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渠「拚命書記」沙吉:只爲無愧「共產黨員」這個稱號

奔達鄉海拔3800米,面積426平方公里,總人口1625人,轄7個村,其中5個屬貧困村,貧困戶63戶、278人,貧困發生率17%,明年,奔達鄉要完成所有貧困村脫貧任務。

這個週六,中午都沒得休息,但在沙吉看來,比平時輕鬆多了。2011年擔任奔達鄉黨委書記以來,沙吉因辛勤工作身患腰椎尖盤突出、痛風等多種疾病。在群眾眼裡,沙吉是一個不知疲倦的人,很多人搞不懂他為何為了脫貧工作如此“拼命”,只有他自己知道,這樣做只為了無愧“共產黨員”這個稱號。

凝黨心,聚民心

2011年8月13日,從遠牧點滿真村協調農村電網改造工程回鄉政府的沙吉正準備躺下,被一陣急促的敲門聲打斷,原來是剛剛調解好的電網改造工程施工項目因為觸及到一名村“兩委”班子成員的利益,該名幹部在工作組離開後煽動群眾阻工,滿真村支部書記珠扎連夜前來反映情況。

沙吉趕緊召集鄉黨委班子開會。凌晨3點鐘,沙吉帶隊的工作組深一腳淺一腳地再次趕往10公里外的滿真村。隨後寂靜的村莊被一陣陣敲門聲、狗吠聲打破,工作組挨家挨戶做起了思想工作。第二天下午,該村電網改造工程復工。

阻工事件引起沙吉高度警覺,此後,他起早貪黑地進村瞭解情況。“沙書記一有空就到我們村上,帶著一個小本本,邊問邊記,好幾個晚上因為太晚都沒回去,直接在村活動室打地鋪,讓他到群眾家裡住一晚上他都不肯,說這樣會給群眾添麻煩。”珠扎回憶說。

沙吉很快就摸清了村上情況,並組織成立了由鄉黨委班子牽頭的駐村整頓小組,經過連續兩個月的集中攻堅,駐村整頓小組對滿真村3名幹部作出了相應處理,對7名黨員進行了談話。很快,滿真村的班子凝聚力增強。

要致富,先修路

2012年至2015年四年間,沙吉創新“支部引領+黨員帶動+群眾參與”的交通集中攻堅模式,集結黨員和民兵骨幹455人,組建12支“黨員突擊先鋒隊” “民兵突擊隊”參與奔達鄉道路維修升級。

奔達村白瑪則翁是“民兵突擊隊”的一員,讓他記憶最深刻的就是2012年1月那次鄉道維修升級動員。“短時間完成48公里鄉道維修升級,零下20℃的嚴寒,左傍高山右臨懸崖,路面上結起厚厚的冰,突擊隊員們都打起退堂鼓。”白瑪則翁感慨,困難沒嚇倒沙吉,他召集隊員開會並動員說,你們身強力壯都怕危險,如果是車子走在上面,誰敢保證不掉到金沙江裡去?你們誰願意看到痛失親人?後來,大家掄起工具熱火朝天地跟書記幹了起來。

鄉道維修升級那段時間,沙吉和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天天掄錘子,手上的皮都磨破好幾層。“一般工地上找人最不好找,但找沙書記就沒那麼難,只要去工程量最大的那一段去找那個衣服最髒、什麼也不管只管幹活的就對了。”奔達鄉副鄉長俄德說。最終,10天,村民們便完成了48公里鄉道維修升級。

位於川、青、藏交界處,距石渠縣城130公里,在沙吉帶領下,近三年,奔達鄉修建了 “通村”公路和水泥硬化路168公里,全鄉通村道路通行率達到100%。

謀發展,助民富

奔達鄉的脫貧路怎麼走?2016年,沙吉帶著7個村的黨支部書記開始探索斷窮根的產業發展之路,首先著手在奔達鄉成立磚廠。

為了讓群眾在參與中獲得穩定收益,鄉上決定以“村民資金入股+村民土地入股+貧困村產業扶持基金託底”的方式解決奔達鄉磚廠建設資金問題。但鄉上給村民宣傳的入股並未得到群眾積極響應,產業發展一時陷入僵局。

2017年4月,在德卡村貧困戶登多吉男家,那時痛風已經嚴重到消炎痛不離身的沙吉終於找到了原因。登多吉男已經65歲,腿又殘疾,幹不了技術活,沒有餘錢投資,投資了又不敢保證收入,奔達鄉像登多吉男這樣有顧慮的群眾不在少數。

為打消群眾顧慮,沙吉果斷與四川農信石渠信用社取得聯繫,爭取到每戶5萬元小額信貸,並承諾將沒有技術、身體殘疾的群眾納入磚廠保管員崗位,其餘的按照技術崗、管理崗進行合理分配。得到385名群眾積極響應後,磚廠很快成立,當年就實現人均增收0.8萬元、貧困戶年均增收1.5萬元的不俗業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