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的“金钥匙”——涟源市积极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纪略

“我家易地搬迁盖这个新房,政府补贴了7.2万元,我自己几乎没有花钱。如果没有这样的好政策,我这辈子都不敢相信有生之年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新房!”。6月21日,涟源市六亩塘镇康坪村易地扶贫搬迁户刘忠于高兴地告诉笔者。

刘忠于口中的好政策,正是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支持扶贫开发及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它是广大贫困地区获取脱贫资金的“超常规政策”,是推进脱贫攻坚的“金钥匙”。

涟源市是武陵山集中连片攻坚县市,贫困人口15.1万,易地扶贫搬迁对象1.3万、4200多户,扶贫工作压力巨大。该市用足用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按照每拆除一户奖励2000元,复垦水田和旱土以适当标准奖励搬迁对象,充分调动了搬迁对象的拆旧复垦热情,有效增加了耕地指标的交易存量。

目前,该市16个乡镇、44个项目、877.2亩复垦地块,已完成了竣工测量和验收资料准备。通过项目实施,一片片杂草丛生、垃圾遍地的废墟,变成了平整干净、布局合理的土地,有力助推了美丽乡村建设。

疾步劲走,“加速度”推进

错落有致的复垦地块水平如镜,宽敞笔直的道路直达田间地头,新修的水渠宛如玉带环绕......从空中俯瞰涟源市六亩塘镇良溪村增减挂钩复垦地块,俨然一幅细腻的工笔画。无法想象,这里半年前还是杂草丛生、凌乱不堪的废弃砖厂。而这,仅仅只是涟源市2017年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44个复垦地块中的一块。

涟源市工矿废弃用地多、易地扶贫搬迁户多、农村空心房老宅基地多,开展增减挂钩潜力巨大。面对挑战与机遇,涟源市国土资源局把增减挂钩政策作为脱贫攻坚的“金钥匙”,以敢为人先、舍我其谁的决心和勇气,迅速启动,全面铺开。

2017年6月14日,涟源市委常委会审定出台《涟源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方案》,成立由市长任顾问,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国土、财政、审计、林业、水务、易地扶贫搬迁办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增减挂钩工作领导小组,为推进增减挂钩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时不我待,唯有只争朝夕。从新邵考察到摸底调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提交,只用了短短半个月时间;从市长办公会听取专题汇报,到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10个工作日召开了6个专题会;6月16日,确定技术单位;7月1日,展开外业调查;8月4日,完成三轮外业调查;9月30日,项目实施方案获省国土资源厅批复;11月8日,该市召开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动员大会,44个复垦项目全部开工建设。

健全制度,催生项目“花红果硕”

为使增减挂钩助力脱贫攻坚这项超常规政策落地落实,涟源认真研判形势,积极转变观念,主动拆分项目实施环节,将工程承包权、施工管理、工程量签证等权利责任释放到乡镇,将担负财政评审、工程审计、耕地质量等级评定等职能部门纳入领导小组,全程参与各环节工作,相关手续办理从“多点开花”到“一条龙”“一站式”服务,并研究出台《工程变更与隐蔽工程签证办法》《绩效考核细则》等10余个规范性文件,建立了包括责任分解、督查督办、目标管理考核、奖惩激励等制度体系,初步探索形成了“一个机构、一班人马、一批项目、一套制度”的“四个一”运作模式,形成了“政府主导、国土搭台、部门参与、乡镇实施、协力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

2017年12月14日,韶山市用于购买涟源市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的第一批资金9272.8万元提前到达该市财政指定账户。按照合同约定,两市节余耕地指标流转总成交金额达3亿元。

协同推进,致力打造“民心工程”

一枝一叶总关情。增减挂工作启动以后,省国土资源厅领导高度关注,先后在规划评审、方案批复、节余指标预借等关键环节,给予大力支持和政策优惠;省农业委土肥站专家、娄底市国土资源局、涟源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听取专题汇报,指挥调度,定原则、明方向、解难题;16个职能部门积极服务,主动作为;各乡镇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现场推进;大家都把项目质量“捧在手里、装在心里”,全力以赴把项目打造成“放心工程”“民心工程”。

为保证项目实施符合实际,相关责任单位对拟复垦地块水源、取土点、弃土点、耕作层剥离、土地权属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依法及时就地处置矛盾纠纷,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根据各项目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实施计划,分阶段、有步骤组织实施,稳步推进。严格按照招投标有关规定及“四自两会三公开”建管模式,分档次、分地类,依法依规实施项目承包,确保不发生违法违规行为。

建立由各方代表组成的联合工程监督体系,加大监管力度,严把进场材料关、技术标准关、隐蔽工程验收关,确保质量达标、验收过关。严格补偿程序,做到“三公开”“四到户”,即政策一律公开、标准一律公开、补偿一律公开;丈量登记到户、复查审核到户、张榜到户、资金补偿到户。

2016年11月,六亩塘镇康坪村易地扶贫搬迁户刘忠于乔迁新居。按照政策,他家的老宅基地复垦旱土200余平方米,政府补助20元/平方米,并奖励2000元/户,建设新房政府补助2.4万元/人,她家几乎不花一分钱就住进了新房,而且通过宅基地复垦增收近6000元。涟源按照“先易后难、先试点再铺开”的思路,第一批纳入项目建设的易地搬迁户不但没出一分钱住进了新房,而且通过老宅基地复垦,收入数千元。不仅如此,项目建设还吸收当地群众及贫困人口投工投劳1万多个,实现务工增收约200多万元。

乘势而上,再掀工作新高潮

4月28日,全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工作交流会在涟源召开。交流会召开后,涟源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密切出动,迅即吹响了2018年增减挂钩工作攻坚战的号角。至6月6日,该市114个地块、2762亩建设用地完成第二轮踏勘,进入规划设计阶段。

芒种前后,涟源市委书记谢学龙再次来到六亩塘镇良溪村的复垦地块。她一边察看备耕情况,一边叮嘱要一手抓2018年工作推进,一手抓2017年项目竣工验收,坚持两手抓、两不误。

“再动员、再升温、再鼓劲。”乘着4月28日全市增减挂钩现场交流会和6月21日增减挂钩现场推进会的“东风”,涟源市掀起了增减挂钩工作新高潮。一是响应“娄底行动”,不断强化统筹、创新方法,确保2018年度复垦面积达2000亩以上,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持;二是着眼经济发展,为项目建设提供强劲支撑;三是坚持绿色发展,为山清水秀打造精品工程。按照一手抓集约利用、盘活存量,一手抓挖掘潜力、拓展增量的思路,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加大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力度,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为园区、景区、城区项目建设提供用地保障和可用财力。同时扩大增减挂钩成果,瞄准涟源长期以来发展重工业遗留下来的环境污染和土地废弃问题,把矿渣遍地、寸草不生的废地变成生态优美、可以耕作的好地,促进生态修复,美化农村环境,让过去留下的“伤疤”变为今天亮丽的风景。

实践证明,增减挂钩政策是脱贫攻坚的“利器”。既破解了耕地占补平衡难题,又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实现了多赢。有了这把“金钥匙”,乡村振兴战略一定会在涟源这片热土上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