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吹雪級驅逐艦?

哼哈321

吹雪型驅逐艦,是舊日本帝國海軍在華盛頓海軍條約的限制下所建造的艦隊型驅逐艦。

吹雪型驅逐艦

華盛頓海軍條約,對各國的戰列艦、重巡洋艦等大型艦艇總噸位進行了限制。為了彌補舊日本海軍與英美海軍之間的差距,舊日本海軍就將注意力放到輕巡洋艦以下,這些並不受條約限制的小型艦艇上,採用強化這些艦艇的辦法來提升戰鬥力。

雖然舊日本海軍當時裝備的睦月型驅逐艦,是一型性能較好,武備強大的艦隻(該型驅逐艦航速37.3節、裝備有2座三聯裝610毫米魚雷發射管和4座120毫艦炮),但是日本卻不滿足,軍令部的要求比這更高且更苛刻。他們希望在此基礎上,能擁有一型航速37節、裝備6門127毫米主炮、3座三聯裝610毫米魚雷發射管的艦艇。

吹雪型驅逐艦

這一要求最後由藤本喜久雄造船大佐實現。為了能達到要求,藤本喜久雄參考了輕巡洋艦夕張號,並積極採用新技術(例如新式電焊技術)嘗試將艦隻的重量降輕,將標準排水量控制在1700噸以下,這一設計了大致上符合軍令部的要求。

1928年8月10日,首艦吹雪號在舞鶴海軍工廠竣工,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共有24艘吹雪級驅逐艦被建造出來,並進入舊日本海軍服役。由於吹雪型的建造期間長,因此被分為多個種類,分別為I型、I型改、II型和III型,這些型號,在主炮裝備數量,魚雷發射管型號和動力部分上有所區別。

吹雪型驅逐艦

總的來說。吹雪型的船形具備良好的航海性能,相對於較輕的排水量,有著更為強大的武器裝備,裝備有127毫米炮塔3座、3座三聯裝610毫米魚雷(有備用魚雷),所以吹雪型出現後,對當時各海軍列強的驅逐艦帶來了很大沖擊。


鼎盛軍事

吹雪級,是日本海軍在一戰後二戰前建造的驅逐艦,是華盛頓條約簽訂後所建造,前後共開建了24艘。

作為一款艦隊驅逐艦,吹雪級分為吹雪I級、吹雪II級和吹雪III級共三種型號,標準1680噸,改裝後為2090噸;滿載1980噸,改裝後為2400噸。

艦長:118.0米,寬10.36米,吃水3.20米,最高航速38節,改裝航速有所下降約為34節,續航力14節時為4500海里。

艦載武器有3座2聯裝127毫米艦炮,1座76毫米高平兩用艦炮,2挺12.7毫米機槍,3座610毫米3聯裝魚雷發射管。

建成後的吹雪級驅逐艦,與當初日本軍令部要求的最高航速達到40節,尚有一段距離,後期改進型號34節和40節的最高航速要求,距離是越來越遠了。

主要原因是由於在艦體上要儘可能多的搭載武備,同時為了兼顧夜戰,艦體要儘量小型化,重心較高所以穩定性有限,服役後又不斷改進,重量就明顯放大,導致航速下降較快。

作為一型驅逐艦,吹雪級有3座2聯裝127毫米艦炮,1座76毫米高平兩用艦炮,在各國海軍普遍裝備533毫米魚雷時,其610毫米口徑的魚雷,就顯得有點喪心病狂了,其火力比一些國家的輕巡洋艦還要強。太平洋戰爭爆發時,吹雪級驅逐艦艦齡普遍超過了10年,為增強對空作戰能力,就拆除了1門主炮塔並改為6門25毫米高射炮,另加裝25毫米高射炮8門和2挺12.7毫米機槍。

1944年,25毫米高射炮增至22門,12.7毫米機槍增至10挺,最終25毫米高射炮增至28門,到了日本戰敗投降之時,24艘吹雪級被美軍擊沉了22艘,僅有2艘倖免於難未被擊沉。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2018年4月15日於杭州。


國平軍史

“吹雪”級驅逐艦,別稱“特型”驅逐艦,是舊日本海軍史上的著名艦型,其設計在舊日本海軍驅逐艦的發展歷史上有著劃時代的里程碑式地位,被稱為是奠定、影響了昭和時代日本驅逐艦發展方向的一級軍艦。

(“吹雪”級的首艦“吹雪”號)

不過,“吹雪”級在設計中的某些偏廢問題,使得這級軍艦在誕生後不久即成為日本海軍史上罕見的海難事故的主角,由此綜合評價的話,可以認為“吹雪”是一級譭譽參半的軍艦。

先說“吹雪”級的優點。

“吹雪”級誕生於條約時代,1923年(大正十二年)日本海軍開始發展高性能大型驅逐艦,內部代稱“特型”,其設計初衷在於強化航海能力、火力、魚雷武器裝備,以強大的戰鬥能力,來抵消當時美國等國海軍驅逐艦相對於日本的數量優勢。

