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礦區廣播站

難忘的礦區廣播站​​


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全國各地都有廣播站,尤其是農村與工礦,非常普及,那是大家瞭解國家大事,省市大事,縣,公社指示,本地,本村,大隊,或礦山每日新聞的重要宣傳工具,由於擴音喇叭很大,我們就叫它喇叭頭。

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我在廣東省汕頭地區冶金工業局屬下的惠來縣西嶺錫礦,完成了幼兒園到高中畢業,到農場當五年知青的生活,在大山溝裡面呆了十三年。

礦山廣播站每天都播三次廣播,第一次廣播是上午六點到七點,因為工人們每天上午七點上班,所以,六點開廣播其實就是起床號,像公雞要啼報曉一樣,叫大家該起床了,礦工們起床,刷牙洗臉後,就去職工食堂吃早餐,然後就上班去了。中午,是十一點到十二點,我記得很清楚,每逢十二點,就是轉播汕頭人民廣播電臺的未來三天天氣預報,並報記錄速度,是重複報二次。第三次是下午十六點到十七點。工人們是中午十二點上班,下午十六點下班。廣播站的開頭曲是《東方紅》,結束曲是《大海航行靠舵手》,永遠不變。

難忘的礦區廣播站


廣播節目的編排一般是開臺以後,先讀報紙,世界形勢,國家大事,然後再報導省,市,局,縣一級的新聞,接著再報公社的事,再播放歌曲,再插播文化,科技,或其他主題的節目,最後再報礦區通信員寫的本礦新聞,又再播放歌曲或現代潮劇(比如小通信兵,張思德之歌等革命戲曲)。歌曲主要是戰地新歌裡面的歌,聽得我們都會唱了,電影也一樣,由於不斷看那幾部電影,(小兵張嘎,地雷戰,地道戰,打擊侵略者,奇襲,八大樣板戲,朝鮮電影,阿爾巴尼亞電影,南斯拉夫電影。。。。)。我們對電影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句臺詞都會背誦,電影插曲都會唱,尤其是朝鮮電影插曲,非常好聽,比如《南江村的婦女》,《賣花姑娘》,《一個護士的故事》。每逢放電影,周邊的農民都過來看,是在大禮堂或球場放映。足有一千多人來看,如果是新片,那人更多。

礦山由於比較偏僻,所以,廣播,電影,籃球比賽,乒乓球比賽,猜謎,文藝匯演就是娛樂方式,非常熱鬧,也不覺得寂寞及無聊。礦工們的家大部分在葵潭,離礦區近十公里,逢週六下班後,他們就高度亢奮,由於要與老婆及家人相聚了,他們踩單車或走路回去,星期天下午回礦,準備星期一上班。

年復一年,礦工們都聞機(擴音機)起舞,聽著永遠不變的歌曲上下班,國家的大事,也是通過這大喇叭頭傳進了千家萬戶,這才是真正的同一首歌。

現在,百花齊放,文藝活動多姿多彩,節目千變萬化,小鮮肉,老藝人爭相出風頭。但我還是懷念過去哪些源於生活,來自民間,有血有肉的文藝作品,懷念那大喇叭頭播出的歷史的聲音。那才是我心中永遠的歌。

難忘的礦區廣播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