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能存活的企業,只有這2種

未来能存活的企业,只有这2种

在當今這個不斷變化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未來企業拼的不是賣商品,而是服務人。而用友網絡董事長兼CEO王文京,曾在中國互聯網大會上發表演講時特別強調:今後的企業,要麼是新生代企業,要麼是數字化重生的企業;並且詳細講述了對企業如何實現數字化轉型的深刻理解。

從企業發展的歷史進程看,中國乃至全球企業的發展大致都經歷這麼四個階段:

在商品短缺時期以製造為核心競爭力的時代;

在商品豐富時期,以營銷為核心競爭力的時代;

進入消費升級時期,以產品創新為核心競爭力的時代;

注重客戶體驗的新時期,以客戶運營為核心競爭力的時代。

全球和中國的優秀企業現在都進入到產品創新為先的階段,最領先的企業在產品創新的基礎上又進入到了客戶運營的新發展階段。 今天最優秀的企業都是產品創新和客戶運營兩個方面都做得特別優秀的企業。

無論是產品創新,還是客戶運營,都離不開一個重要的因素:技術。 技術一直在影響和改變著商業, 改變著每一家企業。從歷史上看,從結繩記事到算盤,到計算器,再到計算機,最後到今天的互聯網,每一代技術都在深刻地影響和改變當時那個時代的商業。

今天我們又進到一個新的商業時代。之所以說它是一個新的商業時代,是因為我們這個時代商業的基礎技術出現了一個大換代,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六大技術: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以及在前面三大技術基礎上催生進化的人工智能、物聯網和區塊鏈。兩百年前,第一次工業革命是由蒸汽機、煤炭、鐵路三大技術引爆的,現在這六大技術又在變革我們這個時代的商業。

新一代技術對商業和企業的改變最基本的一個層面是企業計算走出了企業的圍牆,突破了單一企業的邊界,從企業級走向了社會級。

社會級計算,首先是因為 聯網技術帶來的“連接”這一關鍵能力。 在以ERP為代表的企業信息化階段我們把一個企業內部的各個流程、部門之間的連接實現了,把總公司和子公司的連接打通了。

但是 企業之間的連接、企業和最終消費者的連接、和員工及社群的連接、和每一件生產設備與經營資產的連接,和每一個產品與商品的連接 , 上個階段我們並沒有解決,也解決不了。今天,在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技術基礎上,這些連接已經完全可以實現。

在連接的基礎上,我們可以做協同。供應鏈協同也好,團隊工作協同也好,用戶和夥伴參與企業產品創新也好,金融機構基於業務場景和數據對企業的金融服務也好,今天都可以實現。

在連接和協同的基礎上,就可以推進實現“共享”。鄔賀銓院士講到過一個飛機公司和一家汽車公司,怎樣讓全球的設計師參與到它們的產品創新設計,這實際上就是通過網絡實現了全球設計師資源的共享。浙江新華書店在推進信息化的時候做了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把所有書品的編目標準和數據進行了統一,現在這個標準和數據已經不光是浙江新華書店在用,全國眾多的書品銷售服務商都在共享使用。

在全新一代技術的影響和改變下,我們這個時代的商業出現了新的範式。對於這種新範式的商業叫什麼,業界有很多不同的叫法,有的叫“數字化商業”,也可以把它叫做“社會化商業”。這種商業範式下的企業與工業化時代的有很大的不同,有一些重要的新模式,包括客戶導向、員工能動、全球資源、數據驅動、智能運營、實時企業等。

同時,我們看到在新的商業範式和模式下,商業運行的具體方式和場景出現了巨大的變化,比如說產品、服務、貨幣的數字化,交易的平臺化,金融的泛在化,支付結算、票據、合約的電子化,數據資產化,還有企業的組織變得更加靈動,業務流程、知識工作自動化,管理、經營決策智能化等等。這些新的模式、方式和場景構建起了一個數字化商業的全新圖景。

怎樣實現企業的數字化轉型?

