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這個國家本可以統一六國,但是卻因一致命原因被秦國滅了

“邯鄲學步”是我們從小學教材上就能夠找得到的一個成語,意思是模仿人家不到家,反而,會把自己原來的東西給忘記了,這個成語的出處是《莊子》。

其實,“邯鄲學步”講的是一個燕國人覺得趙國人的走路姿勢特別好看,不僅如此,趙國人是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怎麼看怎麼有氣質,於是,就特地到趙國去學趙國人。到了趙國之後,這個燕國少年就開始在街上模仿趙國人學習了。

戰國時,這個國家本可以統一六國,但是卻因一致命原因被秦國滅了

他看到老人走路覺得很穩重,馬上就開始模仿了。迎面又走來一個婦女,他又覺得那個婦女的走姿比較好看,於是,又想學婦女走路。這樣學過去學過來,燕國少年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該怎麼走路了。最後,自己的盤纏也用光了,最要命的是,燕國少年的連自己原來的走路姿勢也忘了,只好灰溜溜地爬著回去了。

不過,關於“邯鄲學步”的“步”字歷來都有不同的解釋:

根據二零零六年曆史學者楊善群關於燕趙的歌舞藝術的研究,他認為邯鄲學步中的“步”不是指人們的走路姿勢,而是指燕趙兩地特有的舞步——“踮屣”。這種舞需要跳舞的人穿著沒有鞋跟的小鞋子,並踮起腳尖跳舞。看到這裡,大家覺得這是不是很像西方傳入的芭蕾舞。唐代的歷史研究學者顏師古關於“踮屣”的解釋也是說它是穿著沒有跟的鞋跳舞。

戰國時,這個國家本可以統一六國,但是卻因一致命原因被秦國滅了

但是,“邯鄲學步”這個故事當中的少年為什麼會爬著回去就讓人覺得莫名其妙了,不就是學跳個舞嗎?根據楊善群先生的解釋,是因為學步的少年在跳舞時把自己的腳給傷到了,所以,只能夠爬著回去了。這樣一解釋就可以說得通了,就算是現在也有很多人因為跳舞而把自己的腳給弄傷的,那麼,學步的少年爬著回去也就無可厚非。

但是,這個時候又出現了分歧,在哈爾濱有一位叫做張港的學者認為邯鄲學步是學的禮儀。要知道根據《莊子》中所講,少年是看到趙國人人人的走姿好看才去學的,就算趙國人的歌舞在那個時候是很有名氣的,但是,又不至於每個人甚至於老人小孩都會跳舞吧。所以,楊善群先生的解釋就說不通了。

戰國時,這個國家本可以統一六國,但是卻因一致命原因被秦國滅了

而張港認為邯鄲學步學的是禮儀,禮儀在全國的普及性就像生活習俗一樣。但是,我們都不知道兩千多年前的歷史實際情況是怎麼樣的,那麼,這些不同的解釋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這裡,我們先說到邯鄲學步的出處——《莊子》。

我們都知道《莊子》裡面有很多關於世界宇宙萬物的奇幻描寫恢弘大氣,它裡面每一個故事所蘊含的意義都是值得現在的我們仔細探討的。簡而言之,《莊子》裡面的故事大多都是想告訴後人一個道理,這也算得上是寓言故事的範疇。而“邯鄲學步”就是這眾多寓言故事當中的一個,也就是說,邯鄲學步就算是根據真人編寫,但也不一定是真事。

戰國時,這個國家本可以統一六國,但是卻因一致命原因被秦國滅了

但是,為什麼莊子會寫燕國人去邯鄲學,而不是去其它地方學呢?

其實,戰國時期的趙國確實有很多值得其他國家學習的地方。趙國在戰國後期都打敗了虎狼之國的秦國兩次,趙國邯鄲更是人才薈萃,成為了當時很多人嚮往的學習聖地。

那麼,趙國邯鄲究竟有哪些可以學習的地方呢?

首先,我們要講到的就是軍事,在東方六國當中就只有趙國是進行了軍事改革的。在趙國改革之前,東方六國的主要軍備全是戰車,穿的都是寬袍大袖,並且,講究禮義,一直襬方陣進行正面的攻擊。而趙國趙武靈王卻率先在本國實現了胡服騎射,使用了戰馬,穿上了胡服,採用更靈活的作戰方式,此舉也使得趙國軍事力量大大增強。

戰國時,這個國家本可以統一六國,但是卻因一致命原因被秦國滅了

之後,趙於東北攻滅了中山國(請參看趙滅中山之戰。),西北打敗了林胡、樓煩。在北邊新開闢的地區設置了雲中(今呼和浩特托克托縣)、雁門(今山西忻州市代縣)、代(今河北蔚縣)三郡,並從今天的河北張家口到內蒙古巴彥淖爾盟五原縣修築“趙長城”。所以,趙國的軍事是非常先進的,值得六國學習。

還有就是趙國邯鄲的政治。廉頗和藺相如“將相和”的故事就出自於趙國,就發生在邯鄲。而“將相和”的故事體現了趙國的政治是非常和諧的,沒有其它國家政權爭鬥的那樣黑暗。戰國時期的政治都是權力政治和宗派政治,在這樣的情況下國家的政治系統十分冗重。但是,“將相和”的故事卻打破了這樣的格局,起到了榜樣的作用,所以,別的國家也都跑來學習。

戰國時,這個國家本可以統一六國,但是卻因一致命原因被秦國滅了

再說到趙國的文化。邯鄲學步管他學的是走路姿勢還是禮儀,反正都屬於一種文化。在禮崩樂壞的戰國時期,誰能成為當時的文化中心,誰就能吸引天下人才去,自然文化發展得就好。在春秋時期的時候,魯國就是文化中心,再後來就是三家分晉的趙國了。

在《史記》當中,還有記載表明邯鄲是個異常繁華的城市。並且,邯鄲城當中無論是歌舞、走犬鬥雞等各種娛樂活動都是非常發達的。所以說,不管邯鄲學步的少年學的是什麼,都可以證明邯鄲確實有東西可學。那麼,趙國為什麼又會被滅呢?

戰國時,這個國家本可以統一六國,但是卻因一致命原因被秦國滅了

只能說學海無涯,趙國在趙武靈王之後就越來越衰弱了,雖然,武靈王之子趙惠文王任用廉頗、藺相如等能臣,然而秦國變法革新,逐漸超過趙國。其實,最關鍵的還是在於找趙國的君主不在勵精圖治,尋求變化了。

『《莊子》、《史記》、《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