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獨角獸」上市記:有的股價漲了1132倍,有的上市後即破發

上半年的最後一個交易日,有才天下獵聘(06100.HK,也即“獵聘網”)在港交所上市,成為6月在港上市的第13只新股。此外,包括美團點評、藝龍、找鋼網、華興資本、海底撈等在內的逾200家公司正在上市路上,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

6月30日,成立不到3年的拼多多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所委員會(SEC)提交招股說明書,擬首次公開募股募集最多10億美元資金。

越來越多的網紅“獨角獸”正在日夜兼程赴海外上市,然而從港股上半年上市新股表現來看,整體卻不盡如人意。

Wind數據顯示,上半年登陸港交所的101只新股裡,有26只個股上市首日破發,71只個股最新收盤價相對發行價已破發,其中下跌幅度超過40%的有16只個股。

而一度被市場稱為港股新經濟代表的“五劍客”——雷蛇、易鑫集團、平安好醫生、眾安在線、閱文集團,有4只出現破發。

而此前憧憬“千億美元”估值的小米也遭到了“冷遇”,據悉,其最新的發行價僅為17港元,位於定價區間的下限,以此計算的市值約為540億美元,較此前預期大幅縮水。

“小米IPO估值縮水,表明按流量而不是利潤來估值的方式正在被市場質疑,其背後所講的中國故事——市場大、增速快的邏輯在2018年明顯已不被資本市場認可。這些網紅獨角獸匆匆奔赴海外市場,無非是在警示一個現實,燒錢燒流量,講故事的投資邏輯快到頭了。”香港某券商分析師表示。

但有一個現象值得思考,為何上市8年至今未盈利的特斯拉卻表現驚人,8年前該公司進行首次公開募股時,其股價僅為每股17美元,目前公司股價已較發行價上漲1911.76%,還有虧損了20年的公司亞馬遜,為何估值卻達到了8248億美元,遠超阿里巴巴?

網紅“獨角獸”匆匆赴海外上市,是“水到渠成”還是“形勢所逼”

新經濟企業中,小米、美團點評、映客、寶寶樹、同程藝龍、找鋼網等網紅“獨角獸”正排隊登陸港股市場。當然,下半年排隊登陸港股市場的公司遠不止這些,比較有名的還包括海底撈、佳兆業物業、華興資本等,Wind數據顯示,超過200家公司已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

上半年,港股IPO募資額為512億港元,隨著眾多新經濟“獨角獸”扎堆於下半年上市,安永預計,港股全年的IPO募資額將達2000億港元,有望重返全球IPO前三之列。畢馬威更是預測,全年港股IPO募資總額將超過2500億港元,較去年全年的1290億港元接近翻番。

但是上半年港股上市的101只新股表現來看,整體不盡如人意。

上市首日破發的個股名單:

海外“獨角獸”上市記:有的股價漲了1132倍,有的上市後即破發

一大波獨角獸日夜兼程赴海外上市,大家都希望在泡沫時代結束之前能夠趕上末班車。”“所以在泡沫破滅之前,儘快上市融資,一是給投資人交代,二是給自己和團隊一個交代,看看這些獨角獸企業背後引入的風投,有的甚至簽署了對賭協議,比如小米,壓力可想而知。”香港某券商分析師向時報君表示。

特斯拉、亞馬遜,反價值投資背後靠什麼支撐?

一個值得思考的現象是,為何上市8年至今未盈利的特斯拉卻回報驚人,還有虧損了20年的公司亞馬遜,為何估值卻達到了8248億美元,遠超阿里巴巴?

海外“獨角獸”上市記:有的股價漲了1132倍,有的上市後即破發

特斯拉財務表現截圖:

海外“獨角獸”上市記:有的股價漲了1132倍,有的上市後即破發

可以看到,雖然公司淨利潤常年虧損,但其在研發費用投入上逐年上升,截至2017年度,研發費用達到90億元。雖然目前虧的“一塌糊塗”,但投資者依然相信特斯拉的電動汽車一旦量產,將顛覆整個汽車業的現有格局。

還有一家專注燒錢20年的亞馬遜直到2015年才跟年度虧損說再見,2018年一季度財報顯示,公司淨銷售為510億美元,運營收入達到19億美元,同比增長92%,淨利潤為16億美元,同比增長125%,主要指標均超過市場預期。

海外“獨角獸”上市記:有的股價漲了1132倍,有的上市後即破發

截至目前,亞馬遜總市值達到8248億美元,成為美國總市值排名第二大的上市公司,最新股價為1699.8美元/股。

雖然亞馬遜近幾年才開始盈利,但其股價卻一直保持強勁的上漲態勢,自上市以來,股價已漲了113220%,翻了1132倍。

海外“獨角獸”上市記:有的股價漲了1132倍,有的上市後即破發

反價值投資的現象,背後到底是什麼邏輯支撐?

壟斷即利潤。亞馬遜多年以來一直不主動盈利,而是將賺到的每一分錢都花在業務擴張上,從而拉大與競爭對手的距離,它在每個細分業務中都有絕對的優勢,可以毫無顧忌的加大研發和創新的投入,縱觀目前美股市值靠前的上市公司,蘋果、谷歌、微軟、Facebook、阿里巴巴都在各自領域有著壟斷性優勢,包括騰訊,同樣將社交為核心的壟斷資源延伸到各個領域。

互聯網時代的確誕生了贏家通吃型的公司,但當下很多互聯網公司,贏了流量,輸了盈利。嘉御基金創始合夥人兼董事長衛哲表示,做投資的始終最關心的就是盈利,即使不是眼下的盈利,但也要能看到清晰的盈利前景。現在有很多看上去很成功的互聯網公司,估值很高,他不是幾年不盈利,而是看不到盈利前景,像滴滴已經融資幾十億美元,盈利前景依然看不到,如果企業在自己的領域不具備壟斷性優勢,不盈利的話,這個投資的邏輯還講得通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