有一條可以讓企業數字化轉型,或者說企業互聯網化轉型,便捷的實現路徑就是企業上雲。大家今天都充分享受到了中國高鐵運輸系統帶給我們出行的便利,但並不是我們每個人,每家企業要去研發、投資、運營一套複雜的高鐵系統,也沒有哪個企業可以單獨做出這樣的系統。我們只需要買一張高鐵票就可以享受這樣的服務。

企業上雲也是這樣,以前企業搞信息化要買一堆設備,養一批專業的技術人員,還有很多複雜的工作要做,一次性投資也不少。但是 ,到了雲服務階段,企業只要根據自身的業務和管理需要,直接選購雲平臺上對應的服務,按照使用情況付費就可以了。

企業上雲的方向到底是什麼?我們認為,企業上雲不只是IT的升級,更重要的是通過上雲實現企業的業務創新,管理變革,還有把金融服務嵌入進來。Gartner對這個問題有一個專門的研究,認為 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涉及三個層次:行業的重新佈局,企業自身的重構,每個員工的重塑。

幾年前我曾經提出“所有的企業都會是互聯網企業”,或者今天我們講的所有的企業都會成為技術公司,“所有的企業都將是金融企業”,就是金融化發展的企業。

今天我們一樣可以展望一下,我認為 未來的企業只有兩種:要麼是新生代企業,要麼是數字化重生的企業。 新生代企業就是一開始就按照數字化、或者說互聯網化、雲化的模式建立和運營的企業,像我們看到的很多新創業的互聯網公司、科技創新企業。數字化重生的企業就是通過數字化轉型實現自我進化,創變發展的企業。

三年後如果你的企業還不上雲,很可能就會走不下去了。這也就是說通過上雲,實現數字化轉型(互聯網化轉型)一定是所有不屬於新生代企業的必由之路。

互聯網化不光深刻影響其它各個行業,也直接改變IT產業本身。 企業IT產業也要在時代潮流下重構、創變,比較突出的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要從原來的企業軟件提供商、企業硬件提供商,轉型為企業服務提供商,就是從企業軟件、硬件走向企業服務;

第二,整個產業的分工會出現結構性的改變。由原來按照領域或行業的垂直分工模式轉變為基於平臺的生態化分工模式。會出現幾個大的企業服務平臺,然後很多的服務商基於這些個平臺為企業客戶提供服務。新的分工模式下,在企業IT產業裡,要麼是擁有和運營一個平臺,要麼成為平臺中生態的參與者。

第三,在針對中國企業的雲服務市場,廠商結構也會發生重大變化,本土提供商會更進一步成為主導,會跟今天我們在消費互聯網領域看到的情形是一樣的。

基於雲的企業服務產業正在快速成長,產業後面會怎麼發展?這是企業客戶也是產業界共同關心的問題。

我們的看法是,第一,三位一體。就是

以交易場景為核心,業務服務、金融服務和IT服務三位一體。 大家觀察一下,最近幾年,無論是全球還是中國企業的創新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都離不開兩個驅動力,一個是金融,一個是信息技術,也就是把金融服務和IT服務和企業的業務變革與創新結合在一起,實現新的突破發展。企業服務一定是場景化的服務,這個場景裡邊不光是業務運營本身,一定是把金融服務和IT服務對接進來的。

第二,多態融合。就是各種形態的雲服務融合起來為企業服務。企業雲服務涉及最基礎、最底層的雲計算服務IaaS,平臺服務PaaS,在這個基礎上,有軟件應用服務SaaS、數據服務DaaS、業務服務BaaS、知識服務KaaS,還有信息服務、各種專業服務等。這些服務會融為一體,多態融合地向企業客戶提供。所以,企業得到的一定是多種形態企業服務的組合,不是單一的服務。

第三,智能化。人工智能現在全球都很熱,不僅對其它領域有深刻改變,對企業服務也有革命性的影響。 新時期的企業服務一定是基於人工智能的, 智能化是企業服務這個產業的2.0版。

最後,用兩句話小結一下。第一句話,在新的技術時代,各行各業的企業都會上雲,邁向雲端。第二句話,企業IT產業在技術換代、企業上雲的浪潮下,都會轉向服務,走向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