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吃的是重庆荔枝还是岭南荔枝?

东瞅瞅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首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家喻户晓。也让荔枝借此名满天下,以至诞生了一个荔枝品牌就叫做“妃子笑”。

那么问题来了:贵妃娘娘吃的荔枝究竟是产于广东还是四川?

四川产荔枝?这是很多小伙伴第一时间的疑问。其实荔枝并非广东特产,广西福建都有荔枝出产,海南、四川、贵州也有少量种植。

不能不说四川是个神奇的地方,能种北方的大樱桃,也能种南方的芒果荔枝,尤其是四川合江,出产各种荔枝:带绿荔枝、铊提荔枝、妃子笑荔枝、黑叶、糯米糍、大红袍。据历史记载,合江荔枝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合江东面与重庆市江津区接壤,重庆1997年独立为直辖市以前一直属于四川领地,而酷爱荔枝的杨贵妃就是四川人。

杨贵妃吃的是四川荔枝还是岭南荔枝历史没有记载,但可以从距离和荔枝保质期上来推断。

一种说法认为杨贵妃吃的荔枝是从东莞惠州快马加急运过去的,东莞惠州到长安有4000里,这还是今天交通较为便利情况下的统计,唐朝时期岭南山多路少,交通闭塞,绕道行驶可能5000里都不止,按照八百里加急计算,不吃不喝也的一个星期以上,等送到荔枝都的坏掉。

而四川合江距离长安就相对近不少,据部分史书记载,从四川送到长安的小件物品都走“子午道”,也就是当年魏延力劝诸葛亮出兵的“子午道”,一到两天就都能抵达长安。这个距离比较靠谱,且考虑家乡因素,杨贵妃吃四川荔枝的可能性更大。

当然,从广东过去也并非全无可能,中国古代就发明了许多荔枝保鲜方法,比如连果加树一起移植,先用船运到湖北丹江口,然后摘果飞马运到长安,一天可以抵达,听起来大费周章,成本很高,但考虑到杨贵妃老公是皇帝,一切都不是问题。

第二种做法是把荔枝摘下来用蜡封存,或者可以放在大竹筒中封装起来,都可以保存较长时间。《广东新语》记载的办法:“藏荔枝法,就树摘完好者,留蒂寸许,蜡封之,乃剪去蒂,复以蜡封剪口,蜜水满浸,经数月,味色不变”。如果杨贵妃吃的荔枝真是从岭南运过去,这几种做法并非不可能。

至于杨贵妃究竟吃的是哪里的荔枝,只能见仁见智了!



日慕乡关

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杨贵妃爱吃荔枝,十千之外也得送过来,这不,唐代大诗人杜牧在《过华清宫绝句》中这样感叹: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我们都知道荔枝“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亦”。在当年身为贵妃的杨玉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如果爱妃吃点新鲜荔枝这样的小小要求都不能满足,作为大唐帝国天子的唐明皇该多没面子呀。于是大家都来帮忙唐明皇想办法,从哪儿运荔枝才能博得妃子一笑。聪明的古代人给出了答案。

取产地涪州(位今重庆之东北)荔枝,兵驿500里加急,2-3天即可送到都城长安,从而保证杨杨贵妃同学能吃到鲜美的荔枝。所以,可推测出杨贵妃吃的应该是蜀地重庆荔枝,而不是岭南荔枝。

一、唐代蜀地是产荔枝的。我们都知道岭南荔枝天下闻名,四川荔枝现在好象没听说过,这主要是因为气候变化原因造成的。在唐代,四川盆地的气温还是比较高的,比较适合种荔枝,当时荔枝在四川盆地的分布非常广泛,成都及其周边很多地区都盛产荔枝,品质很好。当时,在四川出产荔枝的地区中,涪州距长安最近,所以,“一骑红尘”就从涪州出发了。只是到了北宋末、南宋初,由于气候变化,四川大部地区平均温度降低了2℃左右,这才导致原来在四川大面积生长的荔枝因温度过低而消失,目前仅四川省合江县的一小块地方尚的荔枝。有唐诗为证。唐代诗人张籍在《成都曲》写道“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白居易在忠州(四川忠县)任刺史时的诗作

《种荔枝》:“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何痴。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所以宋代大文豪苏轼在其《荔枝叹》直接写道:“永元荔枝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

二、杨贵妃是蜀地长大的妹娃。杨贵妃于开元七年(719年)出生时,其杨玄琰担任过蜀州司户,杨玉环蜀州生活了10年,直到其父亲去世。

杨贵妃幼年生活于蜀地,喜爱吃荔枝很可能是幼时生活的养成的习惯,那么蜀地产的荔枝肯定最对她的味了。中唐人李肇所撰《国史补》称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杨贵妃远居异国他乡甚久,思恋家乡之荔枝,下诏取之,这应该没毛病。宋人王象之撰《舆地纪胜》中引旧志云:“杨妃嗜生荔枝,诏驿自涪陵,由达州,取西乡,入子午谷,至长安才三日,色香俱未变。《涪州志》云,七日到长安,不同。”这应该就是当时着贡奉荔枝的时间表、路线图

三、取重庆荔枝不必舍近求远。古代交通不像现在这样方便,最快的方式就是兵驿500里加急,而从岭南出发,大约9天到达长安;重庆涪城西北的乐温县,距离长安约1000多公里左右,出发到达长安,大约3-4天。而荔枝摘下来后,顶多保存4-5天,过了这个期限,就会坏掉,无法食用了。由此可推测从岭南进贡荔枝不太靠谱,人们没有理由舍近求远,将荔枝从遥远的岭南运抵长安。故南宋谢枋得在《唐诗绝句注解》得出结论:“明皇天宝间,涪州贡荔枝,到长安,色香不变,贵妃乃喜。州县以邮传疾走称上意,人马僵毙,相望于道。”当然要杨贵妃吃到的鲜荔枝,恐怕得进行保鲜处理。《隋书·五行志》载:“隋文帝嗜柑,蜀中摘黄柑,皆以蜡封蒂献,日久尤鲜”。唐朝的荔枝

保鲜可能就是这种办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