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稼在追肥時,是澆完水再撒肥,還是撒完肥再澆水肥料才能充分利用?

農村萬象

目前農村最常用的追肥主要是尿素和複合肥,這種類型的肥料都是顆粒狀,一般都採取的是撒施或者穴施。


尿素撒施以後,土壤的溫度溼度影響尿素的轉化率,溫度在25°C-30°C,溼度在70%時,尿素使用一天後就出現氨化高峰。所以使用尿素時一定要保證土壤的溫溼度,農民種地追施尿素時一般都選擇在雨天前後,或者撒完尿素前後進行灌溉。

種植玉米時,玉米在大喇叭期要進行追肥,如果最近有雨,可以在雨前或者雨後撒施都可以。在雨後氣溫升高,土壤溼潤,追肥時相對尿素轉化率高,不過雨前追肥省事,雨後追肥容易把地面踩的坑坑窪窪。

如果該追肥時遇到乾旱的天氣,需要澆水,澆水時到底是澆水前追肥好還是澆水後追肥好,理論上是澆完水之後再撒尿素,土壤溼潤溫度升高,肥料利用率高。但實際上,澆完水以後,人根本都進不到地裡面,在泥濘的田地裡行走困難,容易踩實土壤,造成土壤板結,所以一般都是澆水前撒肥料,不過澆水時把肥料沖刷走,造成施肥不均勻,有的作物長得好,有的長得差。也有人澆完地以後,等個一兩天,等到表面土壤稍乾燥,再撒肥料,等過個幾再灌溉一遍,效果比較好。

如果是穴施或者溝施,施完肥用土壤覆蓋,那麼澆前施肥最好。因為穴施,溝施肥,澆完地根本就沒法工作。


鄉間一抹陽光

非常感謝!莊稼追肥如何,我為您答疑解惑!

首先,對於題主圖中這種情況,先撒肥後澆水比較合適,不僅考慮肥效,也考慮施肥難易程度。下面,我為您一一分析。

一、理論上

從原理上講,一般肥料要想得到最大化利用,應是先灌一些水溼潤土壤,再施肥,施肥之後再灌一些水。為什麼這麼說?第一次灌水是為了溼潤土壤,使得肥能夠有效地溶於土壤中,便於植株吸收;第二次灌水是為了促進肥的擴散,使之更均衡地分佈於植株根系周圍。

二、傳統生產模式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我國農業現在普遍還是採用傳統的渠道輸水或管道輸水+溝畦灌等地面灌溉方式。這種灌溉方式下,在追肥時,為了便於施肥和防止燒苗現象,通常是先施肥,後澆水。雖然浪費了一些肥效,但相對更加適宜。題主所列的方式基本就屬於這一種,小白龍灌溉。

三、高效節水灌溉

有人說,理論太理想了,也太煩瑣了。對於傳統灌溉方法,的確不可行,但是對於已經用上了滴灌、噴灌等高效節水灌溉設施的作物來說,這種方法是最適宜。我們在推廣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的時候,同時推廣的也是水肥一體化技術,灌水、施肥一步完成,省事省時省力高效。

現在這種技術推廣使用效果很好,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留言評論哦!


水土博士

這個問題還挺有意思,好像很少有人琢磨過,我估計也沒人有特別的回答。咱們還是從原理上分析一下吧。

首先是肥料的吸收過程和利用率。肥料需要經過溶解,植物才能吸收相關養分。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用肥時常常配合澆水的原因。而肥料吸收率就同溶解性,還有揮發浪費有關。主要是氮肥易揮發,鉀肥易下沉,和磷肥易固化。

而先撒肥還是先澆水呢?從時間上應該是先撒肥料更容易肥料的分解。而且我覺得先撒肥料好像更省勁一些。因為澆水後在地裡勞作比較麻煩,而且澆水後在田間行走會導致土壤過實,也不利於植物生長。

這個只是個人建議。並沒有科學數據支持。


農藥百事通

如何提高肥效的利用率,一直是農業生產上的一個難題。目前,我國的肥料利用率平均在35-40%之間,肥料浪費嚴重,針對莊稼追肥是應該澆完水撒肥還是撒肥後再澆水呢?


我個人認為,應該撒完肥後澆水,並且要在土壤含水量相對低的時候作業。原因有一下幾點。

首先,土壤含水量相對低的時候,利於人工作業。推薦刨溝或者坑的方式撒肥,將肥料撒在溝或者坑中,溝深或者坑深要在10釐米左右。土壤含水量低,刨溝或者坑土壤較為鬆散,利於撒肥後用土壤覆蓋,並且此時的土壤也是比較鬆散、利於水分滲透的。不建議將肥撒在土壤表面,肥料隨水流失嚴重,不利於提高肥料利用率。


其次,將肥施入刨好的坑或者溝中,再澆水。肥料在有水時融化,肥料溶液會隨著水流滲入土壤深層,利於根系的吸收。並且不存在肥料隨地表徑流流失的情況,肥料利用率較高。


以上是我對施用追肥的一點建議,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哦。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莊稼在追肥時,是淋完水再施肥,還是撒完肥再澆水,怎麼肥料才能充分利用



你提出來的這個問題,是我們傳統農業種植中的常見問題。任何肥料都是需要溶解以後,才能被作物吸收和利用,從方便操作和提高效率來說,應該是撒完肥以後再澆水比較好!一是肥料的利用率比較高,二是比較方便操作,因為你不用在濘泥的田地裡來施肥,這個是比較輕鬆的事情哦!