(“吹雪”級的一大特點就是採用長首樓船型)

(“吹雪”之前的日本驅逐艦,長期是這種短首樓的船型)

該級軍艦由日本海軍艦政本部藤本喜久雄造船大佐主持設計,僅僅是外觀設計就令人眼前一亮。在“吹雪”之前,日本海軍的驅逐艦長期採用的是短首樓艦型,由於艦體本身就小,短短的首樓並無法解決軍艦高速航行時的甲板上浪問題。而“吹雪”採取了類似輕巡洋艦“夕張”的艦型,即長首樓船型,首樓的長度幾乎佔到軍艦全長的三分之一,有效地增強了軍艦的試航能力,在惡劣海況下也能正常航行。這種外觀以及航海性能上的迥異,成為“吹雪”和此前日本海軍各型驅逐艦的巨大區別,也成為了之後昭和時代日本海軍各級驅逐艦不斷套用的設計模板。

除了採用長首樓船型外,“吹雪”的另一項過人之處就是戰鬥力。

“吹雪”的主炮選擇了3座雙聯裝127毫米口徑50倍徑炮(三年式,A型),不僅口徑、威力大於此前日本驅逐艦普遍採用的120毫米口徑單管炮,數量也大大超過(之前的“野風”“神風”“睦月”等級普遍裝備的是4門120毫米炮)。

在驅逐艦的看家武器魚雷發射管方面,“吹雪”裝備的是3座610毫米口徑三聯裝魚雷發射管,艦上共搭載18枚魚雷,魚雷管的數量超過了“睦月”級的2座610毫米三聯裝。

不僅如此,“吹雪”的火炮、魚雷配備更是大大優於同時代的英國、美國海軍裝備的驅逐艦。

再說“吹雪”的不足問題。

“吹雪”級加大首樓,尤其是安裝大量的武備,隨之而來的就會遇到軍艦的重心由此偏高,導致穩性不佳。為了解決儘量增強武備和儘量提高穩性之間的矛盾,設計師採取的是類似輕巡洋艦“夕張”所使用過的辦法,即儘量減輕艦體的重量,但這種做法帶來的就是影響到“吹雪”的結構強度。

“吹雪”級軍艦自1928年竣工首艦“吹雪”後,至1931年末尾艦“潮”建成,陸陸續續共建造了24艘之多。由於設計、裝備的變更,又分為三個不同的分型,即初期的1型共10艘(“吹雪”“白雪”“初雪”“深雪”“叢雲”“東雲”“薄雲”“白雲”“磯波”“浦波”),中期的2型共10艘(“綾波”“敷波”“朝霧”“夕霧”“天霧”“狹霧”“朧”“曙”“漣”“潮”),以及後期的3型共4艘(“曉”“響”“雷”“電”),其中一個非常明顯的變化就是軍艦的艦橋規模越來越大,安裝的設備也越來越多。

(“第四艦隊事件”中艦首斷裂丟失的“吹雪”級軍艦“夕霧”)

結果1935年9月26日,發生了“吹雪”級軍艦捲入其中的“第四艦隊事件”,當時參與演習的第四艦隊軍艦在巖手縣海域遭遇強颱風,“吹雪”級的“初雪”“夕霧”在風暴中發生了艦首斷裂的嚴重事故,此事使得“吹雪”級軍艦的名聲大受影響。

“第四艦隊”事件發生後,日本海軍進行總結,認為“吹雪”級軍艦在建造時大量採取焊接,另外該級軍艦為了減輕艦體重量,導致結構方面存在問題。此後,其他“吹雪”級軍艦紛紛進行補救性改造,諸如換用更厚的艦體板材,簡化艦橋結構,拆除艦橋設備,儘量降低重心等。


海研會

吹雪級驅逐艦是日本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建造的重武裝艦隊型驅逐艦。

該艦擁有二段式甲板,和追求凌波性能的船體,因此具有良好的航海性能。其艦橋從以前的露天式改為了密閉式,改善了居住性。

吹雪級分為吹雪I級、吹雪II級和吹雪III級共三種型號,標準1680噸,改裝後為2090噸;滿載1980噸,改裝後為2400噸。該艦配備了3雙聯裝127mm主炮,還有3座3聯裝的610mm魚雷發射管(有備用魚雷),該艦的火力配備遠超同等排水量的其他驅逐艦,還超過了一些國家的輕型巡洋艦,被稱為“特型驅逐艦”。在該艦問世後,對各國海軍的驅逐艦帶來了很大的衝擊。

