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星醫藥:邁向國際一流醫療健康產業集團

黃浦江水浩蕩,水路繁忙,記錄了大上海的變遷,也見證了黃浦江岸一家民營醫療健康產業集團的成長。

復星醫藥(02196)(股票代碼:600196.SH,02196.HK)於1994年創立,1998年8月在上交所掛牌上市。經過二十餘載的耕耘,復星醫藥從只有幾個年輕人的創業團隊進化為中國領先的醫療健康企業。公司戰略性地覆蓋了醫療健康產業鏈的多個重要環節,業務遍及藥品製造與研發、醫療服務、醫療器械與醫學診斷、醫藥分銷與零售。

弱冠之年,對於一個人來說,正值青春年華;對於一家企業而言,則可能是新篇章的開始。2017年,復星醫藥邁入千億市值陣營,研發投入超15億元,創新藥、仿製藥、生物類似藥及一致性評價等項目共171項。復星醫藥同時擁有全球視野,已於2017年完成對印度藥企Gland Pharma、法國藥品分銷公司Tridem Pharma等海外企業的併購。

以“持續創新 樂享健康”為品牌理念,復星醫藥正致力於成為全球主流醫療健康市場的一流企業。從黃浦江岸到國際舞臺,復星醫藥依舊是那個風華正茂的弄潮兒。

孵化自己的“獨角獸”

上海市宜山路1289號,一棟10層樓高的灰色建築,這裡是復星醫藥的總部。在總部一樓大廳,一面面顯示屏通過圖文、視頻、互動觸摸屏、實時數據更新等方式展示著復星醫藥的企業文化及4IN戰略佈局。據工作人員介紹,“修身、齊家、立業、助天下”是公司的企業文化精髓,復星醫藥始終把員工個人的進步、處理好周圍的社會關係和環境、企業成功與回報社會、貢獻祖國緊密聯繫。這並非口號,而是一種被複星醫藥員工遵循和認同的企業精神與價值體系。

作為醫藥公司,復星醫藥在關心員工健康方面無疑是身體力行的。員工圖書館裡擺放著各類醫藥專業書籍,公司內還設有健身房、太極館和乒乓球室等。大多數時候,這裡的員工行色匆匆,專注著自己的工作。民營企業的創業精神依然鞭策著復星人奮進。

在正式訪談前,復星醫藥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吳以芳剛剛結束一場國際電話會議。“不好意思,因為開會遲到了。”他微笑著連聲說抱歉。落座後,沒有過多的寒暄,吳以芳直奔主題,句句不離復星醫藥的業務與發展。

在過去十年中,復星醫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實現了約22%的年複合增長率。復星醫藥一直堅持內生式增長、外延式擴張、整合式發展的道路。在吳以芳看來,內生和外延是並重的,如果說內生不行,外延就無從談起。復星醫藥控股子公司復宏漢霖便是最好的例證。

作為復星醫藥生物藥平臺,復宏漢霖核心團隊凝聚了二十多位海歸博士,目前在研的產品線既包括生物仿製藥,也包括生物創新藥。復宏漢霖目前已完成9個產品的16項適應症的新藥臨床研究申請(IND),1個產品完成臨床III期研究,4個產品正處於臨床III期研究階段,領跑國內單克隆抗體藥物研發。同時,利妥昔單抗注射液已於2017年報新藥上市申請,有望率先實現國產單抗生物類似藥零的突破。

隨著多個重磅產品陸續進入收穫期,復宏漢霖在一級市場的估值也水漲船高。在今年3月份網絡公開的獨角獸名單裡,復宏漢霖位列其中,估值高達31.8億美元。

“這樣的企業我們有不少儲備,當然,要成為獨角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吳以芳坦言,孵化和培育企業成為獨角獸不僅需要努力,還要有一點點運氣。

仿創結合

持續加大研發投入

“創新研發”是吳以芳在訪談中提到的高頻詞。復星醫藥也是研發投入超過15億元的國內為數不多的幾家醫藥企業之一。

財務數據顯示,2017年,復星醫藥實現營業收入185.34億元,同比增長26.6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31.24億元,同比增長11.36%。在製藥板塊,復星醫藥2017年銷售額過億的製劑單品或系列共21個,其中5個製劑單品或系列銷售額超過5億元。

創新研發是復星醫藥的重要驅動力。2017年,復星醫藥研發投入共計15.29億元,同比增長38.26%,其中製藥業務的研發投入為12.75億元,同比增長32.39%。截至報告期末,復星醫藥研發人員近1500人,約佔集團在職員工總數的5%。

創新首先要敢於投入。吳以芳認為,創新藥的研發需要時間,敢於投入,未來才能迎來產出。“這幾年,我們的生物仿製藥陸續開始貢獻收入,而且成長很快,下一個五年,創新藥會佔領越來越高的份額。”他表示,生物仿製藥、小分子化學創新藥產品陸續進入市場,將為公司未來的增長提供強勁的引擎。

