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存在的心理問題及解決策略

殘疾人由於生理問題,其心理較正常人脆弱,加之社會部分人對他們的歧視行為,使他們容易形成自卑、孤獨、敏感和消極等心理。這些心理問題會妨礙殘疾人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導致他們遠離社會,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家庭、社會和殘疾人自身應共同努力,解決殘疾人的心理問題,使他們能像正常人那樣學習、工作和生活。

殘疾人存在的心理問題及解決策略

殘疾人由於特殊的機體生理條件,相對於普通人來說更為敏感,更容易受到心理壓力的傷害,導致他們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適應行為。

殘疾人心理特點

自卑心理

殘疾人由於機體缺陷使之不能像普通人那樣學習、工作、戀愛,導致心中的悲傷和失落使他們產生自卑的心理,體現在缺乏自信心,總感覺自己的缺陷帶來諸多不便,導致情緒低落。當個人不能解決困難的問題,而又缺乏足夠的支持和幫助,甚至遭遇嘲笑和鄙視時,就會產生自卑心理。

殘疾人存在的心理問題及解決策略

孤獨心理

殘疾人由於機體缺陷,如行為障礙、語言障礙等,加之社會配套設施不健全,如無障礙通道、殘疾人衛生間、紅綠燈聲音信號等,限制了殘疾人外出,導致他們活動範圍狹小;此外缺乏活動場所,缺少人際交流,久而久之產生了孤獨心理,這種心理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加重。

敏感心理

殘疾人由於自身缺陷,與外界交流較少,遇到事情藏在心裡,造成他們敏感多疑的性格。對其他人的評論也特別敏感,尤其是涉及個人的缺陷時,不正確的眼神、不恰當的稱呼、不合適的動作都可能被他們視為針對自己,往往引起他們特別強烈的反感。

殘疾人存在的心理問題及解決策略

消極心理

部分殘疾人由於機體缺陷,自我效能感弱,抱怨老天的不公正,對個人的未來失去希望,易產生消極逆反心理,常表現為情緒低落、意志消沉、缺乏興趣、缺乏生活動力等。更有甚者表現出敵對情緒,當個人利益受影響或遭受不公正待遇時,一部分會辱罵甚至攻擊他人。

殘疾人心理特點成因分析

家庭原因

部分殘疾人家人不能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認為殘疾人是家庭的負擔,以冷漠的態度對待他們,希望他們自生自滅。不與他們交流溝通,不去滿足他們的需求,甚至用粗暴的言語和行為對待他們,加重了殘疾人的心理負擔,導致心理問題的產生。

社會原因

當前社會對殘疾人關注不夠,部分人還對殘疾人抱有蔑視、歧視的現象,使得殘疾人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感到無助,很難實現個人的理想與願望。缺乏對殘疾人參與社會活動的保障,導致其被排斥到社會主流之外,加重了他們的心理問題。

個人原因

由於生理障礙,使殘疾人的生活範圍和生存範圍受到限制,也抑制了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一部分人自暴自棄,認為自己是家庭和社會的負擔,進而鬱鬱寡歡;另一部分人由於不被重視和理解,不能享受平等的教育和就業機會,產生了抱怨心理,甚至報復社會和他人。

殘疾人不良心理解決策略

家庭方面

家庭是生活成長的主要場所,親人是他們最親密的人,因此父母、家人要增加與殘疾人交流溝通的機會,認真聆聽他們的需求和想法。對於積極的應儘量滿足和實現,而對於消極的應及時糾正和制止。對於產生的心理問題要儘快疏導和解決,如果家人解決不了應藉助社會力量解決。要營造和諧溫暖的家庭氛圍,以寬容和平和的心態對待殘疾人,使他們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家人的關心,這樣才能增加他們戰勝困難的信心和未來發展的希望。

社會方面

全社會應樹立對殘疾人正確的態度,要尊重殘疾人、關愛殘疾人,不應把他們看成異類,而是應把他們看成我們中的一員,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理解和幫助。政府和社會要建立公平和完善的保障體系,保障殘疾人獲得良好的教育和就業機會,解決其工作和生活、婚姻等問題,使他們能全面融入社會生活。社會應建立健全殘疾人配套設施,如無障礙通道、殘疾人衛生間等,使殘疾人更多融入社會,與其他人交流,表達自己的想法,把個人的不快和壓抑釋放出去。要加快殘疾人心理諮詢和輔導機構建設,通過多種渠道獲取並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

個人方面

殘疾人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抱有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這樣才能有平常的心態面對社會和他人。要樹立殘疾人自強不息的人物和事例,如張海迪、週週等,他們以個人的努力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引導自己去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要儘可能多走出去接觸社會,豐富自己的生活,拓展個人的眼界,多與家人和朋友交流溝通,得到他們的幫助和意見,減輕心理負擔。

家庭、社會和殘疾人應共同努力,使殘疾人真正解決自卑、孤獨、敏感、憂慮等心理問題,改善殘疾人適應社會的能力,建立人與人之間良好的人際關係,促進健全人格的成長,他們才能更好地生活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