無奈呂布後期並未聽得進去諫言,最後白門樓兵敗,誓死不降,做人有原則有骨氣,其智力不下荀彧,但是因為性格問題,情商較低,所以也歸入第四檔。法正,這個不多說啦,演義裡關於他的描寫還是不少的,我就不在描述了。這四檔已經涵蓋了三國前十的謀士了,至於具體排名,則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如有不詳,還望見諒。


非77068410

三國謀士前十名怎麼排,這個排名自然用戰績來衡量最為恰當,因為好多謀士根本沒有交手過,自然談不上分個高低,只能依靠戰績才能比較客觀一點的衡量。

第十:東吳陸遜,代表作火燒連營

陸遜一生就打了一次大戰,那就是夷陵之戰。此戰陸遜擊敗70萬蜀軍,氣的劉備在白帝城要上吊。而且夷陵之戰後,陸遜還當任吳國的大都督多年,成為吳國的支柱,還娶了孫策的女兒。可惜就是最後陷入政治鬥爭之中,被孫權逼死。

第九:西涼李儒

最早提出挾天子以令諸侯謀略的謀士,沒有此人,就憑董卓這樣一個武夫,實在難以成事。並且面對各種敵對勢力,可以為董卓理性分析,使得可以霸佔中原多年。

第八:晉祖司馬懿

雄才大略,善於隱忍。諸葛亮五次北伐的終結者,平定遼東的大功臣。更是簡簡單單的把曹魏的江山給奪到手,曹操奮鬥一輩子打下這江山,沒想到做了司馬懿的嫁妝。

第七:西蜀法正

法正雖然出場少,但是此人卻是天下三人的促成者。法正若在,那麼劉備將多一位可以比肩諸葛亮的謀士。在漢中之戰時,法正就獻計斬了夏侯淵。

第六:曹魏賈詡

賈詡可是打敗過曹操的人,而且還不是一次,整整兩次。後來投靠曹操之後,賈詡成為了曹操的第一謀士,官渡之戰破袁紹、潼關之戰敗馬超,這都有賈詡的功勞。

第五:西蜀諸葛亮

諸葛亮有定國安邦的能力,但是其謀略確實算不上是頂尖,諸葛亮治理蜀國確實是非常可以,但是這不是謀略。離郭嘉、荀彧還是有一定距離的。諸葛亮的名氣實在是和能力不匹配,只是後世神化了他罷了。

第四:北成田豐

袁紹的基業幾乎是全部有田豐的功勞,冀州、青州、幽州、幷州幾乎都是靠田豐奇謀拿下來的,這戰績自然是可以排到第四的。只可惜袁紹不會用人,剛愎自用,否則官渡之戰何置於陷入被曹操打敗的境地。

第三:東吳周公瑾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周公瑾,打敗曹操八十三萬大軍,僅僅是這一個戰績,就足夠公瑾排進前五。何況周公瑾還輔助孫策打下了整個江東,只可惜羅貫中為了神化諸葛亮,刻意醜化了公瑾。

第二:曹魏荀彧

曹操一句話就足夠荀彧封神了,曹操說了一句:“荀彧,吾之子房。”可以說三國除了郭嘉外,誰可說其戰績超過了荀彧。

第一的話想必大家都心知肚明吧,我也就不說了,三國亂世中若此人不早逝,就沒有其他謀士什麼事了。


小司馬遷論史

首先,我們需要確定一個排名的標準:

第一,應該按正史,而不能按演義,原因很簡單,如果按演義來排,有很多虛構的藝術情節,虛對虛,空對空,沒辦法說服人。

第二,應該是戰略級別的,而不是戰術級別的,其謀略必須體現在戰略規劃上,關乎某個集團的生死。比如,徐庶,就是戰術級別的,他就進不了頂級謀士的行列。

第三,應該是謀士,或者做過謀士的工作。比如周瑜,雖然智慧超群、文武兼備,但他不是謀士,也沒有做過謀士的工作,所以不能排進來。

有了上面的標準,我們就來排一排:

