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等機構為何被罰?周小川:部分平臺只想著“圈錢”

2018年,在金融嚴監管下,支付行業正在加速洗牌。從條碼新規到“斷直連”,再到備付金集中交存,監管的腳步從未停下。

除了“立新規”,央行開出的天價罰單也是接連不斷。

小小金融數據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央行就第三方支付行業開出的罰單已達80張。截至目前,已有6家支付機構領到2000萬以上的罰單。

那麼,國家為何對第三方支付機構如此嚴厲?

支付寶等機構為何被罰?周小川:部分平臺只想著“圈錢”

近日,在第九屆財新峰會上,央行前行長周小川道出了實情。他表示,隨著技術在金融業中的發展應用,一些機構已經忘了他們的“初心”。

周小川進一步指出,部分第三方支付機構,實際上對於支付科技和降低成本並不感興趣,他們真正感興趣的,是如何能“圈”到更多的錢。

在他看來,這些支付機構打著“數字貨幣”和“電子支付”的幌子,實則是在模仿銀行,向公眾吸收儲蓄,甚至出現了“贏者通吃”的現象。

說到這裡,我們不得不提支付界的“老大哥”——支付寶。

支付寶等機構為何被罰?周小川:部分平臺只想著“圈錢”

今年8月,支付寶就因違反支付業務規定,被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處罰412萬。

據瞭解,支付寶此次被罰,與未經客戶同意,支持“花唄”直接付款以及為涉嫌賭博、詐騙的棋牌類APP提供充值、提現等支付服務有關。

實際上,這並非是支付寶在年內第一次被罰。

支付寶等機構為何被罰?周小川:部分平臺只想著“圈錢”

今年4月,支付寶就因在客戶權益、產品宣傳及個人信息保護等方面存在7項違規行為,被中國人民銀行杭州支行處罰合計18萬元。

對於金融監管力度的加強,馬雲曾表示,政策對我們而言很重要,我們一直如履薄冰,趕在監管者有動作之前行動,否則就死路一條。

不過,馬雲也承認,如果沒有周小川,沒有他們對互聯網和科技的尊重,支付寶也不會走到今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