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培訓「衆樂樂」不如「獨樂樂」

教師培訓“眾樂樂”不如“獨樂樂”

每逢假期,各地教育行政部門都會為一線教師安排內容豐富的業務培訓,以期通過大規模的集中培訓,實現教師業務素養的全面提高。受“集中式”培訓自身所存在的“先天不足”(規模大、時間短、參培者意願低)的限制,這種“眾樂樂”式的培訓往往聽起來“高大上”,效果卻常常不盡如人意。

首先,缺乏針對性。大規模培訓往往以“普適性”為前提。面對教學經歷、教育年限、任教年級、專業學科、學校層次等各不相同的教師,即使某些培訓內容確為部分教師所急需,但為了顧及大多數培訓對象,大規模培訓常常不得不“點到為止”,最終只能“隔靴搔癢”,效果有限。

其次,時間不合理。熟悉教師工作的人都知道,幾乎每所學校的教師數量都有嚴格的限制。在正常上班期間,教師的工作量幾乎都處在滿負荷甚至超負荷狀態,所以教師能夠接受集中培訓的“公有”時間就只能是法定休息時間。在法定休息時間“逼迫”教師接受培訓,極易使他們產生牴觸情緒,效果可想而知。

再次,應付心態重。從以往的培訓結果來看,雖然大多數教師都能夠按照要求,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相關培訓中來,順利通過考試並拿到足量的分數,但在日常工作中,他們並未像主辦方所希望的那樣,將學到的知識內化為教學功力、物化為課堂管理。究其原因,與“被培訓”狀態下產生的應付心態不無關係。

那麼,如保才能使教師培訓落在實處呢?

一是培訓內容“菜單化”。培訓方應充分考慮教師的具體情況,把培訓的內容分門別類並一一列出,以滿足不同老師的個性化需求。要讓教師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自己切實需要的培訓內容,做到缺什麼補什麼,切實提高自己教學中的“短板”。

二是培訓方式多樣化。在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今天,統一時間、統一地點、統一內容(講座)的“三統”培訓模式已經很難滿足教師的需求。培訓方不妨採用諸如網絡培訓、課堂觀摩、外出參觀、視頻講座等靈活多樣的形式進行培訓,使教師真正對培訓感興趣並學有所獲。

三是培訓過程常態化。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自我價值實現需求”(又叫成就的需求)是人的最高需求。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實現自我價值越來越成為教師群體追求的常態目標。為教師打開一扇永不關閉的提高之門,讓廣大教師隨到隨學、隨想隨學、隨時能學,使教師培訓常態化,將接受培訓轉化為教師的常態需求,不失為提高培訓效果的有效思路。

教師的成長是一項以自覺性為前提的複雜工程,是教師在客觀認識自我的基礎上針對性級強的“補短”過程。它必須以個體為單位、以需求為導向、以自覺為前提。只有教師自覺地進行“獨樂樂”式的“補短”,其專業素養才能得到快速提升。

趕快去應用商店下載“師之app”瞭解最新最全的教育資訊,更有大牌入駐解答熱點難題,為您帶來專屬的知識盛宴,快來加入吧!

教師培訓“眾樂樂”不如“獨樂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