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辦公|誰將成為下一個“獨角獸”?

共享經濟可謂是愈演愈烈。從發展初期,一時間,共享單車、共享醫療、共享雨傘、共享金融等成員紛至沓來。

聯合辦公,成為了共享經濟的主要成員之一······

2015年被譽為“聯合辦公元年”。在“雙創”運動的感召下,全國掀起了創業熱潮。加上資本的推波助瀾,聯合辦公迎來了井噴的一年。

2016年,市場快速爆發,激增70%。雖然有地庫、Mad Space的出局,但大環境依然向好,各家都在喊“規模為王”。2017年,市場遇冷,資本謹慎,空間之間的“戰略合作”更加頻繁。

2017年底、2018年初,各大頭部空間紛紛爆出融資進展:

聯合辦公|誰將成為下一個“獨角獸”?

聯合辦公|誰將成為下一個“獨角獸”?

聯合辦公|誰將成為下一個“獨角獸”?

2017年,B輪之前的融資筆數較2015年下降了近一半,金額佔比更是隻有兩成。這些都說明,資本界現在更青睞已具有一定規模和影響力的聯合辦公企業。

對聯合辦公而言,2018註定又是不平凡的一年。第一季度頻頻爆出大事件,尤其是優客工場,更是3個月內3次出手,併購3家聯合辦公品牌。

1月3日完成對洪泰創新空間的全資併購;3月9日完成對無界空間的併購;3月26日完成對 Wedo 聯合創業社的併購。

與此同時,米域宣佈與凱洲資本、交享越聯合發起一支專注於城市新空間改造運營領域的股權投資基金。基金總規模10億人民幣,I期聚焦聯合辦公細分市場。

本以為熱鬧之後的聯合辦公行業會迴歸平靜,然而,4月12日,行業排名靠前的裸心社竟然被WeWork以25億的價格全資併購,比高峰估值時遠遠縮水了一半。

一石激起千層浪,行業內為之一振,甚至有人驚呼中國聯合辦公末日來臨,質疑起聯合辦公的商業模式。事實上,任何行業的發展都有其特定的規律,聯合辦公行業亦不例外。

聯合辦公|誰將成為下一個“獨角獸”?

2018年,聯合辦公的風向變了。“規模為王”正式轉向“剩者為王”。

聯合辦公以拎包入駐、租期靈活、整體租金成本低等優勢,直戳傳統寫字樓的死穴。一經問世就受到市場追捧,創業期企業、小微企業更是將聯合辦公視為不二選擇。

這種模式下,來自不同公司的個人在相同辦公空間內共同工作。在契合中小企業發展實際需求的同時,也方便辦公者與其他團隊分享信息知識、技能、想法和拓寬社交圈子等。

滿足了新一代工作者對空間多樣、開放輕鬆辦公環境的嚮往。

與偏重軟件服務的孵化器和偏重硬件服務的服務中心相比,聯合辦公在統籌兼顧軟硬件的基礎上,更加側重於社群的建設以及入駐企業全生命週期辦公需求的滿足。

在經受了市場的洗禮後,對那些經歷過大風浪卻始終屹立不倒的企業而言,聯合辦公行業的春天才剛剛到來。

市場前景樂觀,品牌盈利是關鍵

2017年3月,高力國際發佈《2017年靈活辦公空間展望報告》指出,中國聯合辦公市場空間在2000億元左右,將保持每年30%的增長率,到2020年將達到2500億元,而到2030年,30%的辦公空間,將會是聯合辦公空間。此外,一份《2018年亞太靈活辦公空間展望報告》中也顯示,共享辦公空間佔用的比例預計將從2017年的2.4%上升到2018年的3.9 %,到2020年將達到20 %以上。

可以看出,聯合辦公依舊是一個龐大的市場,潛力無限。這也就意味著,企業間的競爭還會繼續,新一輪爭奪戰大幕的拉開也只是時間的問題。

種種跡象表明,追求規模的時代已經結束,聯合辦公迎來了“剩者為王”的新時代。對於絕大多數聯合辦公空間而言,“活著”是新時代的終極目標。

要想活著,必須做到以下四點:

首先,思想上做出轉變。從關注“共享”轉向關注眼前的客戶。從現在起,一切從用戶角度出發。

其次,重新梳理客群定位。

學習WeWork尋找大企業會員。

第三,建立全程陪伴的產品體系,滿足企業初創、發展、成熟等不同階段的辦公需求,不輕易放跑任何一個客戶。

最後,聚焦運營效率。放下一點情懷與溫度,用標準、流程、制度、考核、激勵和技術創新增加活下去的可能性。

2018,對於聯合辦公而言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不論你有沒有獲得億元融資,“活著”,對於每一個聯合辦公企業而言,都將是不容易實現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