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文人作家常常以思想啟蒙者自居,他們是什麼心態?

8341姜紅也


問出這樣的問題,說明在思想訓練還很匱乏。

作家和思想家在身份認同上是可以重疊的。

首先,從作家和思想家兩個概念上來說,思想家是一個非常古老的概念,它指人類社會中專門以思想和觀念演替、變化為業,並建立了自己獨有的一套解釋世界和生命變化理論系統的人。以公元前三世紀為源點,湧現出了一大批偉大的影響了整個人類文明進程的思想家,這些思想家或多或少都留下了屬於自己思想系統的文本,如果以作品來論,毫無疑問這些思想家都是出類拔萃的作家,他們不單純是以思想家自居,用概念架構世界和生命演變空想就是他們的偉大的職業。

其次,我們來談一談何為作家?作家本身是一個近代概念,古代中國有詩人、詞人的身份認同,但沒有一個作家的概念,西周時代,詩是言志的載體,《詩經》裡國風、雅言和頌辭的表達,都是國家為了瞭解百姓、貴族、君王的情感和意志力的產物,整理這些的詞與樂,國家設置了專門的整理者,演唱這些詩詞的人,被稱為歌者,但所有這些人並沒有獨立意志,在人格上也是依附於權力機構而存在的。作家的概念從本質上是獨立意志的體現,工業時代,社會分工的精細化和物質的極大豐富,讓原先依附於權力的詩人、思想家、藝術家、文學家更大程度上獨立出來,他們的精神內核不再是純粹依附型,而是可以自由、純粹地表達自己對世界的觀察和思考,這是西方自中世紀以後逐漸形成的作家概念。這樣的作家概念已經成了現代人對作家身份認同常識。

第三,大眾眼裡的作家是什麼樣子?首先,你至少要有一部有影響力並被公眾認同的正規出版作品;其次,作家的標籤往往和以故事的形式探索人性的文學掛起勾來。於是出現了像這樣把作家和思想家割裂起來的犯了幼稚病的問題。

最後,這個問題這樣問就是合適的:文學家常常以思想啟蒙者自居,是個什麼心態?

文學家和思想家自古至今在關注核心上都有鮮明的分野,文學家始終關注靈魂的神秘和心靈的複雜多變,而思想家總是在用概念抽象、歸納,儘可能把物質世界梳理得更加簡潔和有序。

作家可以以思想啟蒙者自居,文學家擺出思想者的姿態,就有些撈過界了。


一石的城堡


一般作家、文人寫文章的初衷,總是要表達自己對社會現象、某件事、某些景物的看法和感悟,當然無病呻吟、漫無目的的也有,看似心靈雞湯、實則空洞無物的也不在少數。

寫作是一個將思想轉換為文字的過程,因此,作家、文人在長期的寫作中,加上他們研讀、學習各類名作、古籍,會比常人對世界、社會、人生等方面有更深邃的思考。因此,他們常常有意或無意地扮演了思想啟蒙者的角色,至於以此自居,要辯證地看待。

有些文人作家有強烈的社會責任,他們的作品、言論散發著睿智、啟迪、激勵、指引的光芒,即使自己不以思想啟蒙者自居,大眾也會高度認同、甚至尊為導師,魯迅先生無疑是這方面最傑出的代表。

有些文人作家在某些平臺上講了些課或寫了幾本暢銷書,受到了追捧,積攢了人氣,有了大量的粉絲,於是以思想啟蒙者自居。於是,膨脹起來,以為無所不能似的,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廢話、毒雞湯也好,腐朽沉渣的論調也罷,一股腦地輸出,還不許別人反駁。對這類思想啟蒙家們,你會怎樣評論呢?

總之,我們不必揣摩文人作家常常以思想啟蒙者自居的心態,或者是一個文人的良心和社會責任使然,或者是為了名利。大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隨著時間的推移,不難有自己客觀的判斷,這些思想有利於我們成長進步的,自然好好地吸收,那些比雞肋還不如的,拒之門外就是了。


橫戈瀟瀟


自視清高,自命不凡,把自己的能力誇得太大了,把自己的位置擺得太高了,認為世人皆醉我獨醒,民眾皆愚我獨智。俯視塵世,捨我其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