第一:司馬懿

特點:忍計之士

主要成就:奇襲公孫淵,奇襲孟達,以”忍“著稱,耗死諸葛亮,騙過曹爽,發動高平陵事變,奠定晉朝開國基礎。

(司馬懿:忍)

第二,諸葛亮

特點:忠計之士

主要成就:隆中對、七擒孟獲、五次北伐

(諸葛亮:忠)

第三,荀彧

特點:良計之士

主要成就: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以”休養生息“和”迎奉天子“兩大謀略,登頂曹操首席謀臣之位。

(荀彧:良)

第四,魯肅

特點:直計之士

主要成就:赤壁孫劉聯盟的實際促成者,三國鼎立的開端人。

(魯肅:直)

第五,郭嘉

特點:奇計之士

主要成就:曹操稱他為”奇佐”,如官渡之戰敗袁紹的“十勝十敗”說;遺計定二袁等。

(郭嘉:奇)

第六,陸遜

特點:陰計之士

主要成就:陰計襲擊關羽,陰計火燒聯營敗劉備。

(陸遜:陰)

第七,龐統

特點:詭計之士

主要成就:幫助劉備攻下四川,龐統乃詭計之士。

(龐統:詭)

第八,賈詡

特點:毒計之士

主要成就:賈詡是三國謀士中的毒士,獻計李郭之亂、獻計張繡、投降曹操、離間馬超韓遂等,其計策均毒辣無比。

(賈詡:毒)

第九,法正

特點:機變之士

主要成就:助劉備入川,計奪漢中、斬夏侯淵。陳壽稱讚他可比曹操帳下的程昱和郭嘉。

(法正:機變)

第十,陳宮

特點:逆計之士

主要成就:輔佐呂布,想以自己的才華逆勢而動,謀得一片天地,惜乎失敗。

(陳宮:逆)

最後,三國牛人太多了,還有好幾個都很厲害,比如:程昱、鍾繇等,但名額只限十個的話,應該就是上面這十位了。排序可以和朋友們一起討論。

關注(歷史是最好的醒酒湯),分享“歷史都是新鮮事”。


歷史是最好的醒酒湯

光論謀士而言,“謀事”能力高的過賈詡的應該沒幾人,

賈詡有良、平之才,單論謀略無人能出其右,助李傕、郭汜等人奪取長安,將天下引向亂世,賈詡一計揭開了亂世的帷幕。


後又助宛城張繡擊敗曹操,於官渡之戰中獻論——直陳曹操用兵過於周全,應該要趁時出擊,幫助曹操絕地求生。又在曹操拿下荊州後勸其莫要攻打東吳;於西涼離間馬超韓遂,助曹操拿下涼州;在曹操繼承人上暗助曹丕,助其成“魏王”之位……,這些或許還不算是很厲害,最厲害的無非就是他沒背景,卻爬上了高位,與曹操又有間隙——宛城詐降害死曹操長子曹昂、愛將典韋,偏偏卻又受重用且獨善其身。一生獻計,算無遺策!

他獨特的戰略眼光更是了不得,在曹袁即將開戰時以“事外人”的身份直接看出曹操能勝,在曹與東吳開戰之前看出曹操會敗,故勸曹操莫攻東吳。要知道這倆大戰役絕大多數人都是站在他的對立面的!這戰略眼光足以完爆三國99%的人!

單輪謀略,三國第一謀士只認賈文和,其餘靠邊,你們喜歡怎麼排就怎麼排!