目前,復星醫藥藥品質量一致性評價工作正有序推進。今年初,復星醫藥控股子公司黃河藥業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施力達)通過一致性評價;5月,子公司湖南洞庭藥業抗抑鬱藥草酸艾司西酞普蘭片通過一致性評價;6月,子公司重慶藥友製藥阿法骨化醇片通過一致性評價。截至2017年末,復星醫藥在研新藥、仿製藥、生物類似藥及一致性評價等項目171項,其中一致性評價項目39項。

創新藥生物製品需要高投入支撐,研發投入在未來三年裡增長速度可能快於銷售收入和利潤增長速度。面對壓力,吳以芳直言不諱,“在這個方面有一點壓力,但是我們也都是總體規劃好的”。

走出去與引進來

關注戰略性併購

如果要在中國藥企裡選出一家擅長併購投資的先鋒企業代表,復星醫藥當之無愧。近年來,復星醫藥加大了出海併購的步伐,將國際先進的製藥、醫療器械公司納入麾下,實現國內產品、市場與國際的雙重對接。

在國際化佈局上,復星醫藥以中國動力嫁接全球資源,將創新研發能力的建設擺在至關重要的位置。自2009年起,復星醫藥快速在全球各個創新高地尋找創新人才和佈局創新網絡,至今已在中國、美國、印度等地建立高效的國際化研發團隊,建立了復星醫藥大分子生物藥、小分子化學創新藥、高價值仿製藥和細胞免疫四大研發平臺。

此外,自2013年以來,復星醫藥一路收購了醫療美容器械公司Alma Lasers、瑞典呼吸機器械Breas;隨後,2017年9月,復星醫藥投資的Alama Lasers的母公司Sisram Med於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成為第一家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的以色列公司。2017年10月3日,復星醫藥以10.9億美元完成對印度Gland Pharma的併購交割,持有Gland Pharma74%的股權,這也是2017年度中國製藥企業交易金額最大的海外併購案。緊接著,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2017年10月29日晚,復星醫藥公告擬出資不超過6300萬歐元收購Tridem Pharma100%的股權。Tridem Pharma是西非法語區第三大藥品分銷公司,復星醫藥也將藉此進一步完善國際營銷平臺,尤其是非洲市場。

這一系列“走出去”與“引進來”的背後,復星醫藥有著自身清晰的戰略目標,並將公司的發展戰略與國家對外開放的大戰略與“一帶一路”倡議有機結合起來。吳以芳介紹,在整個併購層面,公司會積極抓住市場上一些很好的機遇,更重要的是關注戰略能力的獲取。“比如說進入美國市場,我們可以一個個注射劑、一批批去研發,但我們通過併購Gland Pharma,就可能一步就進入了美國市場注射劑銷售的第一陣營”。

值得一提的是,在併購一開始對企業考察時,復星醫藥就是把整合放在第一位。如何能夠實現有效整合?標的企業的團隊是否有相似的文化和價值觀?這些問題都需要經過深入分析。在完成併購後,復星醫藥會有一個180天的PMI,吳以芳稱之為“投後整合的整個過程”。“我剛帶團隊去過印度,完成180天投後整合的總結。”

“當然,我們也會遇到文化背景、法律習俗等各種難點,但這些我們都提前考慮了,並且進行了充分溝通,問題一般都不大。”在吳以芳看來,尊重被併購的對象,懂得換位思考,雙方合作才能更愉快也更順利。

提供差異化醫療服務

聚焦4IN戰略

此外,復星醫藥還將“智能化”寫到了戰略裡。事實上,復星醫藥在公司管理、營銷創新和醫藥科研等方面,人工智能方面已有一些應用。復星醫藥代理銷售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是目前唯一獲得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國家食藥監總局許可上市的微創腔鏡外科手術機器人產品。吳以芳表示,復星醫藥會在全球尋找人工智能的機會,對一些前沿的技術進行投入。

邁過千億市值門檻的復星醫藥有著更大的願景。過去數年,復星醫藥秉承“內生式增長,外延式擴張,整合式發展”業務模式。“我們把這種模式整合提煉出四個方面,在繼承的基礎上有了新的發展,突出我們將來戰略更加明晰的聚焦點。”吳以芳指出,創新(INnovation)、國際化(INternationalization)、整合(INtegration)、智能化(INtelligentization),即復星醫藥堅持的4IN戰略。

復星醫藥區別於其他醫藥公司最大的不同是什麼?吳以芳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在國內的製藥企業中,我們在內生、併購整合、國際化這些方面積累了一定的優勢,在每一個方面我們都會對標國際最好的企業”。吳以芳認為,只有這樣才能使復星醫藥的核心能力更突出,讓投資者更放心。

本文源自證券時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