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的父母再辛苦,也不願讓孩子成爲留守兒童,都看看吧!

隨著留守兒童的現實逐漸進入我們的視野中,他們的經歷和待遇也受到人們的同情,越來越多人開始伸出援助之手。可是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再多的物質條件也無法填充那顆渴望愛的心。留守兒童的問題究竟有多嚴重呢?為什麼有的父母再辛苦,也不願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都看看吧!

為什麼有的父母再辛苦,也不願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都看看吧!

1、缺乏安全感

小君和奶奶一起在農村生活,由於父母在外打工,奶奶也耳背無法和小君交流,他總是喜歡抱著自己發呆,偶爾父母回家,小君就一步也不離開他們身邊。留守兒童由於父母遠離,身邊的人不能給予他們陪伴和關愛,普遍會缺乏安全感。有的會性格內向、自閉,有的卻故意叛逆、不遜。其實都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現,需要父母多多陪伴才能讓孩子逐漸好轉。

為什麼有的父母再辛苦,也不願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都看看吧!

2、沒有幸福感

明明每次看到課本里描寫小朋友一家幸福地吃飯、玩耍,或者爸爸媽媽帶著孩子一起看電視、講故事時,就會特別羨慕。因為他家裡只有自己和爺爺在,每次吃飯都是冷冷清清的,從來沒有和父母相處超過1天的他,無法體會到幸福到底是什麼。家是孩子溫暖的港灣,父母的陪伴是孩子童年最重要的。只有全家在一起的溫馨的氛圍,才能讓孩子感到幸福和滿足。這樣的感覺是別人無法代替的。

為什麼有的父母再辛苦,也不願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都看看吧!

3、性格不自信

從小和奶奶生活在偏遠的小山村,父母也外出打工,小志總是不敢大聲說話,出去上學以後也不敢和同學打招呼。老師提問的時候,他也說話結結巴巴的,總是低著頭。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的鼓勵和讚揚,從小遠離父母,留守兒童的成長是在孤獨中度過的。沒有接觸過生人和外面社會的他們,在走出山村時,會不習慣外面的繁華和熱鬧。缺乏自信是留守兒童重要問題之一,需要父母和周圍人長期的努力才能得到改善。

為什麼有的父母再辛苦,也不願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都看看吧!

4、見不得世面

李老師跟隨關愛留守兒童的組織到達目的地後,下車就發現孩子們看到他們就躲在家裡不敢出來。後來,李老師拿出一個帶著的口香糖,孩子們都好奇地問著她這是什麼,能吃飽嗎。留守兒童的家都在一些偏遠的地方,從來沒有走出大山的他們,沒有機會接觸外面的大千世界。貧窮限制了他們的見識,一旦到達新的環境,他們就會變得膽怯和懦弱,對孩子的發展實在不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