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獸”圈錢究竟算是哪門子利好

近期市場的走勢並沒有因為“獨角獸”上市而興奮起來,反而因為“獨角獸”圈錢而備受壓力。這就不能不迫使人們去思考一個問題,無比寵愛集一身的“獨角獸”給我們所帶來的究竟是不是利好或何種利好?

也許有人會說,“獨角獸”圈錢雖然給市場帶來壓力,但是藥明康德不是一上市就連續拉了十幾個漲停板嗎?如果“獨角獸”都能像這樣給市場帶來財富效應,有什麼不好?當年創業板一些上市初期就拉了很多漲停板後就一直走下坡路,以及包括香港在內的國際市場“獨角獸”一上市就破發的實例無不告訴我們,物極必反。泡沫太多的話,終究還是會隨著泡沫的破裂而走向它的反面的。

監管層對於“獨角獸”新股募資規模的審慎,適足見其在新經濟IPO與市場穩定之間尋求最大平衡的良苦用心。不過,360的定增卻無情地揭露了這種審慎平衡套路的真相。360並不是通過IPO而是通過借殼迴歸A股上市的“獨角獸”,只不過它在上市當天雖然也曾以65.67元開盤,後來的股價卻已經被攔腰斬了一半,市值更是縮水了2000億元之多。儘管如此,這並不妨礙它借殼還不到半年,掛牌交易還不足2個月就迫不及待地通過定向增發向A股投資者圈錢。360在美國上市4年多,充其量也只不過募資了11億,為什麼一回到A股,就能夠獅子大開口的一次就圈錢那麼多?身為“貪吃鬼”的360究竟想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目的,固然更值得懷疑,而A股的成為包括“獨角獸”在內的一切“貪吃鬼”心目中最理想的圈錢場所,豈不也就無可置疑的成為一個讓人無法不膽戰心驚的定局?“獨角獸”IPO圈錢,CDR圈錢,上市後通過增發定增再融資再圈錢,這種套路,借殼上市的360可以用,別的什麼“獨角獸”不一樣也可以用?

A股市場的新股發行方式正在悄悄地因“獨角獸”而變,萬變不離其宗,唯一不變的就是圈錢,圈錢,再圈錢。這不僅是富士康、藥明康德、寧德時代所告訴我們的,同時,也是360這樣借殼上市然後再定增融資的圈錢行為所告訴我們的。未來的CDR會不會也是“圈錢鬼”?證監會日前繼《存託憑證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公開徵求意見之後,又發佈的一個經修訂的《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或不失為一個很好的說明。《辦法》將創新試點企業在境內發行CDR納入了 《辦法》的適用範圍,允許發行規模在2000萬股以下的企業,通過詢價方式確定發行價格。其實,且不說目前符合CDR條件的企業其首發規模也不可能存在2000萬股以下的情形,更何況這些公司也根本就不可能存在發行困難的問題,不需要進行網下配售,又何來網下詢價的問題?歷史上,新股發行中的機構詢價不過是一種利益輸送的交易,其唯一功能就是進行網下配售,讓機構投資者以網下詢價之名獲得一定數量的股票份額。“獨角獸”CDR如果不過也是照此辦理,在瘋狂圈錢的同時為機構投資者提供更多的福利,以此作為對方支持其圈錢的回報,則目前的這個專門以為“獨角獸”IPO和CDR提供融資再融資圈錢方便為最大目的的“發行上市制度戰略性轉向”會將我們的資本市場引向何方,顯然是很值得懷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