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粵東西北為什麼那麼落後,基礎設施為什麼那麼差?

粵語好聲音

廣東的地理,政策問題,

一廣東的政策一向是重點打造珠三角地區,而北部山區是禁止開發的,像河源是為了保護水源頭,廣東的平原主要在珠三角,投資開發成本低,產出高,

粵東西地形複雜,開發成本高,產出又沒珠三角高,而且珠三角是中國的三個城市群之一,對周邊的虹吸非常大!這就倒置廣東政府很多資源,政策都重點打造珠三角


稅收問題

廣東的稅收一直是全國第一,中國政府大力給政府給廣東,廣東也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中國4 個一線,廣東就佔了兩個

先富帶動後富所以廣東的稅收一直是中國最高的,等同於江蘇的經濟總量廣州一直要比江蘇多交2000億多


中央返還的稅收相當一部分是深圳的,省政府是沒權動用的,省政府收的稅不是很多,大部分都投到以廣州為中心的珠三角基建,事實上廣州的基建在全國不是很高的,一線城市比二線南京還沒錢,更別說粵東西北了

本來全省的經濟都集中珠三角,粵東西北的工業水平就差,更別說有多於的經濟去搞基建了。各市要修路都是要自己掏一半的腰包,那我們來看看廣東各市的稅收


看圖也能知道,粵東西北基本就把末尾給包了,其中汕尾,潮州不足百億 粵東的中心城市汕頭也就300億!

看看廣汕高鐵的費用

根據廣東省發改委《關於印發“十二五”後三年重要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推進計劃表的通知》,本線路總投資209億,計劃2015年動工,2020年建成,要重的分擔一半來算的話,汕尾的把三甲鎮給賣掉才能修的起路,

廣東地形太複雜,修路難度大,費用高,粵東西北各市稅收低,沒有省政府跟國家的支持誰都修不起路,

就比較江蘇跟廣東差不多的經濟總量,江蘇可全是平原,等同的路只要廣東的一半,要是廣州把多的2千億留下修路,粵東西北才有的救


小潮汕大情懷

不是粵東西北地區基礎設施差,而是山區的基礎設施難以帶動經濟發展。而且換個思維想想:“讓山區的人民遷移到平原地區生活發展”,和“把山區發展得跟平原一樣發達”,這兩個選項,都是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哪個更科學合理點呢,是前者吧?(這些話有點坐著不怕腰疼,容易被人指責)

以中山為例,基礎設施遠遠比不上粵東西北的很多城市:2010年以前境內沒有鐵路,2012年以前境內只有廣珠高速東線以及中江高速過境,今天為止只有一條國道過境,中山沒有深水港口,至今仍然依靠香港走出口航運等等。但中山就是勝在有平地,平地,平地。請看三副地形圖。



(圖片由網上摘取)

注意各大城市的所在的地形,都是在平原以及附近有湖泊或有河流經過的地方。平原,水源那是人類聚居地的基石。



(圖片由網上摘取)

看看廣東的地形圖,除了珠三角外,全是山地和丘陵。廣東人難道有平地不住,非得去削山劈地,挖渠引水,世世代代愚公移山嗎?

而且不是粵東西北地區基礎設施差,而是這些地方的基礎設施難以帶動經濟發展。在平原修建一條公路,修好後帶動原線兩邊的地塊建工廠、住房。而在山地修一條公路(先不管修建技術難度和成本),公路修好了,兩邊大山依然是大山,溝壑依然是溝壑,根本難以產生經濟效益。有人馬上會說人家江蘇怎麼就可以發展這麼均衡。那再看看江蘇的地形。



(圖片由網上摘取)

江蘇省地形可是100%是平原!江蘇人在平原上愛怎麼弄就怎麼弄,沒有天然的阻隔,發展均衡是必然的。


中山狼88

俗話說,十指伸出有長短,廣東除了珠三角一帶佔據較好地理位置,在八十年代以來經濟發展迅猛外,還有粵東西北這些較落後的地區。

珠三角毗鄰香港,這個優勢是十分明顯的。而其他地方就沒有這麼好的地理條件了。粵東還有大片平原,而粵西粵北山區為主,條件更差。除了地理交通劣勢,粵東西北其他投資條件可能也有很多缺陷。在改革開放初期,大家都起步進行招商引資,經過這麼多年的優勝劣汰,目前的差距已經非常明顯了。

較落後的地區,肯定也在謀劃破局,但是經濟社會的發展是一個多變量函數,“下一盤很大的棋”只能在遊戲中才能實現,有時一些關鍵性的弱點就會導致全局的被動。而投資的選擇註定是厚此薄彼的,慢慢地,這些有各種各樣不足的地區,吸引到的資金就極為有限,成了被投資資金遺忘的角落。

全國也是如此,東南沿海的發展勢頭良好,而西部的經濟形勢一直捉襟見肘。以前還喊過西部大開發的口號,但現實就那麼殘酷地擺在那裡。近來貴陽好像實現了彎道超車式的發展,但那畢竟是省城,畢竟是孤例,西部跟資金扎堆的東南沿海是無法比擬的。


JohnTim2018

廣東粵西北發展落後是有多方面原因的,提供一下個人看法,拋磚引玉。

自然環境不理想,基礎條件差

粵北地區多山,交通不便,基礎設施建設成本高,基礎設施不發達,地形不平坦,內在無法孕育很多企業,外來企業投資不便。

歷史積累少

整個廣東在過去算是偏遠之地,就算是新中國成立之後,國家的佈局也是幾乎沒有,軍工、重工業佈局一片空白,鐵路也就一條京廣線,缺少發展的原始積累。

深圳計劃單列,稅收不交省府

發展粵東西北,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但是廣東省的財政大戶深圳是計劃單列市,稅收直接上交中央,廣東省稅收主要靠珠三角廣州、佛山、東莞等城市,而且中央稅收返防廣東的也很少。

