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晶片巨頭遭中國反壟斷調查?

最近,中國反壟斷勇敢亮劍。5月31日,中國反壟斷機構派出多個工作組對韓國三星、海力士、美國美光三家芯片企業位於北京、上海、深圳的辦公室開展“突襲調查”和現場取證,原因是該三家廠商近年來在DRAM市場的價格飛漲及業界反映存在產品搭售問題。

這是中國對半導體行業壟斷調查的持續深入。2017年12月,中國反壟斷機構約談了三星,其時DRAM正經歷前所未有的七季連漲,給下游企業和消費者帶來了巨大壓力。發改委稱,可能存在多家公司協同行動,推高芯片價格,謀求獲利最大化的行為。

三芯片巨頭遭中國反壟斷調查?

5月31日,中國的反壟斷機構派了幾個工作組對三星、HeliX和梅光在北京、上海和深圳的三家公司進行了“突襲調查”和現場取證,這標誌著中國反壟斷機構正式啟動了一個C。對三家企業進行ASE調查。

對此,上述三星中國公司相關負責人則確認了這一事件的發生。

這並非事件的發端,此次突襲調查半年前,2017年12月底,有中國手機廠商因存儲器價格上漲和供應不暢,向發改委檢舉了三星電子。

三芯片巨頭遭中國反壟斷調查?

去年底,發改委首次召集三星電子中國市場負責人瞭解情況。今年5月,中國的反壟斷機構談論了世界第三大存儲製造商,主要是關於三星電子、SK Hynx、美國美光等聯合操縱DRAM的價格。

根據這三家公司的財報統計,2017財年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的半導體業務在中國營收分別為103.88億美元、253.86億美元、89.08億美元,總計446.8億美元,比2016財年的321億美元增長了39.16%。尤其是韓國的三星,不但沒有因為Note7的自燃事件而虧損,反而藉助在中國市場的壟斷地位瘋狂撈金,並取代了美國英特爾公司壟斷了20多年的霸主地位。

外國公司操縱的價格上漲,不但是讓廣大中國消費者和整機廠商深受其害,我們國家也要付出巨大的代價。中國是全球最主要的存儲芯片消費國,2017年中國進口存儲芯片889.21億美元,比上一年的637.14億美元暴增長了39.56%。據分析,在PC和縮,智能手機市場都沒有顯著增長的情況下,存儲芯片進口額出現暴增,很大程度是因為這三家公司“漲價”的因素。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所四月的9份工作報告顯示,國內手機品牌的出貨量下降了近28%,這是今年第一季度(1-3個月)。不僅如此,在同一時期,中國智能手機的出貨量下降了26.1%。此外,在2017,中國的手機出貨量已進入下行路徑。

三芯片巨頭遭中國反壟斷調查?

三星們”的市場壟斷行為早就引起了中國反壟斷監管部門的注意,到2017年12月,DRAM出現了破紀錄的七季連漲,給產業鏈下游企業和消費者帶來巨大壓力。2017年12月,三星被約談。發改委稱,已經注意到DRAM行業價格的飆升,將會更多關注未來可能由行業“價格操縱”行為引發的問題;可能存在多家公司協同行動,推高芯片價格,謀求獲利最大化的行為。

做企業,講究合作共贏。中國企業都在追求產業鏈健康生態的打造,但“三星們”卻在拼命擠壓下游生產廠商。針對這種壟斷行為,早在2006年美國司法部便以1999年-2002年操縱市場價格為由,向三星、爾必達、英飛凌、海力士等企業提起了訴訟,共計罰款約7.3億美元,其中三星被罰3億美元。最近,三星、海力士以及美光在美國遭遇訴訟,這三家企業被指在2016-2017年間,互相勾結,限制市場上各種DRAM產品的供應,從而人為地推高DRAM價格。據有關數據,從2016年6月1日到2018年2月1日,4GB的DRAM內存價格上漲了130%。僅在2017年,DRAM內存價格就上漲了47%,創下近30年來最大漲幅。路透社稱,三星每出售一美元的DRAM芯片,就獲得70美分的營業利潤,三大DRAM廠商今年首季營業利益率達到50-70%。

三芯片巨頭遭中國反壟斷調查?

與此同時,值得關注的是,如果存在價格壟斷行為,國內來說,根據《反壟斷法》、《反價格壟斷規定》,如果考慮經營者從 2016 年至今的市場行為,以 2016-2017 年度銷售額進行處罰,三家公司將面臨 8-80 億美金的罰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