李哥小粉絲

從我讀的正史三國志來看我排個名,如有疑問,可討論。下面是按軍事才能和以往戰績排的名:第一的當屬郭嘉隨機應變,因敵制勝,孫子兵法說:能因敵變化而制勝者,謂之神。戰場變化無常,不能以常理度之(官渡之戰,幫助曹操以少勝多,奠定大業)。還有一次郭嘉隨曹操出征時,曹操兵敗,糧草難行正無頭緒之時,郭嘉對曹操說:當以糧食為誘餌,結果曹操大勝。由於曹操一身打仗次數太多,我記不清是那一次的戰鬥了,反正有就是了。第二的當屬荀攸、賈詡(兩人隨曹操出征很少,沒有郭嘉跟曹操出征多,基本都是出征前建議較多)可算得上算無遺策,能一言命中要害。分析局勢和現狀(指靜態)可以,比起戰鬥中的變化(動態)略有不足。從曹操赤壁之敗,曹操說:若所郭奉孝在此,不使孤至此。可以看出曹操是認為郭嘉(字奉孝)在他們之上,當時荀攸和賈詡都還健在,只有郭嘉(官渡後平定袁紹殘餘勢力,定烏丸三郡中病危柳城)已經死了。排名第三屬陸遜:敗關羽,戰劉備硬是火燒連營七百里,以少勝多。排名第四的屬呂蒙:與陸遜合謀敗關羽,計策是呂蒙出的。排名第五的是周瑜:赤壁之戰,苦肉計和火攻其實都是黃蓋獻的,自己只是採納了而已。反間殺蔡帽。第六的屬曹操:一生縱橫天下三十餘載,鮮有失敗,三國志記載曹操好讀兵書,而且給孫子兵法做過註解,自己也是智謀之士。而且自己也作有兵書10萬餘字。第七的是魯肅:做元帥時戰績一般,對手一般,沒有遇到很厲害的對手。第八的是程昱:獻策較多,對手也一般。第九的屬曹仁:一生作戰卻很少有敗績,戰績顯著,被關羽困樊城,並水淹樊城,皆能通過自身謀略活到最後,我需要說明的是,曹仁之所以被關羽圍困,皆是因為于禁的援軍被水淹了,三國演義中稱為水淹七軍,援軍被破,孤城難守,在此之前曹仁曾多次困關羽,遭受不少麻煩。第十的是司馬懿,三國志從來沒有說過諸葛亮用過空城計。司馬懿心機較深,算得上是三國中最有城府的人,此人心機之深怕是無人能比,懂得隱忍和偽裝,懂蟄伏,潛龍在淵,又懂得利見大人,選主、把握時機都很厲害。由於在生之年軍事才能表現也不是很明顯,所以不便過多比較竟戰績較少。搞內政的諸葛亮(一生髮明較多,包括改進了弩可以連發或許可以稱作諸葛連弩,改進木牛流馬用來用來運糧草,減少勞力,和自己改善創作的八陣圖和發明了孔明燈等被人熟知,軍事戰績在赤壁之前對戰曹操就基本沒有贏過,只能用望風而逃,慘敗形容,後來六出祁山也都是以伐魏失敗而告終,他聞名於世也是因為世人敬重劉備的仁義,跟諸葛亮自身的忠孝,鞠躬盡瘁有很大關係,戰績真的一般。曹操自己也評價過諸葛亮說他軍事才能不足,後人多受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影響)。和荀彧一樣內政功績更為明顯卓著,是國家數一數二的內政人才,治國興邦,發現經濟還可以,若在這亂世,平定天下,軍事就不行了,只能算一般。司馬懿是三國中最有城府的人,此人心機之深怕是無人能比,懂得隱忍和偽裝,懂蟄伏,潛龍在淵,又懂得利見大人,選主、把握時機都很厲害。由於在生之年軍事才能表現也不是很明顯,所以不便過多比較。在這裡排名是漏了蜀國的法正,大概能排到4~5的位置,他早年隨劉備出征漢中戰績顯著,有史可考,基本有他的都勝了,沒他的時候都輸了。後來劉備兵敗,白帝城託孤。諸葛亮自己就感嘆過若法孝直在當能勸說主公不伐吳國,即使伐吳國也不值於敗到這種地步,我要說的是早年諸葛在世時,隨劉備出征的可基本上都是法正(字孝直),後面排名可作參考。問題不大,見仁見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