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兩輪汽車上路成功 汽車行業將迎來重大突破

歷經4年研發,攻克了一系列技術難關,在兩輪汽車誕生100年以後,終於有一款兩輪汽車具備了真正上路行駛的能力!


全球首例兩輪汽車上路成功 汽車行業將迎來重大突破​4月20日下午,在北京達美中心,凌雲兩輪汽車舉辦了一場有趣的發佈會。

發佈會的主角是一輛令人過目不忘的汽車——流線型外觀,線條簡約靈動、乾脆利落,像是一架無翼戰機,又像是一隻科幻片裡的太空艙;車身小巧玲瓏,長僅2994mm,高僅1505mm,寬僅935mm,體積不到普通車輛的一半;最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於,它只有一前一後兩個輪子,靜止與行駛狀態下穩定不倒。

全球首例兩輪汽車上路成功 汽車行業將迎來重大突破​雖然少了兩個輪子,但凌雲兩輪汽車在舒適度和操控性上相比普通四輪汽車還要更勝一籌。凌雲兩輪汽車的方向盤、油門踏板和剎車踏板的設置與四輪汽車一樣,操作方法也一樣,駕駛者可以直接上手,不改變人們駕駛習慣。凌雲兩輪汽車採用了弧面輪胎,在行駛時與地面成點接觸狀態,能夠有效減少顛簸和震動,胎噪更小,真正實現行雲流水般的駕駛體驗。

兩個輪子的設置是否會影響凌雲兩輪汽車的平衡性和安全性?試駕發現,答案是否定的。即使駕駛凌雲兩輪汽車進行高速轉彎,駕駛者也沒有任何的側傾感。這得益於凌雲兩輪汽車的核心關鍵技術——機械陀螺儀。這是一種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領域的姿態控制技術,原理在於利用角動量守恆定律,通過控制力矩陀螺內部飛輪的角動量交換,自動校準車輛重心,讓汽車始終保持平衡。

全球首例兩輪汽車上路成功 汽車行業將迎來重大突破​凌雲兩輪汽車採用全鋁底盤和碳纖維材質車身,整車重量僅400kg,電池系統搭載2-3塊電池組成的插片式電池組,百公里耗電量低於5度。插片式電池組給凌雲兩輪汽車帶來了兩方面好處:一是電池片能夠單獨插拔,實現家庭環境下充電,為車主省下了安裝、尋找充電樁的麻煩;二是可以根據具體的行駛半徑靈活配置電池片數量,避免了資源浪費。

交通擁堵、停車困難、大氣汙染,是當今汽車社會面臨的三大煩惱,只有汽車變得小型化、輕量化、電動化才能從根源上解決問題。而在所有小型化、輕量化、電動化的解決方案中,兩輪電動汽車應是最佳選擇。正是基於這樣理念和初衷,凌雲兩輪汽車從4年時間從無到有,逐漸壯大。

凌雲兩輪汽車成立於2014年1月,成立之初便獲得了來自雲天使和極客邦基金的天使輪融資;2014年8月,凌雲兩輪電動汽車載人試驗完成,9月載人樣車成型,整個過程不超過1年;2015年5月,凌雲智能獲得了由極客幫、寬帶資本、紅杉、匯橋、小米、順為、真格、雙湖、高瓴、金沙江A輪融資;2016年4月,凌雲兩輪汽車攜兩款概念車參加北京國際車展,首次在國內A級車展公開亮相;2016年11月,凌雲兩輪汽車榮獲“中國車年度大選”“年度最佳創意獎”,引發業內熱烈反響。

截至目前,凌雲兩輪汽車的核心研發團隊已從最初的4人擴大到近40人,其中不乏來自長城、現代、航空航天的核心研發人才。基於強大的研發團隊,凌雲兩輪汽車已在中國和美國成功申請了60餘件專利。與此同時,凌雲兩輪汽車也十分重視軟實力的建設——僅2016年一年,便獲得了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證書、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等稱號。

雖然兩輪汽車在100年就已經誕生,福特也在上世紀60年代發明過一款兩輪汽車,但都因為種種技術原因而夭折在搖籃裡。如今放眼全球,僅有來自美國的Lit Motors正在研發兩輪汽車,但還沒有進入公開路試階段,更遠遠不能實現量產。對比之下,敢於對外公開試駕的凌雲兩輪汽車已然是贏家。

“四輪汽車已經有了100多年的歷史,卻始終得不到突破,是時候去改變了。”正如凌雲兩輪汽車創始人祝凌雲所說,汽車產業鏈的漫長和創新的難度令很多創業者望而卻步,但如果凌雲不去做,汽車目錄裡面永遠不會有兩輪這個品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