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井记:海建工程师卢伟彬两年走遍海南14个市县

“记得第一次到屯昌县平坡村的时候,发现当地村民都没水喝,村里每家每户都有一口大水缸用来储备雨水。旱季来临的时候,村民还会开着摩托车到几公里外去取山泉水。”至善井项目工程师卢伟彬回忆道,“我来海南已经有20年了,从未想过,在这四面环海的热带岛屿上,竟存在如此缺水的地方。”

2003年,在海航创业暨安全运营10周年之际,为了回报社会,海航集团发起至善井项目,计划为海南缺水地区打井共100口。截至2016年底,海航集团已在海口、琼海、临高等18个市县完成91口“至善井”,受益人口近22万人,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一致认可。

2016年7月,海南海建工程管理总承包有限公司(简称:海建工程)土建工程师卢伟彬加入了至善井公益项目,主要负责对前期已经打好的91口井进行回访,检查使用中出现的管道及水泵老化等问题,启动剩下9口井的选址及打井工作。从此卢伟彬开始了他的公益之行,两年来,他走遍了儋州、琼中、定安、昌江、屯昌等海南14个市县,累计完成17口至善井修复工作及屯昌县5口新井的打井工作。

卢伟彬是学土木工程专业的,之前主要负责海建工程琼中迎宾馆项目土建方面的工作。“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打井工作,刚来项目上的时候对很多东西都不太了解,为了能更好地配合至善井项目团队,我花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专研了海南的水质、水源、水量以及地质结构。”卢伟彬说。

寻井记:海建工程师卢伟彬两年走遍海南14个市县

卢伟彬回访琼海市龙江镇南正一村至善井项目工作照

践行公益,知易行难

“能够将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学有所用,投入到公益项目,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但做公益,知易行难。”卢伟彬说。这两年来,卢伟彬打井遇到了不少困难,一是交通不便,二是个别村子存在村民不配合的情况,三是非常难找到合适的打井点。

最难打的是琼海长坡青葛村的那口井,由于该地区地处碎石花岗岩地带,机械打到50米左右的时候就无法再深入了。为了给青葛村打井,卢伟彬带着施工团队已经连续试验了五个打井点,每换一个打井点都要和村里沟通。“由于打井会占用村民的土地,有些村民还以为我们是骗子,气冲冲地要赶我们走,村民们都不太愿意配合我们一同去寻找出水点。” 卢伟彬说。

在村民的质疑声下,卢伟彬和至善井的团队工作人员并没有放弃。为了找到出水点,他们开着车在颠簸的村路上四处寻觅,由于信号较差没有导航,常常绕了许多弯路却一无所获。

“一想到村民们能喝上甘甜的井水,再困难也要坚持下来。”卢伟彬坚信着,一定能找到合适的出水点。经过三天三夜不断努力,至善井团队终于找到了第6个出水点,并成功打通一口井。

“当村民们看见清甜的井水从水管涌出的那一刻,他们终于相信我们不是骗子,有些村民还特地跑过来和我们道歉。”卢伟彬笑着说。

寻井记:海建工程师卢伟彬两年走遍海南14个市县

出水后村民接水饮用

公益贵在坚持,不能只是“心血来潮”

为了确保当地居民的饮用水质量,除了打井以外,回访修复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两年以来,卢伟彬和至善井团队一起走遍了儋州、琼中、定安等海南14个市县,累计完成17口至善井修复工作。每到一个村落,卢伟彬都会给当地村民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如果水泵坏了,就打这上面的维修电话。”卢伟彬一再嘱咐村民们。

2017年初,卢伟彬接到了昌江县塘坊村村民的来电。在得知塘坊村至善井抽不出水时,当时正准备休假回老家的卢伟彬二话不说,立刻组织施工团队,开了四个小时的车程,到村子里进行抢修。

“黑叔叔又来啦!黑叔叔又来啦!”塘坊村的小朋友看见卢伟彬激动地喊道。由于长期在外奔波,卢伟彬晒得一身黝黑的皮肤。“村里的小朋友每次看见我,都叫我黑叔叔,他们就像我的家人一样。看见孩子们看到井水后脸上的笑容以及喜悦,我觉得这一切努力都没有白费。”卢伟彬说。

寻井记:海建工程师卢伟彬两年走遍海南14个市县

孩子们看到井水后兴奋及喜悦

这些年来,卢伟彬收到了不少来电,很多村民打电话来,对整个至善井团队表示感谢,“多亏你们,多谢海航,让村里有了井水喝。”至善井不仅解决了当地人的饮水问题,还改善了许多村民的生活。

在卢伟彬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普通人对公益执着的追求,更真实地触摸到了公益的温度。“我很感谢海航给了我这么一个机会来参与至善井公益项目,这份工作让我很自豪。”卢伟彬说。

15年来,海航累计投入2000万元在海口、文昌、琼海、儋州、澄迈、临高、屯昌、定安、琼中等市县和农场完成了100口至善井的修建,有效解决了近30万人的饮用水困难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