真正意義上來說,最科學的水肥管理,要達到高效率的利用肥料,還是安裝水肥一體化的滴灌設施!把水溶性肥料充分溶解在水裡,通過滴灌設備把作物所需的肥料,直接在根部附近施入,不用你人工撒施,一個電閘合上,整片莊稼就可以有所需的肥料到位,高效、省工、省力!


桂農人家

從您描述的問題以及所配的圖片來看,您指的莊稼應該指的是大田作物,也就是小麥或者是玉米。小麥或玉米追肥一般都選擇追施速效肥,現在農民常用的是尿素。

以小麥為例,尿素的追施時間一般是在春季返青期前後,以人工撒肥或機器撒肥或水肥一體化方式來進行追肥,不同追肥方式有不同的撒肥時機選擇。

如果是人工撒肥或者是機器撒施,那麼應該在澆水之前撒肥,因為澆完水之後,人或機器很難進地。有的地區是在下雨之後,趁著土壤墒情比較好,人工撒施一部分尿素做追肥,這種情況下,尿素的利用率要比下雨之前低很多。因為雨後土壤墒情比較好,同時溫度比較高,尿素溶解在地土壤的表層,揮發性非常強,肥料的利用率非常低。

如果是採用水肥一體化技術,如噴灌施肥、滴灌施肥、微噴施肥,那麼最好的撒肥時機在澆水過程中,也就是先澆水再施肥再澆水,將水肥混合液注入到管道中,輸送到田間肥料的利用率會大幅度提高。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歡迎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南繁北育2017

莊稼在追肥時,是澆完水再撒肥,還是撒完肥再澆水才能充分利用?

作為南方農村人,我們這邊大多是水田種水稻。一般少有需要澆水,就算是農田乾旱嚴重缺水也是採用抽水機抽河水進行漫灌,而不是澆水。

對於追肥到底先澆水還是先撒肥農俗君認為要分兩種情況:

燒苗肥和非燒苗肥。

燒苗肥指的是肥料沾在莊稼上容易引起葉片乾枯或者是整株整片莊稼死亡。對於這類肥料一定要先撒肥再澆水,不然澆完水有水珠殘留在莊稼上,會導致燒苗。記得小時候,父親使用的是燒苗肥,所以晨起或者雨後一定不能馬上施肥,一定要等太陽出來露水乾了再施肥。

非燒苗肥指的是一些複合肥,就算留在莊稼葉片也無影響的。對於施用這類肥料,前後就沒有多大問題了。不過先施肥再澆水容易把肥料衝在一起,導致不均勻,所以推薦先澆水後施肥。

如有不對,歡迎指正和補充。

農俗君為您解析和發現更多有趣有味的農俗農事。更多內容,請關注農俗一點通。【26】18.3.11


一點三農

莊稼在追肥時,是先澆水再施肥還是先撒完肥再澆水肥料才能充分利用?

這種問題提的好,我想相信農村種過莊稼的人都知道,種莊稼都是按科學照程序來種的,如果不按科學程序來種的話,那就等於浪費金錢和時間,什麼該追肥,什麼不該追肥是必須按科學去做的。



那麼如果在雨水充沛的時候,是不用澆水的。如果是在乾旱地區,那麼是必須澆水,莊稼才能生長。

那麼到底是先追肥還是先澆水?

這個是先澆水後追肥,因為如果如果你先追肥澆水的話會造成水把肥料沖刷掉,肥料就浪費掉了,就像你剛追肥過後馬上就下大雨一樣那就沒用了,那莊稼倒沒長好雜草長了一大堆。

所以必須先澆水後施肥,然後水也不能澆的太溼。

那樣才肥料能得到的充分利用,追肥時間要把握好時間,追早追晚都對莊稼沒有一點好處的。

關注布依阿哥,看更多精彩三農資訊。


布依阿哥

那當然是先撒肥了,只有先撒肥了,再澆水這樣肥料才能充分的融化,肥料才能被充分的利用起來。

如果你先澆上水了,再撒肥,肥料就得不到充分的水分融解,肥料就會化不開,化不開還談何肥效呢。因為肥料只有遇到水才會融化,你先澆上水了,水就會先慢慢的往地下滲,等你再把肥料撒上,地裡的水也滲的差不多了。就是肥料遇到水融化掉了,也只是在地表面,再沒有多餘的水帶著融化掉的肥料往地下滲了,肥料在地表面,莊稼也吸收不了。所以一定要先撒肥再澆水。



用戶299445423286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