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鸡汤有什么用?你过得不好根本就不是鸡汤的错!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提到“鸡汤”两个字,很多人就嗤之以鼻。

明明文章都还没看完呢,就要来一句:“又是鸡汤!真没营养!”

“哎!少看些鸡汤!真的越看越傻!”

我总结出这样两个规律:

第一,基本上现在传播正能量的文章,都会被大家认为是鸡汤。

第二,如果你是一个喜欢看鸡汤的人的话,那么你很可能是要遭人鄙视的。

现在看文章都是有鄙视链的,你看什么文章说明你是什么样的人。

鄙视鸡汤现在已经很流行了,不鄙视都不足以体现自己的逼格。

可是,我就纳了闷了,这些口口声声反鸡汤的人,鸡汤文招你惹你了啊!

关键是,你过得不好,根本就不是鸡汤的错好吗!

反鸡汤有什么用?你过得不好根本就不是鸡汤的错!

1.

到底何谓鸡汤?

说起来,“心灵鸡汤”这个词,也是个舶来品,是从美国人那里传过来的。

它的本意是指一种正向思维,希望人们能够以一种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

他们认为: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而我们应该从好的方面去看。

只盯着坏的一面,除了徒增坏情绪以外,没有任何作用。

抱怨、丧气,同样也不可能解决任何问题。

他们还认为,鸡汤的意义在于,提醒我们如果我们对眼前的状况不满意,那么就应该拿出行动去做出改变。

看吧,这才是鸡汤的本义。

鸡汤并不是粉饰太平,掩盖问题。鸡汤也不是教你遇事逃避,自我安慰,更不是让你沉迷的精神鸦片。

鸡汤,是让你用积极的心态和行为来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

很多人之所以反鸡汤,是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鸡汤。

反鸡汤有什么用?你过得不好根本就不是鸡汤的错!

2.

让大家深恶痛绝的其实不是鸡汤,而是毒鸡汤。

毒鸡汤我概括了一下有这么几个特点:虚伪矫饰,不在乎事实真相,没有因果逻辑,对实际问题没有丝毫的解决,只能给你暂时的心理上的一点安慰。

我举个例子:

有个刚毕业的年轻人问于丹:“毕业了留在北京,可是我现在一无所有,我应该怎么办?”

于丹是这么回答的:“第一,很多人想留北京都没能留下,但你留下了。第二,你有一个爱你的女朋友……你拥有这么多,怎么能说自己是一无所有呢?”

年轻人问于丹是希望能得到一个切实的答案,比如:你应该先找一份稳定的工作,然后保持学习,踏实工作。类似这样的。

可于丹回答的呢?毫无因果逻辑。你说对年轻人有任何帮助吗?

基本等于“左耳进右耳出”,该困惑的还是困惑,该迷茫的可能更迷茫了。

于丹的这锅“毒鸡汤”,可能还会让这么年轻人意识不到现实,其实是“害”了他啊。

毒鸡汤有毒,不代表鸡汤有毒。

反对毒鸡汤没错,但不能因噎废食地反鸡汤。

有次和朋友聊天,我说:其实穷人有时候应该改变一下思维,穷人思维在让他们变得更穷。

我说的这句话其实是经过学者调查研究的,但朋友一听,马上来了一句:“你怎么这样说呢?穷人的根源都是体制,是出身。”

你说一个道理,他们就可以找到负面的东西反驳你,根本不管事实真相,也从不去思考自身原因。

这样的反鸡汤,我觉得害人不浅,挺可怕的。

反鸡汤有什么用?你过得不好根本就不是鸡汤的错!

3.

所以,我一直觉得,其实我们根本没有必要反鸡汤,更不要盲目地为了反鸡汤而反鸡汤。

人活在这世上,总有太多不如意的时候,谁都有需要正能量的时候。

这就是鸡汤存在的意义啊。

你看那些伟大的文艺作品,大多数都是宣传正能量的,你说他们鸡汤吗?不见得吧。

但是,你也要明白,任何时候我们都可能靠鸡汤来改变我们的生活,不要抱这样的期望。

就像韩寒在《一座城池》里写的那样:

一碗鸡汤都能让生活充满意义,这说明生活实在是没有意义。

生活远比鸡汤要来得复杂多了。

鸡汤的存在,一方面在提醒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不要迷信鸡汤。

另一方面,也在告诉我们,面对生活,总应该积极一点不是吗?而且,不要只会说道理,更要去做去行动。

最后,我也不知道我这篇文章会不会被人说成是鸡汤文?

但愿不会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