而且,吹雪級在擁有了如此兇猛的火力之後,相對的,其防空和反潛能力相對同級別的驅逐艦來說就有點薄弱了。

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吹雪級驅逐艦的服役時間普遍都在十年以上,為了增強對空作戰的能力,在進行返廠大改已經有點來不及了,因此就拆除了1門主炮,改為6門25mm的高射炮,還加裝了8門25mm高射炮和2挺口徑為12.7mm的機槍。在1944年,吹雪級驅逐艦的25mm高射炮增加至了28門,12.7mm口徑的機槍增加到了10挺,兇猛的防空火力讓其他國家的驅逐艦汗顏。

當然,任何一個物體都不可能只有優點,沒有缺點。吹雪級驅逐艦也是如此,為了如此兇猛的火力,它犧牲掉的就是自己的靈活性。

↑吹雪級驅逐艦

當初日本軍令部要求吹雪級驅逐艦的最高航速要達到40節,然而在吹雪級驅逐艦建成之後,其最高航速達到了38節,距離軍令部的要求還有一點點的差距。在後期的改進型號完成之後,其火力更為強大,但是其最大航速降至了34節,距離軍令部要求的40節越來越遠。

其主要原因是在艦體上要儘可能多的搭載武器設備,但是為了應對夜戰,艦體的設計要儘量的小型化,其導致的後果就是重心變高,穩定性降低,導致航速變慢,在後續的改造中。這一缺點被放大,最大航速越來越低。但是這並不影響吹雪級驅逐艦在日本海軍心中的地位。吹雪級驅逐艦憑藉它強大的火力彌補了在靈活方面的短板,在當時的世界範圍內仍然屬於先進水平。

其武器前一後二中間魚雷的佈局就是後來日本驅逐艦火力分佈的原型,吹雪級驅逐艦的出現,奠定了日本驅逐艦在世界上極高的地位。


利刃軍事

吹雪級驅逐艦是舊日本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華盛頓海軍條約期間設計建造的一型重武裝艦隊驅逐艦,由於其性能出色,也被稱作“特型驅逐艦”。吹雪級驅逐艦共建造24艘,首艦“吹雪”於1928年建成服役。除“深雪”號在戰前由於事故沉沒,“潮”號在戰後解體,“響”號被賠償給蘇聯海軍外,其餘21艘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擊沉。

由於吹雪級驅逐艦的建造時間較長,產量較大,還經過多次現代化改造,因此不同艦之間區別較大,但一般可以分為特I型、特II型和特III型。不同型號根據使用經驗和問題進行了一些改進,但這些改進有時又難以和原始設計配合,特別是造成重心不穩,對適航性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響。武器方面,吹雪級驅逐艦都裝備了127毫米主炮和610毫米魚雷發射管,還安裝過佈雷器、深水炸彈發射器和各種防空武器,用於執行不同任務。由於動力系統先進,加上採用了飛剪式艦首,吹雪級驅逐艦的最大航速可以達到40節,相比老式的睦月級驅逐艦,吹雪級驅逐艦的火力和航速都得到了較大提升。但相比同類驅逐艦,吹雪級驅逐艦的防空和反潛性能薄弱,這是由於日本海軍驅逐艦的分工不同導致的,這也從一個側面暴露出日本海軍艦船的通用性和系統整合程度差的問題。不過總體而言,吹雪級驅逐艦在當時的世界範圍內仍然屬於先進水平。


旭說軍事

雪級驅逐艦,海戰世界裡3級房的一霸。因為擁有三座雙聯裝6門主炮和三座三聯裝9發魚雷,可以完虐同級甚至4級房的驅逐艦,可以戰擼同級和4級的戰列艦和輕巡。就問你怕不怕。

迴歸正題,吹雪級驅逐艦是被稱為日本“造艦鬼才”藤本喜久雄於在借鑑“造艦之神”平賀讓設計的夕張級巡洋艦和在前級驅逐艦“睦月級”的經驗上設計的第一型驅逐艦。這一型驅逐艦最大的特點就是小船抗大炮,在排水量的約1800噸的噸位上裝了三座雙聯裝6門主炮和三座三聯裝9發魚雷,而且還保持了和“前輩睦月級”一樣的38節高航速。這在當時是非常強大的武備。而且它前一後二中間魚雷的佈局也奠定後期日本驅逐艦的造型,後期的驅逐艦就是吹雪級的放大版。



由於是藤本喜久雄設計的艦船就帶有一個問題,那就是超重和艦體結構不足(大量為了減重大量採用焊接技術),艦船重心過高的問題,但是都不影響吹雪級在日本驅逐艦中的地位,那就是奠定了日本驅逐艦初級發展的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