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看过黄渤主演的电影.《亲爱的》吗?大家更同情丢失孩子的田文军还是李红琴呢?

兔斯基的兔子

这部电影是好几年前的了,赵薇突破饰演一个农村妇女角色,而且儿童拐卖这个话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我去影院看了首映,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很反映现实的电影。

儿童拐卖一直是社会的痛点,儿童丢失会对一个家庭造成巨大的伤害,所以很理解丢失孩子的田文军,也更同情丢失孩子的田文军。

影片中有大量关于田文军找儿子的描述,使大家不免同情落泪。

小时候弟弟调皮躲起来,家里都以为他丢了,我看到过父母的焦急与自责,虽然没有做父母,但可以理解丢失孩子的痛苦。

影片中田文军为了找儿子付出了很多,虽然知道可能是假的,但只要有一丝希望就不会放弃,一个人带着钱去偏远的地方,险些丧命,让人不免揪心。

准确的来说,这部影片没有真正的恶人,真正恶人只有人贩子,但是他死了。

李红琴虽然也可恶,但她让人恨不起来,毕竟自己带大的孩子,无知愚昧,法盲,这个农村妇女反应了这个社会最无奈的形象。

要是放在平时,我会非常痛恨作为人贩子妻子的李红琴,但是在这部影片中我对李红琴的角色恨不起来,也许像黄渤的角色似的,虽然对于孩子丢失上是恨到了极点,但那句“她花了多长时间让孩子叫她妈啊”,所以面对对她的拳打脚踢他会阻止,我觉得田文军也是同情她的吧。

所以,对于题主这个问题,我觉得两个人都很值得同情,这也是这部电影的精彩之处!


电影烂番茄

《亲爱的》最过人之处在于拐卖孩子的这一题材拍出了双向性。

以往的纪录片或是此类题材电影都终于表现失去孩子的家庭所遭受的创伤,人们的同情是一边倒的。

而在这部电影里,原本好坏对立的双方变得模糊,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苦痛。

丢失孩子对于父母是多么痛苦的事情,没有为人父母的人是难以想象的。

我记得戏里田文军对鲁晓娟的丈夫说过一句话:“你不是孩子的父亲,所以你根本就不理解。”

亲骨肉养到二三岁,有血缘、有感情,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丢了,内心有自责有悔恨还有割不断的血肉亲情,这种没有切肤体会的痛感已经让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同情。

田文军为了找到鹏鹏被人抢劫、受人蒙骗,在寻找孩子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多次无果的情况下依然不放弃的坚持,尤其田文军在互助会上说到最后连骗他的人都没有了的那种绝望,更让人同情。


而李红琴呢?她是可怜,从头到尾十足的可怜,可怜得让人忍不住露出自己的同情心。

人们常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但李红琴的可恨在哪呢?是无知吗?还是太懦弱?丈夫说田鹏是自己跟外面女人生的孩子扔回家她也毫无怨言,把被拐来的田鹏和吉芳视若己出的养大,却一脸懵地遇上一出亲生父母找来的戏码。

等她回过神就进了牢,两个孩子都因为丈夫当年的拐卖举动而被夺走。

她知道田鹏是自己家亏欠田文军,就一心想要把捡来的吉芳要回来,求人卖身都做尽,依然不得。

如果说结局仅仅是李红琴不能把吉芳从福利院接走,观众的同情情绪应该还能控制。

但当李红琴知道自己怀孕的那一霎那,那种真正切切的悲凉才是彻骨的。

她辛苦拉扯别人的孩子,下跪向田文军致歉被打,被福利院院长几次拒绝,观众至少都还能觉得这是有理由的。

但她能够怀孕,这一个让她妥协一切的原因居然是不存在的,这种打击才是压死人的最后一棵稻草。

论及同情程度,田文军找回了孩子,在结局上倾向于圆满,历经的一切伤口更容易在观众心中抚平,而李红琴的结局却是在一个满身伤痕的人身上再狠狠捅上最后一刀,这种同情是呼哧往外冒血,源源不断冒着苦味儿的。


壹条电影

从一个家长的角度来说,当然是更同情丢失孩子的田文军。曾经试过在商场里一转头看不到自己孩子的那一刻,心脏骤停般的感觉。真的体会不到丢失孩子以后那生不如死的感觉。

至于李红琴,虽然她也对孩子付出了真感情,但是她心里却始终明白孩子来的不明不白,明白孩子的父母可能终有一日会找来,明白这个炸弹随时有炸的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