上面是個人的一些看法,歡迎留言探討。


小羅說是

廣東省縣域經濟落後,東西兩翼和粵北山區城市經濟也不發達,這都是事實。雖說是多種成因造成的,但發展強勢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對廣東省縣域所產生的虹吸效應,即珠三角把其周邊縣域人財物象虹吸一樣吸進造成縣域發展乏力應是最主要的原因。人都不傻,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資本逐利,哪裡有好回報,就去哪裡投資,僅一個深圳市就吸引了300多萬潮汕人,這就是明證。珠三角有今天發展成就,完全是遵照市場規律謀求發展的結果,不要人為地硬搞平衡,粵東西北會有發展,但永遠不會與珠江三角洲同步。廣東每年中央財政貢獻一萬多億的稅收,這在全國無人能比。中央政府如果給廣東減負,廣東粵東西北將會發展快一些。

發展不平衡是世界性的問題,美國發展也不平衡,美國人口最少的州懷俄明州面積25萬平方公里,人口才50萬,最大的城市也是該州州府所在地夏延人口才剛過7萬。在美國估計沒有人會拿懷俄明州與加州和紐約州等相比,也沒有人強求美國政府搞平衡。在國內,北京發展就平衡嗎?江浙就平衡嗎?京郊農村不要說不能和江浙相比,連山東的膠東農村都不如,這都是不爭的事實。江蘇看似比較均衡,其實不然。蘇北的“濱阜漣灌響,窮得叮噹響”這不是一年的說法了,連雲港有大港口,發展起來了嗎?沒有!徐州雖為鐵路樞紐,淮海地區中心城市,但也無法與蘇南的蘇錫常相提並論。

要正視各地發展不均衡的現實,凡事順其自然好。


婆臉未黃

回答這個問題應從五大方面去剖析。一,主觀條件,廣東地處全國陸地最南端,整個南面是大海,漫長的海岸線,海岸線的中部是珠江河出口。所以形成了一個珠三角平原和兩個東西兩翼的小平原(潮汕平原和湛江平原)。因為這個平原,賜給廣東人民迎來了一個大發展,英雄有用武之地的舞臺。二,客觀條件。就是粵東西北佔廣東三分之二多的面積是山區,最少都可稱丘陵。這些條件同珠三角開發比基礎設施你怎麼比。三,附屬條件。珠三角毗鄰港澳地區,是助力器。四,自身條件。珠三角九市之首廣州是廣東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交通中心,尚且有兩個超大城市和老一線城市。五,尚方寶劍。中央的紅頭文件,這是重中之重。這五個條件的存在,決定了廣東的全面走向。因為珠三角的條件和容量具備了,也註定了她的未來。反觀粵東西北,縱使將國家的最優惠政策給足給滿,你的硬件就已註定難於達到珠三角的水準。至然你又少了硬件,同時又少附加條件,再加上紅頭文件,那麼基礎設施這麼差那隻能等時間去消化,去促變,還有也必須等珠三角的反哺或者中央政策的再度傾斜,方能逐步跟上發展。


威虎山8十1

粵東西北落後於基礎設施,故比珠三角窮。所謂路通財通,一點不假。珠三角等富裕地區,交通設施早已有基礎,一個改革開放,城市發展了,道路拓寬了,人才聚集了,故財運滾滾來!山區嘛,起步慢,但前景燦爛。以陽山縣為例,二千多年前被大文豪韓愈驚歎為:天下之窮處也!水惡,山險,路不通。到了建國初期,陽山街長不足裡,寬不盈丈,街頭街尾,一眼望穿。兩岸只由二十多條木船相連通行人。如今,大道大街縱橫南北城區,一條寬闊的中軸線把兩岸分成四大區域,四座大橋使市民暢通無阻,古城變成了一座現代化的新興城市。這是有目共睹的鉅變。連江整治成了我國首條梯級渠化,陽山成了我省第一個中國農村水電之鄉。變化已是翻天萬覆地了,但與珠三角比,還是一個天,一個地嘛。陽山作為連陽地區石灰岩的中心地帶,喀斯特地貌,可是旅遊的好地方呀!況且,生態旅遊盛行,陽山的金山銀山,大有發展前途啊!如今,又一條高速在建,高鐵指日可待,一旦基礎設施配套完善,粵東西北還會落後嗎?!卜


曾國華33

廣東最落後的地方也比江蘇蘇北民富!廣東人能在宅基地自建房,子孫後代不用做房奴!江蘇人為了趕上廣東的GDP不準自建房,全民買房供房!請問一個不用為住房煩惱的廣東和天天想著賺錢供房的江蘇那個幸福?


希望在明天3577

在粵東,廣東整個地理七山二田一水。平原地區都不大,基建工程開發成本大。所以發展首限制。而經濟好的珠三角中心位置。基礎設施條件都很好。到其他城市距離也不算遠,所以投資創業都,會選珠三角。招人辦廠遠比粵東西北容易。現在這現象會慢慢改變吧。畢竟全國都在發展多少發展起來的,只是再怎麼發展也難以成為珠三角那樣繁華的。


332637805

對啊,粵西好窮啊,希望國家給廣東減稅 讓我們自己發展廣東各地

江蘇GDP和廣東相差不遠,為何他們的稅收連廣東的一半都沒?所以應該給江蘇加稅 給廣東減稅


分享到:


相關文章: