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欺少年穷,莫笑中年愁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能几时?安得蝶躞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皆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是不是有似曾相识感觉?谁写的?李白?还是谁在模仿李白?

都不是!这是南朝鲍照的十八首《拟行路难》之一,它要比李白那首大名鼎鼎的《行路难》早上近300年。显然,是李白模仿人家的。

鲍照是七言诗的开山鼻祖,他的诗直接影响了后来的李白、杜甫、高适、岑参、韩愈、孟郊等著名诗人……

他也许称不上中国文学史上的“皓月”,却犹熠熠生辉,闪耀古今。

莫欺少年穷,莫笑中年愁

然而,光鲜的“名人”背后,也有着和我们平常人一样的苦逼人生。

莫欺少年穷,莫笑中年愁

待业青年

和很多历史名人一样,鲍照的出身也很俗套,虽然祖上也曾阔绰过,但到他这儿只剩下“家世贫贱,少有文思”8个字了。

得益于祖上的贵族基因,他和他的妹妹能够虽耕种却不误诗书,最终成为才比左思兄妹式的人物。

然而,在那个靠门阀取仕的年代,他没有可以世袭的爵位,也没有高考可以实现梦想。

但20岁的他显然并不气馁,他高歌着“莫言草木委冬雪,会应苏息遇阳春”,开始了追求梦想的游历之路。

转眼到了26岁、研究生毕业的年龄,他还没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莫欺少年穷,莫笑中年愁

想当年,26岁的诸葛亮已被三顾出山,直接做了二把手。想来鲍照也会感慨:同样是求职,咋人和人的差距那么大呢?自己奋斗一生的终点可能只是人家的起点。

其实,天下能有几个诸葛亮呢?大多数人注定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鲍照也不例外。

莫欺少年穷,莫笑中年愁

初次就业

然而,怀揣仕进之心的鲍照仍旧意气风发。

听说临川王刘义庆(宋武帝刘裕的侄子、写《世说新语》的那位)广招文人,于是他西漂荆州,毛遂自荐。

有人给他泼凉水说:你身份这么卑微,这不是冒犯人家吗?

鲍照听后大怒,说:“千百年来,被埋没的人才数不胜数,有才不用、碌碌无为,那和猪狗有什么区别?”

最终,无名无钱、没人援引的他用自己的才华、自己的诗,叩开了刘义庆的大门。

莫欺少年穷,莫笑中年愁

所以说,机会是自己争取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跟随刘义庆的这几年,有欢乐,也有痛苦。

跟随刘义庆辗转漂泊只是不case。毕竟他也没指望活少钱多离家近。

痛苦在于,他虽然才华横溢,却性格耿直。这期间,他疑因受到小人谗言,而接连受到处分、写检查。

而且,当时的政治环境险恶。刘义庆虽然位高权重,却不得不靠“为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作为护身符。

领导如此,身为幕僚的鲍照又如何能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鲍照的这首份工作平平淡淡的做了5年,直到刘义庆42岁时因病去世。

莫欺少年穷,莫笑中年愁

坎坷职场

鲍照失业了,一年后,他又在衡阳王刘义季手下找了个活儿。

刘义季的政治处境并不比刘义庆好到哪儿去。为了自保,也是每天借酒浇愁,直至两三年后喝丢了自己的性命。而鲍照也再次失业。

“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没法自个儿去开公司的鲍照这次把自己“卖”给了始兴王刘浚。

刘浚也是个文艺青年,和鲍照有共同语言。而且又深得文帝厚爱。似乎,这次鲍照跟对了领导。

其实这些年来,鲍照的工作内容和后来李白给唐玄宗干的活儿差不了多少,基本上就是陪着领导游山玩水,写个诗做个赋之类的,跟抱负几乎沾不上边儿。

几年后,鲍照辞职了——这是他进入职场后首次主动辞职。

两年后,刘浚因发动政变被杀。鲍照因此躲过了一劫。

随后,他投奔了宣城太守王僧达。王僧达是他的好友、刘义庆的女婿、刘宋开国元勋王弘的儿子。

两年后,王僧达起兵帮助刘骏做了皇帝,成了功臣,而鲍照也跟随他进了京。

从此,40岁的他鲍照上了职场的快车道。先是在海虞令的职位上锻炼,然后回朝做了中书舍人,成为孝武帝身边的近臣。

而孝武帝也待他也不错,甚至在他生病的时候,还专门派人给他送药。

鲍照感觉,属于他的春天终于来了。然而,很快他发现,不是这么回事。

自古伴君如伴虎,何况,孝武帝也不是什么明君。像王僧达这样的功臣,孝武帝看他不顺眼了,随便安个谋反的理由就能给杀了。你鲍照又能算老几呢?

也许是经历多了,岁数大了,鲍照这次打算战战兢兢的忍了。比如孝武帝自认为文章写得好,别人都不行。于是鲍照就故意把文章写得拙劣些。以至于人们都说,鲍照已经“江郎才尽”了。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即便这样,鲍照还是稀里糊涂的被贬了。

莫欺少年穷,莫笑中年愁

晚年人生

在颠沛流离了几年后,47岁的鲍照有了一份新的工作。

莫欺少年穷,莫笑中年愁

这一年,孝武帝年仅五岁的第七子刘子顼被任为征虏将军,鲍照被任命为他的军府参军(这也是“鲍参军”的由来)。

而此时的鲍照早已被磨平了进取的棱角。“梦中长路近,觉后大江违。惊起空叹息,恍惚神魂飞”,他向往的是归隐园田、与亲人共享天伦之乐的生活。然而,他的妻子却在此时去世了。

5年后,孝武帝10岁的第三子刘子勋(在幕僚的策划下)起兵讨伐宋明帝刘彧,10岁的临海王子顼(在幕僚的挟持下),起兵响应。

几个月后,过家家似的叛乱被平定了,两个小儿双双被杀,而鲍照也死于乱兵之中,他的生命定格在了53岁。

人说乱世出英雄,其实,乱世出的更多的是冤魂野鬼。

莫欺少年穷,莫笑中年愁

鲍照出身寒微,却抱负远大。他不甘于自己贫贱的地位,想靠努力来实现个人价值。那时的鲍照是一个多么阳光、快乐的少年啊:

献岁发,吾将行。春山茂,春日明。园中鸟,多嘉声。梅始发,柳始青。泛舟舻,齐棹惊。奏《采菱》,歌《鹿鸣》。风微起,波微生。弦亦发,酒亦倾。入莲池,折桂枝。芳袖动,芬叶披。两相思,两不知。

——《代春日行》

然而,多少年来,他为理想奋斗了,但冲不破水泥般固化的阶层。

想进取却做不到,想退出又不甘心,它的心中充满了愁苦、悲愤、无奈和纠结。

不平则鸣,他将满腔情感渲泄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号呼寒门庶族的感慨,抨击世俗的偏见,抒发自己的无奈: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拟行路难》其四

他的心中有诗和远方,却又不得不埋头于眼前的苟且。

他不幸的人生遭际,促成了他的文学成就,也为我们留下了一笔璀璨的精神财富。

相对于鲍照,后来的李白虽然也常常发出壮志难酬的苦闷感慨,但最后却总能展现出他的豁达和理想主义色彩。

没办法,李白属于“仙”,而鲍照只是个凡人。他是一个活生生的、如我们身边朋友一样真实存在的平常人。

而每个平常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苦逼人生。

正如社会学家费正清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生活的主要任务就是谋生。”

不是努力了,就一定会成功。这样的现实难免会让人沮丧,却也会让我们的心态更加平和。

莫欺少年穷,莫笑中年愁

人生就象一道算术题,有时早已注定了结果是0,甚至你也知道这样的结果,却仍需要一步步的去艰苦演算。

因为人生的意义不在于0这个结果,而在于整个演算的过程。

作为普罗大众,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每个人都在负重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