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道亦可道,亦爲非常道

商道亦可道,亦為非常道

01

我們小區超市的老闆小竇,是個會做生意的。今天跟我談“捨得”,他認為:捨得,先捨出去算是投資,然後得到回報,有賺到。論捨得的禪意,小竇肯定是幹不過我。論天然對捨得之道的運用嫻熟,則沒幾個人能幹得過小竇。捨得本是心底裡的東西,小竇對捨得的刻意經營就落了下乘了。但商人們大多把捨得當成經營之道。

跟老婆孩兒一起用支付寶天天搶紅包,三個人每天加在一起總能搶到二三元錢,決定用天天這筆錢給我買菸。到家跟前兒的超市去,老闆搖著頭說:“每個人都得買自己的商品,才能花掉紅包。”我們出了那家超市,到另一家,那裡的老闆允許我們用三個紅包買一件商品。於是,女兒在家的一個月裡,我們每天都到那裡買一盒煙。

一休宗純是日本的著名奇僧,聰明無比,道法高深。

一日,武士求見一休禪師。武士隨手從池中撈起一條魚,握在手中。

武士說:“我們打個賭,禪師猜我手中魚是死,是活?”

禪師立即說:“它一定死了。”

武士把手鬆開,笑道:“哈哈,禪師你輸了。這魚是活的。”

禪師淡淡一笑。禪師知道,如果他說是死的,武士肯定會鬆開手;而如果他說是活的,那武士一定會暗中使勁把魚捏死。

禪師輸了,卻得到慈悲。慈悲是捨得:不悲輸,不貪贏,心存美好,由此安詳。

第一家超市的老闆不懂:那魚捏在我的手裡。我想咋著就咋著。他貪得著麼?


商道亦可道,亦為非常道

02

老孃腿腳不好,去小竇那裡買寬膠帶。小竇那裡沒有寬膠帶,就讓老孃在店裡坐等,他跑到別家超市買來給老孃。

寺廟,因藏一串佛祖戴過的念珠而聞名。供奉念珠之處只有老住持和七個弟子知道。七個弟子都很有悟性,佛法修行,誰也不讓誰。住持的衣缽傳給他們中的任何一個,都可以光大佛法。一天,那串念珠突然不見了。

老住持問七個弟子:“你們誰拿了念珠,只要放回原處,佛祖不會怪罪。”弟子們都搖頭。七天過去了,念珠依然不知去向。老住持又說:“誰承認了,念珠就歸誰。”又過去了七天,還是沒人承認。 老住持很失望:“明天你們就下山吧。拿了念珠的人,如果想留下就留下。”第二天,六個弟子收拾好東西,急急忙忙地走了。他們唯恐走慢了,擔了汙名。

第七個留下。

“念珠呢?”“我沒拿。”

“為何要背個偷竊之名?”“這幾天我們相互猜疑,非常痛苦。只有一人站出來,其他人才能得到解脫。再說,念珠不見了,佛還在呀。”

老住持笑了,從懷裡取出那串念珠戴在這名弟子手上。

第七名弟子或背上了罵名。但在各懷心事,相互猜忌的磨鍊中,他顯出了佛性: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犧牲是捨得:犧牲自我,成就眾生,立地成佛。

小竇或者不懂得:犧牲成佛,眾人才膜拜的道理。但他天然能做到。


商道亦可道,亦為非常道

03

幾年前,白哥的培訓學校經營的不景氣。我求他佔用他一間教室給朋友註冊工作室。他說,就讓他來我這裡開展業務好了,我的教室閒著也是閒著。到今年,他的學校已經入駐了四家相關企業。隱隱有了基地呀小平臺呀的樣子。

南隱,著名禪師。一位大學教授特來問禪,他以茶相待。教授每每駁南隱的佛論。南隱不急不躁。南隱給教授斟茶,杯滿後,仍繼續注入。教授看水已溢出杯外,說:“杯子滿了,不要再倒了!”“您哪,就像這隻杯子一樣,”南隱答道,“裡面裝滿了你自己的知識和想法。您捨不得把您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對你說禪?”

滿肚子主意,滿腦子見識,滿心的自詡。不捨一點空間給建議,還怎麼接受別人的善意。接納是捨得:虛懷若谷,才不膨脹,謙謙君子,百川來助。

白哥懂虛懷納川的道理。他若滿滿的自我,恐怕學校都辦不下去了吧。


商道亦可道,亦為非常道

04

還說小竇經營超市,小區裡的人都各自認為:小竇是自己的好朋友。原因大多是小竇賣貨時,可賒可借,小錢不計較。大家都覺得方便。我曾囑咐小竇:“情是情,財是財。算清楚了才好。”小竇笑笑:“咋算清楚呢,大家也有多給了不要的時候,也有幫我看門的時候。你家大爺坐我門前拉段二胡,還能引人多望超市幾眼咧。”小竇不是精於算計,是善良本性使然:他總是惦著別人給他的好。如此的人,與人越交往就越成一體。如果,他把與小區人之間的關係,總是弄得清清楚楚乾乾淨淨,或者就沒有今天的顧客盈門了。

五祖傳衣缽問偈。

神秀:“身似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教惹塵埃。”

慧能:“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慧能成六祖。

塵在心外,常拂,才心淨;塵在心內,拂塵,會傷心;塵即是心,怎麼拂呢?無塵無心之偈自然是最高偈。但畢竟有心,也必然有塵,不拂麼?當然得拂!只拂拂得淨的。拂不動的,權當無塵。哪裡有大境界,什麼是大智慧。有心就有塵。無心,塵著何處呢?

老孃與人交往喜歡清清爽爽,不該不欠;爹爹卻常囑咐我,自己能辦得了的事,也去求求親朋。求得多了,就近便了。


商道亦可道,亦為非常道

05

從商之道,法無定法,最終是非法法也;經營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不如隨心去,愛得不得,反而易得。作自己,問心吧,無愧自悟!你如是,消費者亦如是。福不求,禍不讓,因果輪迴,你自不管,交與佛吧,他負責修正。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副佛心佛腸。

翻譯一下——小微門店終日面對顧客,甚至跟顧客打成一片,就不好錙銖計較。但憑了一顆待人好的心腸,日久總會見你心。小竇對小區裡的人好,肯付出;小區裡的朋友總不會讓小竇的店關門大吉。

或者“捨得”的涵意也沒那麼深刻,那就是一種不可言說的具體方法,講究天然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